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新方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更加关注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干预作用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其教育事务主要由州政府直接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在全国教育事务中的作用日渐显现,进入21世纪,从布什政府签署的新世纪第一个教育改革法案《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开始,近十年间,先后颁布了《2002~2007战略规划》(2002)、《2007~2012战略规划》(2007)、《美国竞争法》(2008)以及奥巴马政府的《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2010)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案,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这些教育改革法案及措施中除了通过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资助这一经济杠杆来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外,各届政府更加强调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调控作用,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2007~2012年战略规划》都制定了具体的教育战略目标,其框架结构基本相同,都包含了教育部使命、战略目标、具体目标、实践策略三级要求。2009年3月,奥巴马总统在华盛顿的演讲中正式宣布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要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开发能够满足21世纪美国参与世界激烈竞争需要的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成就,消除美国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是采用多种方法招募、培训、鼓励杰出教师;三是支持特许学校改革;四是加强学生学习,努力降低高中辍学率;五是通过基础教育稳固高等教育。这些教改法案及措施,要求具体,内容详实,涉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这些教改法案及措施的颁布执行,彰显了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教育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一面,其最终目标是继续确保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各方面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二、继续加强政、企、教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首脑会议(EducationSummit)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始于1989年,至2005年止,共召开了五届。参加者包括了联邦政府首脑、各州州长、经济界领袖、教育行政官员及教育界专家等,第一届教育首脑会议的显著结果,就是提出了六项全国教育目标。第二届教育首脑会议召开于1996年,就全国性标准、统一考试、良好的学校纪律、企业录用员工的标准等展开了讨论。政企携手、共商教育改革大计,并承诺承担各自对教育改革的责任,成为第二届教育首脑会议的主要特征。1999年9月,第三届教育首脑会议召开,主要讨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具体落实课程和在测验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最终实现全国教育目标,基于这些讨论,最后通过了一份《行动声明》。这三届教育首脑会议的主题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表现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性。2001年10月9日~10日,就在“9•11”事件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召开了第四届教育首脑会议召开,会议特别关注了教学、测验以及绩效责任。2005年2月26日~27日,第五届全国教育首脑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主题集中在高中教育。会议认为高中教育是当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尤其受人关注的话题,高中教育令人担忧,约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在毕业前辍学,有约三分之二的高中物理、化学课的任课教师不是专业毕业。正如美国教育部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所说:“高中改革不只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一个公民的问题,一个社会的问题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因此它是每一个人的问题”。第五届教育首脑会议认为当务之急是把中等教育看作是无缝隙学习的组成部分,会议最后通过了《改进美国高中的行动议程》,以使各州能够集中其努力来达成更为宽泛的共识:要恢复高中的价值,要重新设计高中,给高中配备优秀的教师和校长,要确定目标、测量进步并让高中负起责任,要改进教育治理等。这几次教育首脑会议的召开,除表明美国政府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视之外,也为其改革提供了管理上和经费上的保障。
三、更强的绩效责任
《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要求州政府在全州范围实施涉及所有公立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制度。这一绩效责任制度主要包括各州制定并实施富有挑战性的州级阅读和数学标准:所有三至八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年度考试,确保所有群体的学生在12年中达到熟练的州级年度目标。那些在实现州级熟练目标方面未能每年取得适当年度进步的学区和学校将面临改进、纠错乃至重组,而符合或超越适当年度进步目标或者消除了学业成就差距的学校将获得州学业成就奖。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推出“力争上游计划”,这一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将教师的绩效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同行评议、课堂评估或其他方式来确定。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将被替换,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就的教师将获得更多奖励。同时要求各州以绩效为依据来评判教师和校长的工作成效,并对此作出奖励或惩罚的决定。另外,“力争上游计划”中还对“失败学校”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提出各州有权直接干预绩效持续低下的学校和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
摘要:生产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基本学情和技能要求,分别从四个方向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1)“双师型”教师培养;(2)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3)“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4)考核制度的加强,为提高生产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中,现代科学能得到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就是新材料,所以新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科学、工业和经济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工科学校、高职院校中,材料专业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属于非金属材料之一的陶瓷材料是其中的一大类别。陶瓷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很多陶瓷制品应用于建材行业,如琉璃瓦、瓷砖、地砖、卫生制品等等[1],另外,先进陶瓷还应用于一些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殊的场合。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是服务于建材行业的一个专业,除了向企业输送大量材料专业人才,还从技术上指导企业,为企业技术提供新的方向和标杆。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教育需要与企业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就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相比于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关系到向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全国高职院校的生产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生产实践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仍不完善健全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2]。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的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加拿大的CBE模式,也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第二种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指的是教学活动分为两块,一块在高职院校内实施(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块在相关企业内实施(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第三种是模块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耗时短、效率高。国外职业教育对于生产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生产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包括生产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实习等[3]。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革,向多元化、弹性化发展,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1)企业协作,让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2)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模块训练;(3)告别传统,推行并普及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模式;(4)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4];(5)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从这五个创新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基础知识传授向生产实践教学转变,与企业协作、多元教育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都表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育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转化。因此,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方向
我国高职园林课程指导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高职园林专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院校对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赶不上园林市场的发展需求,这与课程的划分密切相关,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成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教学计划中园林类专业界限不清,课程设置太过专化,使得园林人才的规格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这在很多我指导的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比如设计作品的僵化,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定,不能很好的把植物同周围景观相融合,缺少实用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作品质量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对对园林专业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表现技巧提出了挑战。
2.社会发展现状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师往往把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现行的培养目标以及园林型人才的定位,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使得理论与现实相脱节,与培养园林职业人才劳动者的目标不相符合,不能突出高职园林教育指导的新方向。
完善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指导教育的一些新思路
1.跟随时代视野,紧随城市建设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能力和设计表现力,教师要在指导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很多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中专业知识的内容设置过于混乱,不能满足园林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认知,[3]对此可以在教学指导中有层次的把园林设计规划为几个方面,专业必修课则是基础型课程;园林规划及设计实例问题应当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则为应用型课程的内容;而针对小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扩展训练,即分析园林设计原理及参与施工图的设计,并与现下社会园林景观需求相结合,跟随时代潮流,更好的加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队伍之中。
2.在教育改革形势下,改善园林教学方向。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园林教学应脱离之前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和内容上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指导,改变原有的固定教学格式,层层深入创新指导,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紧紧跟随时代的变化。高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现代园林艺术、园林新成就、新方向的指导,诱发其对园林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具体的知识原理可以尽量使用生活的实例加以沟通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更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比如,对于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实例来解释:在设计上需要加入自然美时,以泰山日出做景,太阳并不是泰山的,却能成为著名景观,这便是借用了自然作为景象。再如讲到苏州园林时,可以巧妙的结合园林史和园林艺术的知识,缩短学生脑海中园林设计与自身的距离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摘要:思政教育作为开放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助力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应走创新发展路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思维为导向[1],优化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实施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凸显其思政教育创新价值。对此,本文立足于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意义,论述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并提出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创新
一、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创新意义
(一)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育工作,在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向更为积极、开阔的方向努力,以此促进学生良好的未来发展以及就业。但从当前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实施现状来看,思政教育未能够在其中发挥根本性的教育成效。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应创新发展路径,立足自身教育实施的不足问题,促进新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观念的融入,优化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实施质量,使思政教育更好助力于学生发展。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毕业生综合素养要求甚高。开放大学作为优质人才培养的重地,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也重视学生的素养教育,凸显学生职业化与专业化共发展、进步,以此达到开放大学良好的教育实施模式。而在学生素养培养过程中,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肩负重要的职责,能够以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施模式,加强学生职业化、专业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学习、认知过程中,知晓素养信息在其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创新发展路径能够优化开放大学思政教育体系,发挥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实施成效,助力于学生职业化、专业化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创新方向
一、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摇篮,何谓合格?合格的意义笔者认为不仅在于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在于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而高校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味读死书,死读书的结果往往令人堪忧。学习知识于国家的意义在于应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于个人在于创造经济价值,得以安身立命,进而实现个人人身价值,但不管基于社会角度,还是个人角度,仅有渊博的知识不足以实现上述目标。
(二)重视宏观的思想引领,忽视微观的思想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关注点集中在学生是否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缺少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私自利、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奢侈消费等不良思想的教育。
(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教育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