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小学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红色文化存在的价值形式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延续,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昭示了共产党人才能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真谛。红色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开拓红色文化对于深入认识中国革命历史,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
红色文化也具有文化的产品形态范畴,其实物形态和精神形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物种形态包括革命时期形成的方针、路线、纲领、政策、红歌等革命文献作品,包含着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军事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等实物存在形式;精神形态包含着革命时期形成的道德传统,如“红军长征”精神、“延安保卫”精神、“井冈山开垦”精神等革命时期的精神;以及新社会的文明风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具有了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品质,例如“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社会主义新面貌。可以看出红色精神一直成为中国人积极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打造。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些塑造良好品格的红色精神。西部地区是当时中国红军长征过的地方,富含丰富的红色资源。广西百色起义遗址、四川邓小平故居、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和纪念馆都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例如:遵义这个革命转折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标志着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在精神领域上充满了中国共产党员勇于吸取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内容丰富感人。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挽救当地老百姓生命、在战争浴血奋战的故事感动着人们,所创作的红色歌曲如《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振奋着人心。我们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尽职尽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为他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红色西部的政治教育功能。把这些满含红色文化精髓的内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文化,对学生有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
我们只有坚持红色文化的内涵,才能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体系。随着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老区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号文件”的支持下,各地的红色资源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贵州目前很多县市还不发达,但这些地区却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比如仁怀市鲁班镇是红一方面军长征时发生激战的地方;习水土城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战,是四渡赤水的第一役。这些地方地域偏僻处于不发达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起来后,新修建的餐馆、客栈、展览馆等可以创收,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注入新的活力。
县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县份之一,是全红县。也是党史资源大县,党史的潜力很大。下面,将我县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况向市调研组的领导汇报如下: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和定量评价
1.主要内容:1927年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1928年3月,爆发了轰动闽、粤、赣三省的“三?二五革命暴动”;1929年—1930年,红四军三次来到,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圳下战斗”和召开了在苏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罗福嶂会议”;1930年5月,在时任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同志在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写下了《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由此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祥地;1934年10月,在、的领导下,何长工、潘汉年在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成功地进行了“罗塘谈判”,为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实行战略突围转移和顺利突破敌人设置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革命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和红色区域的不断扩大,苏区军民进行了各项轰轰烈烈的建设。在政权建设方面,全县7个区98个乡,相继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区总工会;在武装建设方面,成立了红二十一纵队、县军事委员会和县赤卫总队,组建了红五十团和红军独立三师;在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在暗径建立了苏区兵工厂和在各乡创建了列宁小学并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为保卫苏区的胜利果实,革命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在发生的较为著名的战斗就有12起,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军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经统计,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3514名。
上述所有革命活动,在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革命遗迹。经统计,全县目前共有35处革命遗迹,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近期还将遴选出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革命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革命遗迹是苏区军民当年进行革命斗争的直接产物,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
2.主要特点和定量评价
红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必然性,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合理应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对初中生历史荣辱观的塑造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红色文化,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出调整,选择一些贴近中学生实际生活的红色文化素材,将此和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落后
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对各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多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被推翻,新时期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亟待教师进行实践。但初中历史教学却无法跳脱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说教式的理论知识讲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师看来成绩高低才是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十分看重最后的结果,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颇为重视,但对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力度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灌输式”的理论讲解导致中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却认为这样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只有自己讲解的理论知识足够多,学生才能够有量的积累,从而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未能意识到自己这一教学观念与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出入,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开展。
(二)历史教材内容有限
中学时期的历史教材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其中有一部分知识点在教材中讲解得不够详细,而缺失的部分恰好学生比较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诉求。新时期的初中生在思想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前的教材需要和互联网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远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有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给学生进行内容的补充,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学生无法厘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教学内容的单一和落后严重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度不足,一节课基本上都集中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未能认识到培养初中生正确“三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不够重视,这样的历史教学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秉承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在地方发展的历程中经过不断积淀形成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当地的文化精品充分地发掘出来,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文化学习的层面进行调查了解。由于地域文化不是直接的教学内容,对地域文化的利用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从几个层面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1.地方文化资源的调查
地方文化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选择适宜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古迹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文化古迹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名片,也是古代文人足迹留存之地,许多诗词作品都和文化古迹分不开,有些诗词成就了一方名胜古迹,而文化古迹又孕育了诗词。考察这些文化古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与氛围,不再停留于书本文字之间。此种实践教学一是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由老师组织学生去本地有名的文化古迹考察,二则可布置学生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在自己家乡或者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可以包含了解这些文化古迹的历史文化背景,搜集整理与其相关的诗词,探讨历朝历代往来文人足迹,分析积淀下来的文化蕴含,并进而结合考察的亲身感受来鉴赏与之相关的诗词,从而感受与文本分析不一样的诗词魅力。其次,地方特色文化也是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积淀共同的孕育下每个地方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会显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如湖南衡阳的大雁文化、南岳文化;广东肇庆的端砚文化、龙母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现在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宣传名片,成为特色旅游品牌文化,从而具有当代特色。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调查了解这些特色文化,查找相关资料,调查其在城市各处之运用,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和探寻了古代文学作品在今天之运用和古代文化在当今之显现。如可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城市街道命名、楼盘命名、小学校名等等有什么地域特色,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地方文化,也可以接触到古代诗词在今天之运用。再次,地方民间传说、传统戏曲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地方民间传说有着浓厚的地域风情,与地方风物、特产、古迹联系在一起,往往成为传奇、小说的母题,折射当地民间信仰。对他们的搜集宜采取田野调查,故而在实践教学中多布置给学生在寒暑假以自由组织的形式对自己所在地方的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地方戏曲是以艺术形式流传地方传统文化,现在面临发展传播的困境,让学生参与到地方戏曲的了解、传播中去,既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传统文艺的认同,又从表演层面让他们体会到古代戏曲的魅力,这是对书本戏曲文本的有力补充。并且也有利于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最后,地方节庆风俗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可以开展的内容。节庆风俗,有着显著的时间性特点,每到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佳节,则可布置学生搜集家乡相关节庆风俗,就不同地区的差异可探讨原因,同时查找有关节俗的民谣民歌,比较其与传统节庆诗词的异同。
2.地方文学文献整理
古代文学有着多元并存的地域性特色,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色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那么与之对应的地域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则是区域文学史的编写与研究之基础。而这自然也应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学留存的方式有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以及碑刻文献,传世文献中的地域文学文献搜集,主要让学生到地方图书馆查阅地方志,找出相关地方文学资料,同时让学生利用文献查找知识,使用文学电子软件,用地方特色词汇搜索出地域文学作品。出土文献的地方特色文献搜集,主要是搜罗整理地方近年来出土文献以及文物古迹、碑刻等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主要的文体有楹联、诗歌、碑刻、墓志等。搜集工作可以与文化资源调查共同进行,如组织学生在考察文化古迹、调查地方特色文化与调查地方民间传说、戏曲等时同时进行搜集文学资料,把参观走访时看到的听到的随手记录下来。在搜集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所搜集的文学作品汇总,分文体、分内容整理。这些搜集与整理锻炼了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的眼睛,让他们感觉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苍榕,根植大地,有一种博大的力量;苍榕精神,是一种坚持、一种执著的追求。在大足区通桥小学校园内,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榕树,用树荫为孩子们创造了一块宜人的净土。在这棵古老的榕树之下,我校的师生们学会了——自强向上、厚植本土、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坚忍不拔、志存高远。
一、理念文化引领校园建设
我校确立了以“苍榕文化”为核心、弘扬创新精神为主体的人文校园构建目标,以“人人小榕树、棵棵生光辉”的核心理念,并致力于打造一个自强向上,凸显苍榕精神的特色学校,创建大足区精品优质特色农村学校。学校丰富校园人文资源,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此外,学校以“诚实勇敢团结活泼”为校训,“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为校风,以“勤学善思好问求精”为学风。
二、制度文化助力师生成长
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有章、有序、有效的根本保障。我校坚持“规范、特色、科学、创新”的管理理念,实施“人人小榕树、棵棵生光辉”的核心理念,让我校全体教职工发表意见,经多次研讨,建立健全多项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形成《通桥小学制度文化汇编》,让制度不再是约束,而是师生们成长的动力。
三、课程文化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