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学学历论文

药学学历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药学学历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药学学历论文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

临床中药学是上世纪末形成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在几十年的学科建设中,临床中药学学科的自身发展在借鉴临床药学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越来越规范化的药物评价体系建设、越来越先进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以及越来越清晰的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方式,使得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鉴于该学科本身跨越了中医学、中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对该学科的学科属性、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通常一个学科的建设包括学科的内涵建设、外延发展和建设管理3个方面。其中学科的内涵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核心所在,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中药学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来进行。近年来,我院“临床中药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就该学科在内涵建设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临床中药学及学科建设现状

1.1临床中药学的定义及任务

临床中药学是以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为目的,通过文献、实验与临床研究,从性能、功效、配伍、应用等方面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跨越中医学及中药学的二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以“合理用药”为核心,通过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而提高药物的临床治疗水平;通过开展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进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通过开展临床药学研究,进而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1.2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

临床中药学虽然是中药学应用的重要学科,但其起步相对较晚,学科发展的广度及深度不高。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开设中药学本科教学的高等院校中,仅有三所院校开设了临床中药学或中药学临床药学方向。而这种情况可能与历史条件和学科特点有关。历史上的医家大多是既可诊治病人,又擅长遣方用药,医药不分家。但是这种用药又多以个人经验性用药为主,偏于定性,疏于定量,整体上随意性较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至近代,受西方药学的影响,中医中药逐渐分离,各自形成独立学科,二者的渐行渐远,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临床中药学的出现和发展。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临床药学的蓬勃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出现及发展。在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临床中药学成为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并逐渐形成以“科学、合理、安全”用药为目标,以单味中药或方剂的药效以及各系统主要病证的用药规律为研究核心,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以中药学科中的相关学科为基础,并以制剂、调剂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然而,由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属性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新的边缘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各界在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属性、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等方面存在颇多争议,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亟需要寻找方法加以解决。

点击阅读全文

药学学科建设论文

1学科基本概况

药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药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数学、基因组学等和药学学科进行交叉和发展,对药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特点

2.1药学类院校逐渐增多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大体上经历起始(1906-1949年)、调整(1950-1970)和发展(1970至今)三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开办药学类专业培养药学人才的任务主要是医药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设置药学类专业。截至2006年底,设置药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共472所,是1978年(41所)的10.98倍,是1999年(96所)的4.92倍。其中本科院校269所(不包括部队院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含高专)165所。目前大多数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新设置专业院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定义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后适应能力不强。

2.2重研究轻应用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精英化”为主,注重培养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人才,而对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研发等实践能力的人才等的培养严重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在教学中对理论教学,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手段和方法等较为侧重,但对具体动手能力如实验教学、实习等方面培养力度不够,最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工作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各药学类高等院校都在认真思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问题。根据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调整,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学校中,以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院校为转型主体。经过上述调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这也为今后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定位做出选择和调整。如一些条件较好的重点,可以侧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其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而一些新办院校或条件不成熟的院校可借此机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点击阅读全文

专业建设论文:生物科技专业建构探究

本文作者:魏炜陈放侯太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多方向发展的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在农业、医药、化工、食品、环保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2]。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建设时特别强调“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分流培养”。加强基础主要是加强人文社科类综合基础、理科平台基础和生物技术相关基础课的教育。注重实践主要是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整个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大增强,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到总学时数的42%;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包括了基础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毕业论文设计,而且还强调到企业进行实训和实习,以满足学生在产学研结构链上的锻炼。分流培养是发挥四川大学理、工、医交叉融合办学的特点与优势,在统一的基础教育基础上,实行专业分流培养。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我院在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了3个培养方向:生物技术基础方向、生物制药方向及生物化工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上三年级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我们重建了课程体系,力求体现出以下特点:基础课程板块,突出“宽”的特征,使学生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及宽厚的生物学基础、药学基础、化工基础;专业必修课板块则要考虑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不仅开设了生物技术的相关基础课,还增设了生物化工、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此外还开设丰富多样的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生物医药类、化工类、管理类等课程,以此拓宽学生的学识范围,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见图1)。

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

以生命学院、药学院、化工学院为依托的生物技术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遗传学、药剂学,以及一个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点。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I期:资源生物学;II期: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在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与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整合。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既要专注本学科领域内知识的掌握运用与发展,又要放宽视野,关注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发展的趋势,力求教学内容符合新世纪对生物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讨,开展具有特色与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的探索。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并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支持。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围绕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功申报了2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如“生物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等,发表了近40篇教学研究论文,其中植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另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生物技术是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生物技术人才的关键之一,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本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我们淘汰了落后的实验,适量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设了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同时我们还强调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如油菜Toc33基因的克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引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该实验学生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质粒提取、基因组DNA制备、PCR、电泳、DNA分子重组、遗传转化、重组子筛选鉴定、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基本技术。再如以高原植物狼毒为研究对象的天然生物杀虫剂的研究是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引入到天然产物分离制备技术实验课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天然产物从分离制备到纯度鉴定及性质分析所涉及的一系列实验技术,这种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比单个的验证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获得了近似于科研工作的综合性训练。

构建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与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点击阅读全文

会计学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浅析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也是检验毕业生专业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如果符合规定条件,可以申请学士学位。但成人学生在职学习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工学矛盾,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开放教育下会计学本科学位论文指导、答辩、申报等环节,分析总结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抓好各过程节点实现结果导向的质量提升措施。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

一、本科学位论文撰写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教学环节,旨在初步培养学生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放教育背景下,成人学生多是利用工作之余提升学历,他们在平时实务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再通过撰写论文,解决具体问题,以求理论联系实际。本科学生毕业时,若符合规定条件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这时,由开放大学总部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就是其规定条件之一。本文中所探讨的本科学位论文,是以省级分部会计学专业申请学士学位的毕业论文(以下统称为“学位论文”)为例。

二、学位论文申请流程

开放大学根据教学机构层级设置,其对学位论文的规定有完整的申报流程。学生需首先向学习中心申请,对符合学位申请条件者,学习中心将初审通过的名单及材料报送分部。分部经过初审并组织答辩,对学位论文资料审核后,按照要求向总部报送材料。总部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司其职,进行评审和审议,确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名单。三、本科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通过多年的指导、答辩工作发现,论文质量在逐年不断提升的同时,目前学位申请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在答辩中影响学位授予的结果。

点击阅读全文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论文

1教学过程中重视第一堂课

根据教学的安排,新年伊始,有机化学课就要开篇。学生刚从轻松的假期进入到紧张的新学期学习中,良好的开始和过渡是最重要的。有机化学的第一章就是绪论,第一节课教师一般会讲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自我介绍;第二,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及一些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对医学药学的重要性;第三,有机化学课的特点,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师的具体授课方法等。第一节课对学生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不必要太过谦虚,应该实事求是的介绍自己,像自己的学历、研究工作、出国经历、发表过的论文以及课题等,尤其对自己擅长的科研工作要详细介绍,给学生打开一扇近便的求知和探索之门。甚至能向一些学生发出邀请参与自己的课题,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探讨一些科研问题。该方法能尽快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把有机化学大的框架知识和发展史介绍给学生,能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个全面的了解。回顾有机化学的发展史,首先讲到有机化学一词是1808年瑞典化学家柏齐利乌斯提出来的,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达到3,000多万个,常用的化学反应达到200多个。从1902-2005年共97次Nobel化学奖中,约有25项是有机合成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二是从1858到1916年的“经典”有机化学时期;三是从1916年至今的现代有机化学时期。有机化学经历了高速的发展阶段,正在不断地改变人民的生活。现代有机化学不是局限于以前的纯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趋严重,先后出现了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和立体化学。把有机化学课程与交叉学科的相互密切关系一一简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高度重视。让学生了解医学医药类科学与有机化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起能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

2参与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成就动机,促进自主学习

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自己来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改被动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为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显的尤为重要。在一般的教学考核中,教师一般将成绩分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主要来源于期中和期末成绩;另外一种重要的成绩就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考勤、作业、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合理给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作者一直有一个特色的评分方式。针对选用的教材,鼓励大家在发现教材中的错误,哪怕是标点符号的错误。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教材中的错误,必须仔细地研读课本,同时还要找相关的专业书比较,反复的阅读、理解、考虑才能判断一个错误。同样的错误先提出的同学得到加分,所以大家能独立自主的学习,不会像做作业一样出现抄袭的现象。实验成绩的给分主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而不是只看实验报告。在每个学期的学生纠错课本中,学生一般会找到明显的标点符号错误或文字错误20余处,介绍知识点错误2-3处,课外习题或答案不严谨10余处。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教师由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每个学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设置几个专题给同学们自学,查阅资料,相互探讨。最后在课堂讲解自己的所学所想所得。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设置专题-查阅资料-学生整理资料-小组探讨-学生课堂讲解-教师点评。学生能很好的参与教学的章节是第六章醇酚醚,因为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醇酚的性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每个小组都能自己查阅资料,并做出漂亮的PPT,能简单详细地介绍醇酚的结•127•构、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但是醇分子内脱水成烯,伴有重排的反应是本章的难点,学生还是难于讲透,教师需要在后面的总结中强调。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为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热情不足。上课时有睡觉的,玩手机的、看电脑的、玩游戏的,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比如每次讲解新内容之前对上节课讲的内容进行复结,承前启后,加强记忆的同时为本节课新内容的讲解做准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上节课的课件进行改编,自己重新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把前面讲过的内容重述总结出来,教师最后可以进行补充完善。还有就是化合物的命名,每个章节基本上都有化合物的命名,书上的命名原则讲的已经很清楚,很有条例。教师可以给出分子结构式,给出自己的PPT,让学生预习后来给大家讲命名的步骤并给出结果,在讲完之后,允许学生纠错,同时允许其他学生补充遗漏,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记忆深刻。让学生参与到简单教学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多样性,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换,气氛融洽,能很好的跟学生沟通。能有限地减少厌学、逃学现象的发生;通过每学期不定时的点名10次,发现学生很少出现无故缺课逃课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同时为学生展示自己魅力提供了平台,为锻炼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舞台。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近4年来同一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发现:从2010-2011学年开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考试成绩有大幅提高,平均分由原来的60多分提高到了70多分,将近80分;考试通过率超过90%。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