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校园活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艺术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作用和渗透途径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为切实贯彻落实“5.3”全国、全省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1年5月4日至11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总体要求,以解决师生安全等突出问题和隐患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和师生法纪建设,充分调动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性,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切实做到校园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机构基本完善,校园安全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不发生有影响的校园安全事故(案件、事件),努力创建学生安心、家长宽心、社会放心的平安和谐校园。
三、工作措施
摘要:俄罗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构成。从继承与弘扬主流价值观、积极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采用有章可循的管理模式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等多重视角,探究俄罗斯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对俄罗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本土模式的理性审思,其具有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性、多维主体的协同性及传统文化的相承性等主要特征,并阐述借鉴之义。
关键词:俄罗斯中小学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内蕴
学校价值与使命,是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实施的基础。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建立一个共享合作、安全民主的共同体,促进所有成员的发展,并指导学校政策决议的方向与日常教育实践活动。”[1]随着俄罗斯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俄罗斯中小学日常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俄罗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校园文化是存在于校园空间内,涵盖学生与教职员工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等。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玛•玛•帕塔什尼克认为,在教学
管理中“校园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一系列规范、价值观、传统、习俗、仪式与规则,包括学校集体成员的活动、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生活方式的规定等[2]。俄罗斯教育领域专家巴•瓦•西蒙诺夫指出,“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指南,是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体系,是在校园及其班级中营造共同组织的心理氛围。校园文化是由集体价值观、规范与传统等构成的体系,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总地来说,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学校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核,对校园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校园文化的构成是多元的。有俄罗斯学者指出,“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符号象征、学校英雄、典礼仪式、信念价值、行为准则规范、集体心理氛围等等。符号象征包括校徽、校歌、校旗、奖项、称号与校训等,信念价值包括人道主义、竞争、信任、合作与自我发展等”[3]。校园文化中较为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使命宗旨、价值观、规范准则、传统与礼仪等。学校价值观与学校传统是基于学校代代相传的信念而形成的符合该校理想目标的校园精神文化[4]。还可以将校园文化划分为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或行为文化)。内部文化取决于个体的文明程度、世界观、道德水平、知识涵养、兴趣爱好与精神需求等,其表现为对周围现实、对人及其工作成果的态度。外部文化(或行为文化)表现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举止、言语神态、美学审美,对岗位负责与利用空闲时间的能力,包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沟通规则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5]。俄罗斯学者孔•米•乌沙科夫基于多年中小学工作实践经验与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学管理:改革时期的危机》一书中通过建构“多层洋葱”模型来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构成。乌沙科夫认为,校园文化的“外层”即“洋葱头”,指的是一些较为容易识别的符号象征,比如墙画、校服、校园展板上的广告与海报、优秀师生的照片、奥林匹克竞赛与其他比赛的优胜徽章与荣誉、命令处分以及学校节日墙报等。展示的这些符号象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一个学校的本质内涵、历史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学校的传说是校园文化的“中层”,即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延续流传下来的传说与故事,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传递着学校的价值观。校园文化的“内层”是指该学校制定的程序、礼节与仪式等。学校成员的外在行为表现往往是基于共同的信念与价值取向,并在无意识中得到深化。这些共同的信念与价值取向凝聚成“洋葱心”,即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核[6]。“多层洋葱”模型形象具体地阐述了俄罗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多元构成。可以将校园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集中反映出一个学校的价值观。校园价值观是在学校不断发展中形成的,被全体师生所认可,又指导学校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促进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不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比较肤浅、不全面,甚至错误地把学生的文体活动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等选择不当。一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定位不当。管理上不是由学校高层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而是把全校性的文化建设的重任下放给了校团委或学生处,这必然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片面性、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二是校园文化“沦落”为学生的社团活动,以为每年组织一些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显然这无法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功能。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用缺乏客观科学评价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优劣性如何没有人去总结、评价,这将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校园文化的不断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全面的系统规划
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在教学改革方面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一些建造新校区的院校硬件建设的起点都比较高,校园规划也比较漂亮,但是往往没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比如,校风、校训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校舍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生活动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校的标识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管理制度和领导作风是否与校训一致,学校标识的运用有没有统一的规划,等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目的上的一致性,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以人性化的学生管理繁荣校园文化是正确的高校学生管理思维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互动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先后出台不仅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大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内在一致性乃至互动性。笔者认为,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发展高校文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一般包含物质文化(校容与校貌、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师资水平)、制度文化(工作和学习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行为文化(社会实践环节、科技学术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精神文化(学校目标、学校精神、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校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