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心力衰竭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丰台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确诊。其中男61例,女55例,年龄52~77岁,平均(64.7±12.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及中专39例,初中及中技37例,小学及以下2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60例,Ⅳ级21例;均无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及入院时对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患者入院时,用自制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实验组的调查问卷中增加:①您现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呼吸困难、无力、水肿、活动受限)和希望得到的改变(内容自填);②您喜欢的健康教育方法(医务人员一对一指导、专家讲座、宣传栏);③您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自己阅读学习材料、医务人员口头讲述);④您希望学习的健康教育内容(疾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就医指征、急性发作时的应对策略、症状的观察、体重和尿量的测量方法、自我测量血压和脉搏的方法、饮食管理与钠盐的摄入、作息安排),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划勾。
1.2.2对照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入院时做入院介绍,随后陆续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内容做相应介绍,对服药的注意事项、饮食管理与限盐、活动与休息等给予指导,出院时做出院指导。
1临床资料选择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70例,年龄≥65岁,其中男204例,女166例,平均年龄(70.96±16.98)岁。心功能Ⅰ级72例,心功能Ⅱ级164例,心功能Ⅲ级130例,心功能Ⅳ级4例。原发病:肺源性心脏病98例,冠心病9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均好转出院。
2护理研究
2.1住院期间护理
2.1.1体位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如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时,要立即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最,改善肺瘀血,增加肺活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使患者舒适。方法:摇高床头,或用靠背架及枕头将上身抬高45°或90°使成半卧位或坐位,腰部垫以薄枕,下肢屈膝,抬高30°,以防下滑。
论文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剂量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的剂量和安全性。方法;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础加用美托洛尔,必要时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最大耐受量(靶剂量)维持。结果:38例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靶剂量维持用药,而双氢克尿塞和地高辛症状缓解后以小剂量维持,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众所周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当今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与地高辛的联合用药。本院2006年5月以来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笔者对其四联药物治疗的剂量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55~83岁,平均68岁。住院时间8~48d,平均15d。入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I级6例,Ⅲ级26例,Ⅳ级6例。基础疾病为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
论文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治疗。结果单用药物对症治疗难以奏效。采用白蛋白和1,6-二磷酸果糖可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全身状况明显好转。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haracteristicandtreatmentofagedpeoplewithcardiafailure.Method45agedpatientswasanalyzedandtreated.ResultItisdifficulttohavetheintendedeffectonlybysymptomatictreatmentwithdrugs.Albuminandfructose-1,6-diphosphatecanimproveheartfunctionmarkedly.Theresultsshowedthatsystemicstatusfunctionwasamelioratedobviously.
【Keywords】Cardiafailure;Agedpeople
就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的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
论文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CHF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代医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本虚标实,以阳气虚衰为主,以瘀血水饮为标,虚实夹杂贯穿于发病始终;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并结合临床单方验方、中成药制剂等,临床疗效较好。今后的研究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
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中医古代文献整理
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诸气皆属于肺”、“脾主运化”、“肾者水脏,主津液”,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的功能紊乱有关,与气、血、水关系密切,[3]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积聚等范畴。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阳(气)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阴虚生热、聚湿成痰,从而出现心悸、短气、喘息动则尤甚、不能平卧、少寐、尿少浮肿、腹胀纳少、舌质淡或暗,苔薄白或黄腻。尽管近年来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4]。
2临床应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