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小学德育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2001年9月10日,一束手叠花摆在教室的讲桌上,花下压着一封信:

李老师:您好,

这是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升入张窝中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更加怀念小学的老师,尤其是您,我让您费心了,请您保重身体。我将努力学习,抱答师恩。短短信,诚挚的话语带着淳朴的心意。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三年前。

那是一个细雨的上午,华旭小学落成,招来了一批新生,正值新生领书,教室里热闹异常,四十五个五年级的新生,惊喜的睁大了眼睛——我把一本本新书传发给孩子们,看着他们手抚着一本本新书真是爱不释手。“同学们好!新课本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工具,我们要珍惜它。回家以后,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包上书皮,好不好?”

“咣”一声,门外走进一个人来,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盯着他,有的再小声议论着什么,我一看,是一个留着小平头,敞胸露怀的同学站在门口。我忙问:“你也是这班的同学吧,快进来!”他瞟了我一眼,抬腿向座位上走去这时我的目光被他走路的样子锁住了,呀,他的腿怎么一瘸一拐的!”不只我吃惊,在座的一部分同学也投来疑惑的目光。等他坐到位上进我连忙把多出来的那套书给他送了过去,他用左手接过书。回家把书皮包上好吗?”我从来没包过书皮”,他冷冷地说。

点击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教学革新探微

本文作者:邱芳婷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以道德小故事为起点

在每次上课之前,由两位同学每人讲一个道德小故事。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听故事,而通过这些道德故事也可以产生感悟和共鸣。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求有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讲故事的能力,这恰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再次,有利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为了避免重复性,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所搜集的道德小故事在形式、内容、时间上都有差异,有些是关于孝的故事(大部分是古代的);有些是最近发生的道德事件;有些是从文献当中来的。有不少同学在讲完故事之后还会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无形中会使学生在自我道德认知方面有更深的领会和感悟。最后,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看待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引发对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

以讨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课程的开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虽然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一个班级的同学系统传授大量的间接知识,且对教师来说也更易掌握。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讨论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看法。2.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讨论前,建议全班同学按每组6-7个成员进行自由组合,虽说在讨论结束后只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但是这个发言是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即使会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会达成一致,不仅能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观点,也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3.通过讨论学习,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要就相关问题总结发言,就需要对材料理解并进行抽象概括。由于长期以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接受结论学习的习惯,在解决问题和考试中只是用现成的知识来完成,所以客观问题的解决和回答还较有优势,一旦碰到主观问题,特别是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很困难,这也是我们的毕业生在参加各级各类考试过程中觉得题并不难,但却考不了高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学习,小组同学思想的碰撞,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利于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当然,讨论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涉猎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宽视野。也有利于发言同学的材料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加强案例教学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局学校德育发展意见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全市第十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教育局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意见》,完善校本德育体系,推进道德素质培养行动——青少年道德教育工程。

二、工作重点:

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校本德育”研究、诚信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从学校、学生,特别是农民工子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与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点击阅读全文

思政课教学模式对策探讨论文

教育部曾经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学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目标,以保证德育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但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教学衔接问题仍是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方面着手探讨衔接问题,以期能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的目标特点

(一)中小学:“个性”的潜意识培养中小学德育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个性”培养。

小学主要强调习惯与性格的培养;中学主要关注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个性”的培养需要经历社会实践的熏陶,特别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求以“潜意识”的培养方式为主。但中小学生尚处于“个性”培养的初始阶段,要想养成自觉的、稳固的良好“个性”,绝对不能单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关注个体的活动,通过实践教化与知识的沐浴,使学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性,这既符合个性的形成规律,也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二)大学:“个人素质”的显意识塑造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都需要系统培养与定型。

高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全人”的教育目标。很明显,高校重在理论“灌输”,通过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大学生是经过多年知识与实践熏陶而具备一定成熟“个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意识的理论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力量,塑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人”的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充分体现育人的主要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

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特点分析论文

思政课教学模式探讨教育部曾经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学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目标,以保证德育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但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教学衔接问题仍是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方面着手探讨衔接问题,以期能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的目标特点

(一)中小学:“个性”的潜意识培养中小学德育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个性”培养。

小学主要强调习惯与性格的培养;中学主要关注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个性”的培养需要经历社会实践的熏陶,特别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求以“潜意识”的培养方式为主。但中小学生尚处于“个性”培养的初始阶段,要想养成自觉的、稳固的良好“个性”,绝对不能单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关注个体的活动,通过实践教化与知识的沐浴,使学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性,这既符合个性的形成规律,也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二)大学:“个人素质”的显意识塑造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都需要系统培养与定型。

高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全人”的教育目标。很明显,高校重在理论“灌输”,通过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大学生是经过多年知识与实践熏陶而具备一定成熟“个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意识的理论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力量,塑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人”的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充分体现育人的主要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