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心理教育

高校心理教育

论文关键词:心里教育心里问题弱势群体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一、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说,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教育是由现代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求学、就业、交友、恋爱等使大学生面临多维的人生选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

因此,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中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高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医生心理教育分析

1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内涵

心理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兼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特点。心理教育是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是心理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柱,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教育内涵在于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的心理生活,发展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6],心理教育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对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个人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注和促进[7]。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分为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四个层次,心理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8],同时心理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具有社会制约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6]。WTO认为健康的标准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处于理想状态,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的产生不能仅从生物个体本身找原因,也应从心理状态和所处社会环境去分析,心理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根据上述对心理教育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较好的服务患者,减轻或治愈患者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紧张和抑郁等痛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医生实施心理教育培训是乡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现状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和《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等有关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政策,我国各级别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政策相继出台,乡村医生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乡村医生培训以获得学历和考取行医资格为目的,忽视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需求[9],心理教育素质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其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在治疗疾病时就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医院中很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且大部分治疗并不规范,导致患者病情贻误、影响预后,并造成过度医疗[10]。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恶化[11]。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行为方式、饮食理念和生活节奏等因素都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人民群众的疾病,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调研显示,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具有同情心,热心讲解病情治疗过程,倾听患者感受,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对乡村医生进行心理教育培训成为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工作重点。

3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1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认真研究乡村医生执业特点,将心理教育贯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的主动性,鼓励乡村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点击阅读全文

中专生心理教育

摘要:青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专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了解中专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新时期;中专生;心理教育

提高中专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一、中专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专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人才,促进国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的中专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有些甚至是盲目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它将影响中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中专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专学生是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中专生正值青年初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选择,许多人因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人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而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对于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由专职的教育者施加给学生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十多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卫生的情况令人担忧。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不良性格等间题。在中国,这种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学校心理专家的帮助,绝大部分人还得忍受着教师、家长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尽快地掌握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中心理教育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精神,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必修课,而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教程。其实,在必修课的课程中,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如高一年级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四章的“职业性格”内容,其实就是在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过程中,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又如在《哲学》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形成正确认识、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而不喜欢人批评。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学习成绩差,从初中时便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尤其是到了职中以后,更加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因此一般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要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正如周弘所说的:对孩子要多用“大拇指”,少用或慎用“小拇指”。多说“你真棒”“再讲一次,肯定会比刚才讲得好”等,及时发现,及时赏识,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以中肯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课堂上,学生发言必须举手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实际教学生活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想发言的学生并不是都举手,而是等着教师的点名再回答问题,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就不提问,你听我讲成为一种病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明确规定,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无限制”,即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随时提出来,学生自己的观点可以无限制地发表出来,学生自己的即时情绪可以无限制地表达出来,使课堂成为一个“乱哄哄”的课堂。如在高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中“如何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我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人人上讲台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老师综合得出结论。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得出,消费既是个人的行为,家庭的行为,又是社会的行为,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点击阅读全文

家庭心理教育思考

一、揭析当代我国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孩子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同时,家长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家长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许多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压力,有46%的家长感到工作很紧张:56%的家长感到在单位或社会上竞争比较激烈,32%的家长觉得有忧虑,由于新旧体制交替,生活节奏加快,使人普遍存在困惑、焦虑、无所适从,不可避免影响了家庭的心理环境。而且,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度很高。有调查表明,家长心理健康,其子女有心理问题的仅占11.7%,而家长有心理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所有种种,无疑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家长,你的责任重大

每个为人父母者,在心理发展上都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努力发展自我,做一个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又要时刻注意辅导、帮助子女,使下一代能克服发展中的障碍,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他既要注重自身的健康发展,又要在帮助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称得上对子女的教育的成功。可见,心理健康的家长才能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我们的家长应该充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为教育孩子打好心理基础。所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关键是对家长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家长是否恪尽职守有关。因此,成人教育也不能够忽视家长———这一成人角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具有双重性。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孩子的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但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对家长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具有双重性: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就应该把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家长们。其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传授品格的东西。家庭教育指导是通过家长教育其子女,因此,父母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才能影响和教育孩子,在子女面前应当具有榜样和表率的作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成人教育应帮助家长们,先从摆正自身心理健康做起,做一个终身学习、热爱学习的好家长。当然,成人教育也应该引导成人家长如何使自己的子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中成长。这将是成人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也是成人教育不仅对成人所具有的贡献,更可贵的是,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成人教育也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三、成人教育,应如何帮助家长进

行儿童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掌握教育孩子这门艺术并非每个父母都与身俱来,必须通过学习。这也是终身教育及成人教育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大师保罗`郎格朗指出:“事实上,人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所以,“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