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乡村振兴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论文

大学生培养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智慧农业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设计了课上创新启发式教学和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上创新启发式教学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结果表明,课上创新启发式教学和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智慧农业;创新教学;乡村振兴;大学生培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效率,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1-2],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施智慧农业工程”,而且明确了“智慧农业引领创新工程”的农业现代化实施战略[3-4]。但是,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大学生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涉农工作的意愿都不强烈,再加上他们对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发展认识不够深入,使得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中的智慧农业人才需求不符[5]。面对乡村振兴急需的智慧农业人才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涉农高校积极探索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涉农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

1科学设计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智慧农业涉及信息科学、农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据此,本文针对培养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设计了课上创新启发式教学和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体系。课上创新启发式教学重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拓展实践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否则,教师讲课就会带有盲目性,难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智慧农业”课上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发创新思维,对于信息学科的“GPS、GIS和遥感”等主体内容,侧重应用部分的讲解,多举实例,多展示实际应用中的图片或实物,以专家讲座、多媒体等声音、影像信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对于GPS定位原理等难度较大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基础,适当补充涉及的高中、大学物理及地理知识,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比如,在“智慧农业”课外拓展实践教学设计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和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农业领域,提升学生对智慧农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写作能力。

2逐步夯实智慧农业人才专业知识

点击阅读全文

电子商务范文

电子商务范文1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商业模式的日臻完善,电子商务在乡村的资源发掘、农产品销售、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多方面展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以电子商务为抓手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供给端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融合

自2015年我国首次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写入中央1号文件以来,截至目前已经连续8年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由此可见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乡村经济振兴、促进乡村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互联网经济以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位于世界的前列。电子商务通过重新塑造信息对接、物质流通、资金流转等形式大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为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信息化桥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宣传乡村生态环境、展现休闲农业度假村多重功能,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变现、资本下乡、农产品供给侧优化、农民增收等,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政策与现状

1.1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不仅对提高农村民众生活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为深化电子商务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的振兴发展,全方位提升国家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性发展势在必行[1]。为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产业形成提供了重要保证。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2020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强调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夯实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加快实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5G网络到2022年底实现区域性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和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消费升级。2022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加快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建设,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对接关系,加强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入乡村振兴教学探析

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环境艺术设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乡村建设人才,本文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介入乡村振兴的方式和实施路径及教学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入乡村振兴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人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当前,我国乡村建设已从精准扶贫走向全面振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就意味着乡村全面繁荣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的进步,还包括文化振兴、文明振兴、环境振兴,这些都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的助力。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1]其中指出:“要坚持服务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因此,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是响应时代的号召,是责任的担当,是培养高素质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入乡村振兴的意义

1.1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已有多所高校设计专业参与乡村振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通过持续十几年的“新通道”“花瑶花”精准扶贫项目,共筹集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了7个非遗传承基地及特色农业合作社,孵化多家农村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帮助文坡村和白水洞村顺利脱贫,帮扶389名贫困户成功摘帽,[2]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师生坚持十余年,和土沟村村民一起,以艺术引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建设方法,将土沟村建设成为台湾地区第一个农村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宋建明通过“农村文化礼堂”项目,成功地建构了当地乡村文化,丰富了村民精神家园;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四校联合公益设计项目[3]荣获国内外四项大奖,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改变了人们的居住观念;同济大学娄永琪的成功案例“设计丰收”,为中国“三农”问题和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解决策略;华南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校企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景观设计教学质量;[4]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与多家校企签约,联手共建重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联盟,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高校环境设计类专业课程融入“乡村振兴”,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重塑衰败村落,提升乡土文化竞争力,助力乡村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范文

旅游文化范文1

【摘要】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非遗”是未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资源;同时,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要注意“非遗”传承与保护。二者协调发展,既完善了“新常态”下乡村经营制度,又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据此出发,旨在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与“非遗”保护协调发展机理分析,检视发展困境,探究破解路径,消弭发展中的矛盾,进一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非遗”保护;

协调发展随着大众旅游转向个性化旅游,以农村为目的地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乡村旅游发展中,在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特别是“非遗”文化融入,激活乡村旅游文化要素,并由此催生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提高了乡村就业率,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但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实践中,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也令人担忧。如何在经济发展和“非遗”保护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从业者和学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机理

(一)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密切

点击阅读全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交往空间设计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大力推进。本文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实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建筑现象学视角下回归事物本质,去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场所精神的重塑中交往设计空间更新设计策略,并总结出农村中交往空间对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以及应用意义,进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引导。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新农村;交往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建筑在城市大规模发展,受现代主义影响,城市建筑的现代化的审美模式使得新农村的建设在现代化的功能主义及形式主义等的影响下,逐步丧失了其本真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人的根本,是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期望和家乡记忆的空间。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的政策,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农村。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探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空间环境设计及场所精神设计是重中之重,本文就建筑现象学下,结合河南郝堂村为实例,探讨传统自然村落交往空间的更新设计的指引意义。

一、河南信阳郝堂村建设案例

(一)河南信阳郝堂村的背景

河南信阳郝堂村,位于河南信阳平桥区五里店镇东南部,地处偏僻。虽然依山傍水,山水相映,自然环境优越。但并无特色产业,一产二产不够发达兴旺,村落衰败破落。2009年前呈现衰败凋敝景象。村落房屋凋敝,田地以及果园的荒废,荷塘没有治理,污水臭气熏人,垃圾遍地,基础教育医疗设施缺乏,只有老人与孩童留守。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