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学前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一步规范我市托幼园所管理,促进等级幼儿园的建设,不断提高办园(所)水平,加快托幼一体化进程,推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和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教育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确定联系会议成员,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综合协调、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各镇区要相应建立学前教育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在逐渐的发展壮大,并且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强,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新教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殊性缺乏了解,并且实践经验不足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之间的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是本硕生,他们拥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当招聘来的新教师进行说课的时候,他们往往按照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行讲授,少有在幼儿园岗位实践的经历,这样就使得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听不懂,或者学生听得非常乏力。他们很少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知识的分析以及讲解,这样就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2.入职后教师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入职后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在入职后由老教师针对所有新近教师对于学校环境、学校规定、专业规定等进行短期的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比较笼统、简单,根本不能够让新教师真正地了解到自己专业的特点,尤其是学前教育这个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入职后的简单培训不能够让新老师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也不利于新老师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且在之后的教学中再培训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也不利于教师将学前教育专业所要求的“德智体美”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融合。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因此对于注重应用技术培养的高职院校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将专业技能与良好的心理、思想道德等进行完美的融合。因此面对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该逐渐的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教师人才。
各行政村、学校(幼儿园):
为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富政函〔20*〕178号)精神,加快*街道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目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为推进“和谐新城区、魅力新*”建设战略,特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一)确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20*年—2*7年”*街道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是:继续拓展思维,解放思想,根据街道发展趋势,在原有基础上制定符合街道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把学前教育规划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实现全街道学前教育发展优质化、均衡化、多元化;确保全街道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并继续开展0-5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培训,受训率达到85%以上,基本形成0-5岁学前教育体系。
(二)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市教育局和上级有关有关部门精神,制定*街道“20*年—2*7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于2009年撤并和整改现有民办个私幼儿园,新建*中心幼儿园,并创建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同时完成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创建目标,切实落实政府责任,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含外来人员子女)均能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加大财政投入,解决“有钱办事”问题
1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问题的特殊性
当前,在我国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模式、管理方式等对农村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渗透到农村的教育当中,特别是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影响,加之农村生活生活条件、思想观念的革新,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城镇化也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农村教育城镇化是指“基于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教师流失严重等实际,将农村教育的主阵地由乡村逐步转移至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镇地区,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藉离乡进城之手段,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化之目的,为完善意义上的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置,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部分学前教育适龄儿童留在农村,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农村教育城镇化逐步实现,但由于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等,使得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小于城市,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没有缩小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给于高度重视。首先,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转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流迁地域、职业转换的路径,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地域转移、职业转换,还要实现身份的变化。大部分农民工迫于生活的压力进城打工只是暂时地居住在城市,并没有将户口迁入城市,城市有限的资源使其难以取得城市户籍,子女也无法在城市公办幼儿园就读。目前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的只占总数的20%~30%,留守农村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宽广。其次,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工业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化资本积累的来源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主要来自殖民统治,而偏远的农村是我国资本来源的一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的实施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我国的工业化走的一直是农村支援城市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村,这就导致原本差异较大的城市与农村间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在学前教育领域,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学前教育差距显著,教育部2005年的《中国全民教育报告———聚焦农村教育》中指出,我国仍有19%的农村儿童还没有条件接受幼儿教育;2008年全国城镇毛入园率达到55.6%,而农村毛入园率则只有35.6%,比城镇低了20个百分点。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等,不管是师资队伍、环境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生源比例城市学前教育远远超于农村,使教育公平成了一片空白,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
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症结
2.1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整体水平较低、师资力量匮乏教育公平一直是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幼儿师资资源的分配上,农村师资队伍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与城市教育,严重影响着农村幼儿的教育质量和整个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最明显的问题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和技能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据统计,2010年全国农村幼儿教师(包括园长)中,仅有0.03%的幼儿教师获得硕士学位,5.69%的幼儿教师是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占38.3%,高中毕业的约占49%,还有约占7%的幼儿教师是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由于幼儿师资的短缺,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社会临聘人员兼任或直接担任幼儿教师,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和学前教育知识的匮乏,加之年龄过大、思维僵化,使得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幼儿兴趣、个性的培养,幼儿学不到该学的知识、才艺,违背了幼儿本身的学习心理特征,农村教育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
2.2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不足,难以逾越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而学前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只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1.3%。一方面,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教机构短缺,加之偏远地方幼儿上学距离的遥远,大批幼儿被拒之门外,无法接受教育,入园率与国家规定的比例差距甚大。另一方面,多数农村学前教育办学环境差,教学设施简陋、生活环境封闭,缺少基本的游乐场、图书室、午休室等,现代化的媒体教学设备、音乐器材就更少了,许多方面存在着漏洞,特别是安全问题,如房屋建设、卫生设施、儿童桌椅等都不达标,一些幼儿园的生源比较分散,配备了校车,但是超载、道路不便、校车质量不过关等情况致使事故不断,幼儿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与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管关系重大,农村孩子在教育开端之际就处于不利状态。
2.3相关学前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得不到真正落实学前教育政策作为开展和实施学前教育工作的依据、出发点,理应认真落实、严格执行,但是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制约,学前教育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与政策初衷相悖,得不到应有的实际效果。在规划城镇学前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域分布宽广,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规划一般只落实到乡镇,部分地方不能满足村的需求,尤其是一些人口密度小的偏远山村,由于资源不足,交通不便,家长思维意识的保守,难以发展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此外,农村幼儿教师任职资格、职称评定还不成熟,教育培训机会也很少,加之工资待遇的不均等,严重影响了从教的积极性,一些幼师迫于生存和环境的压力纷纷流向城市。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精神,加快发展我市学前教育事业,解决当前乡镇存在“入园难”问题。年,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了82.9%,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2.8%,我市3-6岁幼儿人数为5281人,农村3-6岁幼儿人数为4079人,农村学前三年受教育人数为1489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和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础上,以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完善措施,强化管理,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合理布局本市学前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格局,以农村为重点、财政投入为支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普遍改善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员,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基本满足市民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