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心理疏导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
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
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
1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性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
1.1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盛行,心理上有叛逆、封闭的特点,所以说仅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行不通的,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个性进行心理疏导,诱导他们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像治病一样,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理情结,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更正,从而使各种心理疾病不治自愈。所以说,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1.2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学生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极强,并且缺乏针对性,特别是针对不同个体的学生,它的作用效果甚微。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传统的宣教方法根本是捉襟见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症结,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才能疏通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顺利解决学生的思想障碍。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3心理疏导使大学生人格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世界观。良好人格的形成,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对心理素质差、有思想障碍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德育素质。
1.4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现实价值,而忽视对象性,其表现为注重理论灌输,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虽然学生的脑子里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信号,但并没真正融会贯通,是死记忆、死知识。通过心理疏导,把学生的心理动态、价值倾向、情感情绪、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实效性,才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明确的指出要把心理疏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灵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有必要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涵义、科学依据
1.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涵义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帮助排解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遇到矛盾、困难所产生的思想障碍与思想问题,而他们的思想则是代表社会主流的思想,是教育对象需要通过努力应有的思想。有别于教导和指导,它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消除各种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思想困惑,从而提高对象主体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以此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科学依据
1.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依据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达到教学大纲的塑造意图,是近年来政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不少的教育工作者也分别从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甚至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程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但笔者以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除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受教育者--学生接受心理诸种障碍的影响。
学生接受心理诸种障碍的产生除受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外,主要决定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思想政治课,就是“行为养成课”,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全靠教师来描绘。而作为思想政治课除传授学生一些政治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作为社会的个体学生不是思想政治课所讲的内容在课前学生一无所获,恰恰相反,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在思想品德方面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它们都在学生的意识里积淀下来,形成动态的认知结构、情感意识、行为定势,这些必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有着影响,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客观的心理障碍,同时对心理障碍的疏导也成为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教师传播的教育观点与学生已有的所持观点相距太远,甚至对立,因而排斥教育信息。接受心理学认为,学生接触到与自己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教育信息时,在心理上有以下三种反应:一是拒绝教育信息;二是把教育信息曲解为与自己相符合的观点;三是改变认知结构,接受教育信息。出现一、二种反应主要是学生已有的观念与教育观点相距甚远所致。因而作为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现实观点、态度,不能搞“”一步到位达到当堂课的教育目的,而应采用“登台阶术”、“以退为进”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学生的观点引向最近发展区,充分肯定学生偏离原观,(错误观点)的细微进步,使彼此观点从对立转化为彼此逐渐接近,最后达到统一,与教育观点相一致。
二、情绪障碍,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障碍是由学生的特定态度所形成的动力定型造成的,而动力定型又受当前刺激的影响而变化发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刺激输入教育信息时,学生的动力定型会发生变化,当教育信息符合学生的动力定型时,就纳入动力定型并形成新的动力定型,引起学生满足或愉诀的情绪。如果教育信息不符合学生的动力定型,无法纳入动力定型系统,就会发生冲突,引起不愉诀的情绪,产生情绪障碍。同时,动力定型也有其稳固性的特点,当教育信息对学生动力定性进行撞击,要求改变原来的观点态度时,也可能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产生情绪障碍。学生情绪障碍产主后,就变得非理性的顽固,往往对教师的说教不顾,把自己封闭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育是很难收到实效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时期,常有理智占上风和情绪占上风的现象。当理智占上风时,学生能接受正确的道理,当情绪占上风时,就会以主观愿望来排斥教师的教育信息。因而政治课教师在疏导学生的情绪障碍时,可以设法创设一个使学生由情绪占上风向理智占上风转化的情境进行教学,达到琉导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体现了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课题。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自身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简单的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