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学术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术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针对目前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规范以及选题、学术价值、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认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管理需要加强,提出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德为先”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立德树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与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已经逐步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转型。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德育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生作为国家科研的后备力量,其学术道德行为直接影响我国学术发展进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必须直面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有效机制。

一、学术道德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树人”是中华传统教育的重要理念,人无德而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重点,需要贯穿教育的始终。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说是“立德树人”在教育领域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站。对于研究生德育教育而言,学术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既是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也是一名合格的学术研究者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确保各类学术活动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学术人员保持健康发展状态的重要条件。”[2]学术研究者的道德,直接影响着学术发展的质量。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德”既指学生的基本品德,也包括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近些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造能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

同等学力人员学术道德教育论文

一、同等学力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

1.诚信教育体系不健全

发达国家高校将科学道德教育列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我国高校针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设置了学术规范相关课程,但对同等学力人员关于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教育等相关课程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高校即使对同等学力人员开设了学术规范课程,也因到课率、课时限制等因素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学术道德教育,使得部分同等学力人员学术道德观念淡漠,自律意识薄弱,较难以正确的学术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2.制度缺乏,监管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校或科研机构对学术评价的标准尚处于“硬性评价”层面,衡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更限于对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的刚性要求。对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的考评指标同样实施量化,即需发表1篇以上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方可申请答辩,在优秀论文评选等环节论文数量为重要的参评指标,单一学术评价标准使得行为人更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另外,同等学力人员培养环节质量控制,课题设计,学位论文撰写、评阅及答辩等的监管机制仍不完善,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3.自身道德素养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之一。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机构成。导师作为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和执行者,是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导师视角梳理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同时对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生导师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而“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之一。职业道德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机构成。但是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还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摘要:

学术道德不仅代表着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工作质量,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科研实力,因此解决学术道德问题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分析了现如今社会存在的学术与学风问题及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道德;学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在学术研究中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信誉就是学术研究中的规矩[1],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支柱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石[2],是素质教育观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道德败坏,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等学术造假行为比比皆是,学术风气不正,导致学术发展受到了阻碍,也使得学术形象受到了损害,对社会主义下的科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术道德及学风建设迫在眉睫。优良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是推动良好大学学习风范建设的强力支撑,王刚[3]论述了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并且提出了加强措施;张虹[4]对我国研究生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且进行了分析;罗兵[5]对我国教师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此,本文针对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措施,期望能为我国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提供借鉴。

一、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全文

医学研究生诚信教育分析

一、当代研究生诚信现状

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高等学校所培养的高素质的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成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新时期研究生的诚信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相比于本科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选择诚信的同时往往先考虑自身利益。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研究生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意识,个体价值。崇尚个人与社会兼顾,贡献与索取并存。客观地讲,价值取向多元化是社会新旧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折射,人的自主、自由、自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少数研究生片面强调个人价值,不与社会价值取向协调,陷人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不少研究生信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认为:“研究生属于高层次,若没有经济作后盾,怎能体现高层次、高品位、高情趣。”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几位研究生为牟取私利,竟在新药申报时合伙作弊,用编造的动物药效试验记录骗取了某省卫生厅的申请临床初审批准。

第二,研究生缺失诚信,科研越轨现象严重。主要表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多种多样,包括无中生有制造假数据、修改数据以符合自己设定的研究目的等等。广州某高校的一位导师在论文开题初期检查一位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实验结果时发现,该生取得的一系列数据都较理想,表明实验进展顺利。但是,在进一步检查时却发现,进行这些实验所必须消耗的一种分析试剂,却在实验室内原封不动。在导师的追查下,这位学生承认了数据造假。剿窃。贝弗里奇称之为“科学强盗”,是一种严重的不道德行为。杨增能等进行的对研究生抄袭和剿窃他人成果的调查结果表明:有26.4%的硕士生被发现有过抄袭情况,有27.1%的硕士生被发现剿窃过他人成果。这两个数据已到了令人非常担优的地步。一稿多投。现行的一稿多投已经变换了多种花样。一份文稿直接投送多个地方已经为作弊者所不常采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内容反复炒作,“换汤不换药”,反复变换几个题目,以欺骗不明真相者,从而达到个人的某些目的。文章大而空也是违反科学道德的一种行为。有些人很善于“写”文章,一点内容便洋洋几千言,下笔气势磅礴,读来空无一物。“请”写作。有些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基础,写不出论文或懒得动手写,于是干脆请人写作。通常部分内容请人写作,或请人写好初稿再由自己改写或自己写出初稿由别人完稿则较多,可谓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种钱文交易的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并非个别,据说广东某重点高校居然出现了不同档次的“”明码标价的广告。

第三,价值判断更加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有调查显示,当代研究生在价值判断标准上正逐渐由过去的抽象理想主义转变为明显的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个人发展机会和工资收益成为其择业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他们能较冷静理智地看待社会实际,在关注现实社会的同时也更多一份自己的打算。在对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市H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43%的人选择“有温暖的家庭、适宜的工作”,仅有39%的人选择“事业上获得成功”。调查结果还显示30%的人读研究生的目的是“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24%的人是为了“争得更高的社会地位”,14%的人是为了“摆脱原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为社会作更大贡献”者仅占犯%,不可否认,研究生的理想层次降低了。

二、当代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