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学科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2017)》明确将体育品德列为课程的三大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之一。为了将这一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加强体育学科的德育渗透,有必要透过历史与发展的棱镜,对我国体育学科德育的文化背景、发展脉络、价值取向和框架体系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以为学校体育德育目标的达成与测评提供思考,为科学探寻体育学科融合德育提供全面审视。
关键词:学科德育;价值取向;体育品德
1.我国体育学科德育价值的传统文化滋养。
1.1古代教育文化的浸润。我国教育传统历来崇尚“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宗旨。《左传》主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论语》将仁看作道德的最高目标,儒家通过德治和理治一体化成为古代社会德育和教育思想的主流。《弟子规》则凝聚了我国古代童蒙学子道德品质教育的精髓。这些思想也铸就了我国体育学科德育的文化基础与历史背景。
1.2传统体育的德育承载。体育一经产生与形成,人们便赋予其道德的意蕴。“尚德重礼”的体育道德观几千年来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中国武术很早就有“礼”的要求,汉服射礼活动从两汉、唐代、宋代一直延续到清朝。《体育之研究》的德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国体育一个多世纪。“为国争光…,顽强拼搏”更是我国体育道德的固有载体。
1.3西方体育文化的移植与内化。古希腊哲学家们非常重视体育对道德品质的影响。柏柆图认为体育运动的道德价值比对身体价值更大。亚里士多德第一个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奥林匹克宪章》更是倡导体育道德的典范与集成,借助各种国际体育盛会对我国的体育道德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续的影响。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德育工作,推进德育创新。以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城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实践,不断推进德育创新
1、认真学习,更新观念。各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努力增强广大干部教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重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体现德育内容的发展性、关注德育环境的整体性、强调德育方法的科学性、落实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要重点解决德育工作在教育内部、学校内部的地位问题,德育工作整体合力的形成问题,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和德育骨干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2、深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调研。继续贯彻落实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各校要结合实际,围绕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德育工作专题调研。我局将继续在今年上半年组织德育工作专题调研,并于5月举办*区德育调研报告评比,并推荐优秀报告参加*市首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交流、评比活动。
3、积极开展德育创新实践。各校要结合实际,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如学科德育、岗位德育、“敬廉崇洁”教育、网络德育、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心理行为偏常学生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价等,进行专题实践探索,力争有新突破。5月下旬,我局将举办第二届德育创新论坛,对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基础工作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