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学风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风新问题及原因
1.1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首先,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规定不严格,宣传不到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课程的选择性差,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备选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自主选课,但是受限还是很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在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学生动向纵横交错,班级概念模糊,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影响学风建设。
1.2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习惯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分制新观念没有转变。在课程选择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面对选课只是感到茫然,全凭感觉选择课程,认为选课多多益善,而不顾及学习质量,在学习中习惯了“吃嚼烂了的填鸭式”教学,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启发式”教学,习惯于教师安排一切,课外自主性差;局限专业,思维不够开阔。第二,学习作风不严谨。学分制的确是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于学习主动的同学则是一件好事情,使他们能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来说,却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上有畏艰难、缺乏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学分,只求过关万岁,较少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纪律性差,上课睡觉、聊天、收发短信,还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心存侥幸,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特点更具有时代印迹,复杂且富于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稳,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脆弱,抗压性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引发学风新问题。
1.3环境影响存在不良因素首先,学校因素影响突出。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奖惩措施、激励机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差距,学生不愿学习。个别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较差,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办学环境较差,投入不足,比如图书馆资料少、空间不够大,先进的教学设备缺失、实验室设施落后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其次,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当今的大学校园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社会的动态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冲击。学生热衷校外打工赚钱、发生早恋、沉溺游戏、无心向学。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艰苦付出,影响班风,带坏校风,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行为。随着大学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由原来的唯我独尊到学校的集体生活,相互迁就、相互尊重意识不强。大学汇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存在竞争压力,优越感不存在,心理出现落差,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贫困学生经济压力大,活动能力差、融入感不强,容易形成了敏感自卑心理。所以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变化和角色转变,出现种种不适,影响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
2学分制下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新对策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1大类培养概况
信息学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以下简称为计算机、软工、数媒、电信、通信、物联网),从2013年秋季开始,以上6个专业全部按照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实际招收488人(含1人当兵保留学籍),编为16个行政班。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实行“1+3”培养模式,即大一施行大类课程培养,大一结束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学习成绩,在专业大类中重新选择专业,并完成后面3年的专业学习。学院为每一个或两个行政班配备一位班主任。大二专业分流后,取消原有的行政班级,宿舍保持不变,将同专业的学生重新编成专业班级进行管理,同时重新调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全年级配备一位思政辅导员,全程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2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从大类的课程
设置来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丧失从培养方案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再到专业分流,学生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专业的认同感逐渐丧失,进而影响学风建设。
2.1.1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
一.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高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及价值选择多元化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学校出现缺少办学资源、师资力量不足、重视招收学生的数量而忽视质量等问题,高校学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1)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受父母师长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并不了解、进校后发现不感兴趣,于是产生了“应付”的心理,只为了拿到所谓的文凭对家长有个交代,对读大学的意义不明确而且很难适应,容易跟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学生学习目标不确立
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在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学习目标,甚至有的学生觉得终于没有人再天天“管”着自己,可以放纵自己以弥补高中的辛苦付出。
为了确保我系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根据《*师范学院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师范学院关于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及第一阶段工作安排》要求,结合我系学生实际,特制定体育系关于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计划及第一阶段工作安排。
一、充分认识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党的*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在形势深刻变化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学生党员是我系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全系学生组织中的示范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全系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同学明德修身、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进一步优化学风校风,推动我系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切实把握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要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优良学风,促进全面发展”为主题,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学校的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风建设是我们目前应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乐学、勤学、善学”的中学生,让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年级学习氛围,以促进“积极、活泼、科学、和谐”校风的形成。
二、学风建设工作目标
建设良好的学风就是要使学生具有:
勤奋的精神,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严谨的品质、高效的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做到细策划、高效率、高效益,形成“善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