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艺术教育

学前艺术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学前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前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的艺术熏陶式教育

一、美术艺术熏陶式教学

美术作品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多多的参与美术活动能使孩子去发现美,并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美,也能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参加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学画的过程,也是在参与一项实践的活动。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美术活动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的广阔的空间。当然孩子的年龄还很小,所谓的美术,无非就是涂鸦。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可以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鸟,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此时,老师可以放上几张简单的小鸟的图片作为引导,老师也可以提问“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鸟啊?”“、你最想成为什么鸟啊?”、“如果你是鸟,你最喜欢什么花啊?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从鸟的色彩和特征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时,就可以给孩子们留下自由画画的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对小鸟、对生活美好向往。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同时播放音乐,比如《春天在哪里》这种欢乐又适合情境的歌曲,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无拘束的氛围中创作。一般学龄前儿童作画都是涂鸦,老师就要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孩子们的带有想象力的涂鸦变成写实的作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老师可以根据命题来设计活动,这样对孩子们的掌握也更有成效。例如:小班的色彩训练,先让他们知道什么事物应该是什么颜色,比如,太阳应该是红色或者是黄色,不能是绿色黑色。中班可以画简单的事物,画苹果画鸭梨,也可以画一些身边的事物,黑板书桌小花小草等等,大班可以更加有难度,可以画自己,可以画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孩子们在画画的之后,老师把画作贴到班级的墙上,可以让孩子们时时刻刻的欣赏自己作品。

二、朗读中的艺术熏陶教学

朗读,是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中,更是尤为的重要。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中,朗读教学是倍受推崇的。虽然,在学前幼儿认识的字不多,但是也不能够忽视朗读的重要性。因为这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朗诵能力,也锻炼孩子的勇气。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应该多多的给孩子念课文,读故事,并且是带有感情的朗读,让孩子们知道朗读的正确的方式。老师也可以给孩子布置朗读的任务,回家给父母带有感情的朗诵一首儿歌或者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朗诵能力,还能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个朗诵儿歌的比赛,然后在家长会的时候,让孩子上台表演朗诵。表现好的可以给适当的奖励,这样又能极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表演的欲望。由此可见,艺术熏陶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见得非得强迫孩子要多多的学习,只要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作者:戴维维单位:淮安市青少年宫

点击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探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取向不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这是无须讨论的,但在培养模式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有两种不同取向的培养模式:一种是培养技能型取向,这种取向培养的学生以能歌善舞见长;一种是培养发展型取向,这种取向培养的学生善于观察、富有爱心,但技巧一般。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大相径庭了。前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主要开设有音乐基础、视唱练耳、声乐、舞蹈、美术、钢琴、手工等技能必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3个学年;后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20%左右,主要开设有钢琴、美术、舞蹈等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1.5~2个学年。

2.艺术类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艺术教学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不是艺术家,对于一些技能“实用、够用就行”,关键是看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培养起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因缺少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大都聘用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保留着艺术院校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沿用艺术院校的培养方法和教学风格,对学生更多的是艺术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基本素质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相脱节,很难使学前教育艺术课程形成幼儿教育的职业特色。

3.艺术类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艺术类课程在结构上存在学科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艺术类课程之间孤立、缺乏融合。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各自为战,造成教学实施中教学内容出现重复、遗漏、补漏的现象。二是艺术类课程体系不完整,偏重于技能技巧类课程。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更要具备向幼儿传授知识的能力,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些艺术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更应侧重于将艺术领域的知识融会在其他领域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良好个性的能力。目前,体现这种能力的课程开设得很少甚至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结合幼儿园教育,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目标。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的我国学校艺术课程的任务是:“取得艺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艺术对社会贡献者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连接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上两个纲要性文件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艺术教育不应单纯地追求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应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侧重于丰富幼儿的经验以及对艺术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偏重强调知识技能学习的传统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表达情感,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将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较宽广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把自身所形成的艺术素质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能让儿童获得幸福感

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艺术不仅可以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儿童获得幸福感。

1、艺术能够使儿童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一种感性的把握,这种感性的把握表现出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儿童不经意间的涂涂画画、哼哼唱唱,实际上是以他的方式在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究。艺术给儿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儿童通过纸笔、舞蹈动作等和世界沟通,从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儿童思绪纷飞,充满激情的徜徉在艺术的国度里,获得的是一种发自生命力的满足和愉悦,这样的情感使得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体会到幸福滋味的儿童,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2、艺术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并为儿童的创造提供途径,增进生活的幸福感儿童作为一个人的生长,他在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应该满足其精神世界的需要,丰富其精神世界。儿童是在与所处的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艺术正好能够给儿童提供这样一个途径,在艺术世界里,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一个个惊人的作品,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

3、儿童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表现,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儿童也不例外。儿童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儿童喜欢鲜艳的花朵,喜欢漂亮的面孔,喜欢动听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不用学习的,是生命最初的向往和追求。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艺术不断记录和描绘美好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儿童是在艺术的海洋里逐渐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4、艺术对于儿童来说是情感发展和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可以用艺术这种符号形式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并且由艺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将他们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转变为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成为行为的一种内在自我调节,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音乐艺术课探究

【摘要】传统文化是各地的文明在长时间内积累沉淀而形成的独具本民族风格的民族特质,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明、风俗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开始涌入国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得部分优秀文化遭受严重冲击。而传统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已经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传统戏曲?如何才能使传统戏曲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学前教育专业

一、弘扬传统戏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一个地区的标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有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国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总体。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是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活的灵魂。中国传统音乐又叫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中国的传统音乐,不得不提到中国的传统戏曲,传统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形成基本的雏形,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是我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当今世界提倡文化多元化,艺术欣赏品味表现出多元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艺术流入国内,在国内形成了众星璀璨的艺术氛围,使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无疑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但是近年来,我们突然发现百姓喜闻乐见、流传了千百年的戏曲艺术,已经走向衰败——演出没有观众,年轻人不感兴趣、不认同,导致戏曲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后继无人,甚至可能走向灭亡。针对这一现状,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各地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弘扬戏曲文化,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提高戏曲素养,极力推动戏曲艺术发展。近年来,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推广政策。一是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由各个级别的专业剧团深入到学校实地演出,组织学生欣赏观看。二是各地区各级别的高校偶尔都会邀请戏曲名家或者专业演员进入校园举办关于戏曲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戏曲文化。三是有条件的高校会把戏曲表演课程加入学校的选修课程中,甚至多所音乐专业院校已经开始开设并招收戏曲专业的学生,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传统戏曲这门艺术,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提高对中国传统戏曲乃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

二、学前教育专业渗入传统戏曲教学的合理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定位是幼儿园教师,其服务对象为3-6岁儿童。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针对我国传统文化严重流失,面临戏曲艺术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一现象,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担负起启蒙教育的责任,从孩子抓起,培养幼儿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与认知,给戏曲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基础教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能够胜任简单的基础教学。因此,培养内容的多元化、基础化是其准确的定位。然而纵观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艺术课程,大多演变成了美声、民族这种专业的声乐课,这与我们的课程定位严重不符,课程过于单一、过于专业化是目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将学前教育专业内容较为单一的声乐课改为音乐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由单一的声乐课转变为多元化的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实施以拓宽学生音乐艺术视野、提升音乐艺术修养、了解音乐艺术基础常识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的教学。而将传统戏曲融入学前教育的音乐艺术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艺术课的准确定位,更是对国家支持戏曲艺术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服务对象为幼儿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鲜艳的色彩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吸引力。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用传统戏曲夸张的动作和带有鲜艳色彩的服饰和妆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其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和审美,达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充分采用游戏方式将戏曲艺术融入幼儿课堂,如戴脸谱面具、穿戏服等,用身体动作表现戏曲的韵味和情绪,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同伴的相互激励竞争中快乐模仿,大胆表演,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渗入传统戏曲教学是恰到好处的,只有审时度势,根据社会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服务,才能适应职业需要,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

点击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安排重能力轻教育。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学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使学前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师的学前教学,因为就业率高一直是重点招生专业,很多社会机构也趁机办起了学前教师培训。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使他们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使一些正规院校的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音乐课程的设置,将《舞蹈》《键盘》《声乐》当成必修课从入学到毕业坚持学习,而对于《幼儿舞蹈编排》《幼儿音乐教育》等教育教法课程只安排在毕业前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忽视了学前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师重实用而轻理论。高师及综合大学的学前专业一般隶属教育学院,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招生名额受各个方面限制学生不是很多,专职教师也不多,几乎都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他们的艺术教师都是从临近高校聘请的年轻教师指教,这些教师学历很高,但是教学经验尚且缺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内容、学生评价、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中实用轻理论的状况。比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一般先领唱几遍,就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至于为什么这么唱、学前儿童有什么样特点及他们唱歌时应注意什么,教师都没有告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像舞蹈、美术、键盘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都是这一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唯一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短短几节课,学生就能学会好几首歌,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很占优势。但是,学前专业培养的是走向幼教岗位的教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教幼儿唱歌、跳舞,而不是像艺人一样唱歌、跳舞给幼儿看。目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只会让未来的幼教教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还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育现状的策略

1.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一专”技能。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实践十分有限,而课余时间却十分充足,学生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自身的艺术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参加二胡、钢琴、声乐等艺术社团,院校可组织专职教师参与社团管理,给社团成员布置作业,并督促他们完成。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发展了艺术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对准幼教教师来说是提高个人素质及艺术教育技能的贯通都有很大帮助。

2.注重幼教一线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教教师,该专业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加强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联系,及时掌握教学一线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教学规律,将自己了解的情况融汇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幼儿园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专业教师还应将自己所教授学科与学前教育体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是揉合在幼儿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逐渐展现出来。说明,幼儿园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学前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只有这样,院校培养的幼教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岗位。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