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论文

乡村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乡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论文

乡村债务形成原因化解分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山东省苍山县乡村债务情况,对乡村债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包括发展乡村经济与增加财政收入、区分债务渠道与分类化解债务、加强乡村债权清理、实施债权债务重组、盘活乡村资产等措施。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农村债务情况,为上级解决农村债务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更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笔者对苍山县全县21个乡镇2007年底乡村债务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

全县农业人口为106.28万人,乡镇地方财政收入为1070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为16716.15万元,预算外收入为257.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7321万元,由乡镇发放工资人员为9663人,其中编外人员为492人。随着农村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凸显出来。据了解,全县2007年底乡镇级债务总额18391.45万元,债权总额为7141.18万元,净债务为11250.27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8487万元,债权总额为2602万元,净债务为5885万元。

2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发展滞后与公益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债务的主要原因苍山县是农业大县,乡镇财政收支历年来主要依靠农业税收维持,缺乏大宗而又稳定的税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公益设施,保证农村稳定,相当多的乡镇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目前,乡村基础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长期形成的债务又对乡村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点击阅读全文

乡村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一、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人们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形态和技能展现出来。它可以反映传统的、本民族的体育特征,影响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并和人们的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和物质文明及社会文明相关。

二、发展乡村体育文化的意义

伴随着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体育建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建设在新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体育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降低乡村居民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医药消费的开支,从而积累社会财富。体育促进乡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主要是因为文化是乡村建设的“软实力”。体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文明及道德水平。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可以直接影响民众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及人际关系,利于转变乡村的落后、不健康的生活观念,阻碍赌、黄、毒等不良文化在乡村中的发展,净化乡村的社会环境,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三、乡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体育文化在乡村中发展的直观表现是民众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看出体育设施的建设情况,分析出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民众的体育思想。通过对乡村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认识到现在乡村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点击阅读全文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论文

一、研究对象

(一)国内对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于乡村旅游产业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和产业链对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方面的研究。赵承华(2007)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延伸和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建立品牌乡村旅游企业,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的主要路径。张晶(2012)认为实行产业链纵深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周格粉,肖晓(2013)首先认为全产业链模式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渡模式,并提出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模式。

(二)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研究

目前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链的研究较乡村旅游多出些许,但主要是从产业链视角出发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厉无畏,于雪梅(2007)认为培育创意人才,完善创意产业链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环节。邢华(200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价值链的整合,并提出以产业链末端—版权贸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陈少峰(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经营与运作,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以及产业要素挖掘与整合。纵向产业链的延伸,可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资源共享,即产业内、外融合;横向产业链的拓展,可表现为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即产业规模效应的体现;产业要素的挖掘与整合,可表现为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化和专业化经营。金元浦(2010)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概括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创意环节,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第二环节,生产环节,采取“内容为王”的措施;第三环节,销售环节,坚持“眼球为王”、“渠道为王”策略。

(三)国内对创意旅游产业链的研究

点击阅读全文

美学乡村生态旅游论文

一、什么是乡村生态旅游

乡村生态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场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习作、购物、度假,并参与传统和新型农业技术实践活动,进而创造游客美好回忆,满足感官、情感以及理性体验需求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美学应用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美”?《说文解字》中认为:羊大则美,这是与人的一种感性需要,羊肥了,可以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这时候感觉很美。朱光潜讲道:“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提到美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第二种,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第三种,专指审美对象”,在他看来,第一种美是延续了“羊大则美”;第二种,是对人们行为的善恶的一种表示;第三种则是审美对象的一种判断。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蔬果的鲜美,能让人们得到“羊大则美”的感受;农民们的耕种、采摘,以及当地的风俗等行为,是一种美好的活动;徜徉在花果世界中,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但是,纵观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单一、盲目跟进建设,缺乏相应的地方特色、基础设施达不到相关要求,导致景点呈现脏乱差的现象……如此情景,哪来美感可言?因此,对乡村生态旅游在美的创造方面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在乡村生态旅游中如何应用美学

(一)生态美乡村的生态美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是自然生态比较完整的区域。缺乏合理审美观念的开发和经营,后果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乡村居民是乡村生态旅游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那么,如何在“保护中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点击阅读全文

乡村田园观光旅游需求探讨论文

阳朔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得最早的旅游名县。是由西方青年旅游者带动,国内旅游者积极参与而兴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桂北乡村旅游示范开发》课题组在阳朔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对中外游客分别进行中、英文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调查对中外游客消费需求特征作比较分析。这次调查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11乡村田园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调查显示,有3617%的中国游客和高达7011%的外国游客到阳朔观光游览,排在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之首的是欣赏山水田园风光,高达8617%(中)和9611%(外)。休闲旅游也受到欢迎,有6617%(中)和4515%(外)的游客旅游目的之一是休闲度假,观光与休闲相互融合。中外游客都喜欢踏着自行车感受乡村的田园野趣,或是逛西街购物、怡然自得地与朋友在西街品尝中西食品、喝酒、聊天,或交谈。一是对自然田园风光体验,二是对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旅游地特征的西街新文化景观的体验,构成了阳朔乡村旅游观光与休闲的两大主题。在此基础上衍生延展着其他休闲、游乐、求知的项目,如漂流、攀岩、学习与教授外语等。乡村田园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是阳朔乡村旅游市场的重要持征。

21国际旅游市场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与带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趋同的影响,经济强势所带来的文化强势使西方文化在全球跨文化交流中处于主流的地位,在旅游上的影响也一样。阳朔的国外客源主要为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上都给当地带来了影响。调查显示,阳朔外国游客自费的有6110%,带薪度假的有3511%;国内游客自费旅游的占8010%,公费旅游仅占117%,带薪度假也占了1813%,出现与国外趋同的现象。像西方游客一样,国内中青年在旅游方式选择上更重视“个论文格式人取向”,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日益流行。阳朔乡村旅游中自驾车国内游客已达到1617%。西方游客在阳朔首先兴起的自行车乡间游、农民导游、攀岩等消费行为影响着国内游客。调查显示,高达4617%的国内游客喜欢在阳朔踏自行车游览,10%的游客喜欢参与攀岩活动。

31旅游吸引物的扩展与目的地居民、旅游者之间关系新载体的形成。阳朔乡村旅游的新现象使旅游出现了新的吸引物,使旅游资源产生了变化。在自然与传统人文景观背景下,新形成的旅游目的地文化不同于原初的地域传统文化,是阳朔的地域文化与西方旅游者所携带的文化相交融形成的新旅游文化形态。带有阳朔特点的各种外文标牌既有西方情调又有当地品味的餐馆、商店以及小街上行走或交谈的中外旅游者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构成了新的文化吸引物,这是由当地居民与中外游客共同缔造的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新载体。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不仅仅是西街本身,也包含着在这一氛围下的旅游者。西方游客在这里体验中国文化,中国游客在这里感受西方氛围,使阳朔西街成为体验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的一块芳草地;成为中国著名的洋人街、最大的外语角,和谐的中西文化结合点。这一新的旅游吸引物对学生影响最大,喜欢在阳朔旅游期间向外国人学外语,或者是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的就有2617%和1619%;有2314%的外国游客想在阳朔教英语。在国际旅游研究中,对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前沿课题。菲利普•L•皮尔斯在《全球旅游新论》中就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阳朔乡村旅游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典型案例,从实践的角度为国际旅游研究作出了贡献。

41中外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对人际交往的热情。西街为旅游者提供了中国人与中国人,西方人与西方人,中国人与西方人闲聊、长侃的优雅氛围,这种氛围延伸到月亮山下的旅舍饭店里。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增强了中外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对人际交往的热情,在受访者中重游率达到5117%(中)和2314%(外)。很多农家旅舍和饭店都有结交多年的中外老朋友,也使阳朔成为中西联姻最多的县。受到中外旅游者的赞誉、会讲6国语言的农村妇女“月亮妈妈”,就是在交往中成就了她的语言天才,使她在促进中外人际交往中具有象征的意义。超级秘书网

51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是保持乡村旅游目的地魅力的关键。调查中所接触到的当地居民,无论是西街餐饮店老板,还是月亮山下的农民,20多年的旅游开放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每当聊到这块土地,他们的神色中都流露出几分自信与自豪。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使之能够在旅游活动中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没有改变独特的文化品性,这是阳朔乡村旅游魅力长久的关键。调查表明,大量外地商人对西街的涌入,使西街过份商业化。在对一些中外的重游者的随访中,他们对此表示了担忧:过份商业化正在消减目的地居民与中外游客共同缔造的特有的环境文化氛围,有可能毁损阳朔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