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繁荣稳定是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随改革逐渐暴寡。因此制定有力的管理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等举措,应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发展的重点。

关健词:国有商业银行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点击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一、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风险意识淡薄,授信过量集中前几年,由于经济处于上行期,各家银行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争夺客户,抢领市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过度过量授信、行业集中授信现象普遍存在,放松对信贷客户的贷前调查和真实性审查,人为地放开准入条件,把贷款有抵押担保作为防范风险的保障,认为抵押物能完全覆盖银行债务就没有风险。而当前进入经济下行期,企业风险事项增加,银行逾期贷款不断暴露,信贷资金风险加大,损失现象随时发生。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在营销任务的压力下,基层行员工会错误地认为发展与风险防范是背离的,风险管理会阻碍业务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内控制度会形同虚设,变成一纸空文,操作风险随之发生。目前,信贷风险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尽职履责不到位:一是缺少集中、统一的管理架构。信贷职责分散在各条线,责任不够清晰,难以形成合力;二是缺少上级行对下级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基层行信贷风险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三是缺乏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部分机构为追求业务指标放松风险标准,延迟风险处理,酿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三)贷后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信贷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一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在近年的各项检查中,不能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信贷基础管理薄弱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风险意识缺乏,以为能按时付息就是好贷款,放松信贷管理的制度规定或盲目办理转贷,忽视了实际风险状况;三是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营销有效益,管理无效益甚至阻碍业务的发展,贷后管理不能通过效益直接体现,助长了“重贷轻管”的现象。

(四)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首先,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贷款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信贷人员相对配置不足、不稳定,在营销任务压力下,人均管户较多,精力分散,继而造成信贷管理不细致,不深入;其次,银行竞争激烈,以及信贷人员本身的素质都将直接影响到贷款风险的大小。个别信贷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合规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风险识别能力不强也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隐患和风险,甚至造成损失。

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点击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与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相比,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风险管理方面看,还存在着“三不够”。

一是风险管理定位不够准确。重操作风险控制,轻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研判,视野过窄;二是风险预警不够及时。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发现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三是风险分析工具不够。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事后分析多事前分析少,上层分析多基层分析少,对风险的潜在性无法及时或准确预见,对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防范能力不强。

借鉴国际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四个方面的信贷风险治理策略,建立联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建立全过程的风险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按照体制牵制、程序牵制、责任牵制原则,健全业务管理体制,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检查、贷后管理等各环节的职责。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监控,从技术层面提高内部控制能力,降低内部控制成本,遏制违规越权行为的发生,有效地平衡风险控制与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

港台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机制的启发

本文作者:魏昌万郭虹霞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2.甘肃省银行业协会

近几年,由甘肃银行业协会分批组织甘肃银行业业务管理干部,先后在香港银行学会、渣打银行(香港)、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台湾京城商业银行等银行进行考察培训,主要培训学习了港台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贸易融资、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信贷分析与授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内地与港台由于制度体制、市场化程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尤其是处于经济后发展时代的甘肃省银行业与港台完全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管理相比,目前我们所学的有些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看似难以嫁接,但随着内地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借鉴应用港台先进和成熟的金融管理与营运的理念和经验已没有大的障碍,港台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许多理念、办法、措施对甘肃银行业的现实工作具有“拿来即用”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风险管理是港台银行管理营运的核心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对港台银行业风险管理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港台许多老牌银行经过100多年的经营,已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风险文化的高度,并在港台银行业已形成共识,即控制风险不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港台银行业风险文化的内容,我们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不能衡量其风险,不得进入风险;二是风险承担必须与业务发展平行,高风险则高回报,风险与回报挂钩;三是以快速反应来处理风险带来的波动;四是以合理的组合管理分散风险,并带动银行业务的发展;五是以银行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对目标客户的要求,以稳定发展作为银行发展的依据;六是风险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七是风险委员会主席由独立专业人才担任,银行整套风险原则由风险委员会制定。风险原则是对核心价值理念的陈述,这些理念强调了银行在经营中遇到风险时应采取的管理方法,它们概括了银行的风险文化。

渣打银行(香港)集团内的风险管理由董事会委派集团行政主席负责,最终责任由董事会承担。风险管理从银行集团层面开始细化为各个风险管理领域,涵盖了所有的风险类别,实行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渣打银行(香港)根据各类风险的特点,结合集团内部规定以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制定了风险的“最基本控制标准”,该标准概括了对各个风险类别的最低风险管理要求。各个风险类别的责任人根据“最基本控制标准”对该类别风险下的风险管理领域负责,对其团队内的该项风险负责或对该全球管理部门(如信息技术部)负责。风险确定工作从地区开始,逐级上报,最终报告至集团管理层。风险确定工作包括了所有的内外评估,从而确保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内容在具体运作中能转换为可操作的风险管理程序及手段。

港台银行业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与甘肃银行业的异同从横向看,港台银行业的业务经营主要分为零售银行和批发银行两大部分。零售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及中小企业,批发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及机构客户。从纵向看,港台银行业通过设置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信贷政策的制定、贷款审查审批等工作。总行及地区分别设立信贷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大额贷款业务,同时各级行均配备信贷审批人员,按照上级授权,独立行使审批权。从总体看,港台银行业在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授信、调查评估、审查审批流程,特别是对客户信贷风险的识别、测量及防控措施方面与国内银行及我省银行业大同小异,这说明我国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国内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风险测量及控制的操作方面,已经较好地借鉴、移植和吸收了国际银行界的先进管理成果。而不同点在于,一是集体审批和个人审批并存。港台银行业各级信贷管理委员会只对大额或者大型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进行集体审批,如几十亿元的贷款或者是大型跨国集团的全面合作业务;对其他信贷审批业务均由各地区的信贷审批人员按权限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责任。二是风险控制人员和客户经理审批并存。据香港银行学会专家介绍,除了风险控制部门的专职审批人员审批以外,各地区的客户部门的负责人、客户经理都被授有一定额度的审批权限,不是十分恪守“审贷分离”,大陆银行在这方面可能有些做过头了。三是信贷审批人员与客户经理密切合作,审批人员可与客户见面。很多情况下,信贷审批部门的信贷分析人员跟客户经理一起到客户调查了解情况,并帮助客户经理撰写贷款申请报告。另外,审批人员如对客户经理所写的调查报告有疑问,可以亲自到客户现场核查了解情况。四是贷前条件的落实由放款中心核查。除了结算业务集中审查和异地办理(主要为节约费用降低成本)以外,其贷前条件是否落实由放款中心负责在贷款发放前进行核查。五是信贷管理体制、机制的差异。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甘肃银行业与港台银行业最大的差异在于体制和机制的差异,如港台银行业是“利益驱动型”管理体制和机制,而我省银行业基本是“责任驱动型”管理体制。港台银行业是鼓励员工为银行多创利,同时使个人获得更多收益,体现出个人与银行利益合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和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我省银行业更多的是通过责任追究来迫使员工尽职,体现出更多的被动性。这样一方面容易诱使员工为了避责而少干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不能通过正向的激励机制获得利益,就有可能导致部分人不关心银行风险和利益,甚至以牺牲银行利益以换取个人的不正当利益。

点击阅读全文

分析商行风险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历经资产风险管理、负债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之后,以新《巴塞尔协议》为标志,进入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将体现为五个方面的新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巴塞尔协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历史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主要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贷款等资产业务为主有关。20世纪6O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20世纪7O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8O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资产组合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化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也意味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