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传播学理论

新闻传播学理论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新闻传播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闻传播学理论

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思政实践浅析

摘要:新闻传播学专业与政治关系密切,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相应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也就具有思政价值,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天然具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作为培养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的核心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责无旁贷地需要把专业教育和思政育人结合起来,做好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文章采用文献检阅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情况,调查新闻传播学硕士对该课程思政实施内容和实施方法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得出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情况较好,学生评价较高,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的结论。根据问题提出提升团队建设、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等建议,旨在提升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授课质量,打造研究生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思政;主流意识形态;实践路径;探索

一、引言

2020年,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课程思政开启了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的历程,课程思政实践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界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必须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互相融合,让二者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具有知识传输和价值引领的双重属性,与意识形态存在紧密联系,理所应当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急先锋。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提升其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媒介素养,树立新闻理想,培养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点击阅读全文

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

一、加强传播学教学理念和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思想认识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媒体传播的现象,掌握媒体传播规律从而能熟练地把握媒体传播。因此,传播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树立具有强烈专业关切精神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传播学在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传播学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媒体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现象的一般性特征和独特性特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传播学理论的一般性和媒体传播的专门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传播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需要,依据专业的特点强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在加强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对学习传播学的思想认识同样重要。许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对于《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认识不够,不太重视,完全区分传播学与新闻学,认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身操作性、实践性特别强,应该加强与广播电视切合紧密的课程如《新闻学》、《节目制作》、《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的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学习《传播学》那些既枯燥又无用的理论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对新闻传播的指导作用。所以许多同学知道媒体传播的一些传播现象,却并没有将其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规律和理论的层面,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宁树藩教授早在1994年就曾谈到他的一个想法:“新闻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这可说是本来意义上的新闻学;一是以报纸等新闻媒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形成起来的,无以名之。姑称之为广义新闻学。”而且指出:前者是核心,是基础,失去前者就不成其为新闻学了。1998年,李良荣教授与李晓林也曾撰文呼吁:“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由之路”;“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是对传统新闻学的一次改革”。

上述学者的观点非常明确指出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学生们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认清传播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进而才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二、切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特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传播学教学模式既有普遍性,也有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传播学教学更要切合该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要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媒体传播现象,更要用传播学的理论进行新闻传播的实践指导。依据专业特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点击阅读全文

传播学发展趋势和就业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我国大陆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独立,还是一个二级学科。没有独立,说明它还稚嫩,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最不凑巧的是,在它还十分稚嫩的时候,碰上新中国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时期,因此,对于它的未来,大家都十分关心,特别是学习传播学的同学特别关心。为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学科教育与就业问题。

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四个内容:1、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现状;2、未来的发展趋势;3、传播学教育的问题与发展方向;4、传播学与就业。

一、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传播学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大陆。那个时候,除了少数学者,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传播学。进入80年代,更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传播学发生兴趣。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有上海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及《新闻战线》等单位共20多人参加。由于政治因素,在1983年,传播学被批评为“精神污染”,1989年以后,被批判为“不讲阶级斗争”,有人说,中国只能有宣传学,不能有传播学。

1992年邓小平南巡,引发了新一轮改革浪潮,促成了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改革,使传播学再度受到关注。从199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与相关新闻院系、研究单位合办的全国性传播学研讨会,成为每两年一次的全国会议,至今已开办了第八次。

点击阅读全文

传播学发展趋势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我国大陆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独立,还是一个二级学科。没有独立,说明它还稚嫩,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最不凑巧的是,在它还十分稚嫩的时候,碰上新中国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时期,因此,对于它的未来,大家都十分关心,特别是学习传播学的同学特别关心。为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学科教育与就业问题。

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四个内容:1、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现状;2、未来的发展趋势;3、传播学教育的问题与发展方向;4、传播学与就业。

一、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传播学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大陆。那个时候,除了少数学者,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传播学。进入80年代,更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传播学发生兴趣。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有上海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及《新闻战线》等单位共20多人参加。由于政治因素,在1983年,传播学被批评为“精神污染”,1989年以后,被批判为“不讲阶级斗争”,有人说,中国只能有宣传学,不能有传播学。

1992年邓小平南巡,引发了新一轮改革浪潮,促成了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改革,使传播学再度受到关注。从199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与相关新闻院系、研究单位合办的全国性传播学研讨会,成为每两年一次的全国会议,至今已开办了第八次。

点击阅读全文

探索传播学教学的理念问题

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将媒介融合归纳为: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五种类型。有学者追溯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演进,阐释不同传播语境下该词所表达的五种不同涵义: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可以看出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媒介融合目前在国内可以大致概括为: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三个方面,正逐步形成大传媒产业生态。①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延伸到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传统媒体为了生存,也在突破原有边界与新媒体融合。无论哪种形式的媒介融合,都会对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播放及新闻媒体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媒介融合能够促进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媒介融合能够促使媒介之间相互借鉴与利用,以至于提高效率;媒介融合对采写编等有影响。因此,未来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应该是“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要能拍摄、会编辑、能播报、会评论,不仅要把握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传播技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养发生了变化,那么对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课堂讲授、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媒体发展的步伐,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必须进行调整,以下主要探讨传播学的教学理念问题。

目前传播学教学的现状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它能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传播技巧,在实践中自主运用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为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适应自己的职业,高效率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传播学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教学难和学习难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首先,它的理论抽象而且多,新理论层出不穷;其次,理论解释力强,但应用性不足。比如,传播学中有着“梦呓”“司芬克斯之谜”之称的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对媒介的现实影响具有穿透性的解释力,让人惊叹而又印象深刻,但也就仅此而已,与媒介的各项实际运用与操作关系甚远;再有,传播学交叉性、兼容性强。教与学都需要涉猎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最后,它的教学手段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以上这些使得教师教学呈现理论化、形式化和学术化现象,不仅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反而使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想法,因而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既有了新的难度,更有了好的条件,于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它的教学理念问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学教学理念

1.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传播学交叉性、兼容性非常强,媒介融合趋势也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宽泛而深厚的知识结构,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因此,担任传播学教学的教师,还有学习的学生,学习意识要强,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通常是一个专业的知识领域,而步入社会后接触的是广博的社会,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学校学的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工作后有可能负责的是财经、法制、文化、娱乐等新闻版块,这就要求既要有新闻传播采写编能力,又要精通经济、法律、文学等知识。但是,学校无法预测学生将来对口的工作是什么,在课程设置方面就无法兼顾这个需求,也没办法对个人进行对口的培养。再有,到了媒体,面对海量信息,还应有筛选、鉴别、过滤信息的能力。要想新闻传播类毕业的学生能穿梭在不同媒体间、新媒体间、媒体与非媒体之间,跨媒体跨行业生存的能力不可或缺,单一知识储备是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及职业要求的。因此,传播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课程专业理论与知识,更应该培育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这要求传播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来能行走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学习间必须要实现平衡,做到既“点上精”,又“面上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