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学生政治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在高校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公寓内度过,这就使得公寓的育人功能越发突出,在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在高校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学生公寓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公寓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公寓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公寓育人工作。
2.在高校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满足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特征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要在公寓中和谐共处、全面发展,这对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公寓育人工作中要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自强能力,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公寓成为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一、中国梦的内涵和特点
梦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梦想的指引,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奋斗激情,也是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伟大精神。提出,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从本质上而言,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家、民族与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中国梦的提出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中国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将全民族凝聚在一起,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朝着梦想实现的方向前进。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有梦想、有追求、有志气的青年的努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条件。中国梦从本质上来看,是无产阶级执政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国梦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另外,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梦想,也是全民族、全人民的梦想,无论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还是意义上,都有中国梦的体现,因此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弘扬发展民族精神,将全民族凝聚在一起。而特色化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说,中国梦不仅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1、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1.1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国家一直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伟大的同志也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而建国初期的制定的《政治工作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来,邓小平同志等吸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后来在1979年,1982年再度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直至1999年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提出了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和方针。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政策,切实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结合新形势,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的改进。一路走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
一、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原则
1.教育工作设计的民主性原则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生心智塑造为主要目标,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来完成的,而非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在非民族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中渴望被学校师生重视和理解。为此,在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际效果的获得,关键在于这些学生能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接受教育内容。所以,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时,必须坚持民主性原则,在以“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态相互交流思想,以相互尊重的姿态开展交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需求开展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教育内容安排的差异性原则
在内地非民族类高校,同大多数学生相比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存在着成长过程具体需求的特殊性和未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征。面对这样的一个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上就要有一定的侧重。这种重视源自于不同学生家乡不同的民族风俗、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发展状态,面对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最终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生家乡的系列特征,从而保证教育取得实效。在教育实践中,施教者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态,在把握群体思想特点前提下,做到因不同学生而异、因成长阶段而异、因实际需求而异,围绕预期教育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3.教育方式运用的灵活变通原则
一、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义
每个政治体系都有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负责政治教育的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主导性的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反复灌输,传播主流的政治文化,把社会成员塑造成为社会所希望和要求的政治人。除了政府、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社会团体以外,学校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大学生主要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在自觉不自觉的政治社会过程中,受学校影响非常大。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发挥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四大块以及形势与政策、世界政治与经济等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确立政治认同,提高大学生政治知识和政治信仰,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作用决定了它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
二、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致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由社会来主导的,在教化内容上都体现了阶级的政治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接班人,即合格的政治人。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培养献身祖国建设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除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手段外,还包括学校、政府、党团组织进行的正规的社会化活动,也包括社会和学生社团的自发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要求开设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强调系统性、正规性、强制性和控制性。相比较而言,其他政治社会化渠道特别是一些非正式的社会化手段,在调控性和反馈性方面效果较差,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而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除了主流的政治文化,也有非主流的政治文化和糟粕的政治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掌握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使大学生分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政治文化,摒弃不良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手段丰富、灵活自如有效缓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机动性不足的问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有效弥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强度不够、内容不深、教育不系统的问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大学生从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转变,而大学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有效、最直接、最系统和最快捷的政治社会化手段,它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