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冶金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耐火材料
在应用耐火材料的生产行业中,特别是在钢铁工业中当前的主要趋势是如何降低耐火材料的单位消耗。在炼钢生产中可使耐火材料单位消耗显著降低所采用的材料是不定形耐火材料。此类材料包括:耐火浇注料、喷涂料、捣打料、可塑料、火泥(耐火胶泥)、干混合物、耐火涂层、陶瓷纤维等。不定形耐火材料在下列方面优越于定型耐火材料:生产费用、筑造效益、使用寿命、安全性、材料的单位消耗等。在耐火材料生产的总规模中不定形耐火材料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在不定形耐火材料应用最多的是耐火浇注料和喷涂料。通常耐火混合物或者耐火浇注料呈原始状态向用户供货,这些料的成型(浇注、制造整体内衬)和烧成系在使用前或者使用过程中直接在热工窑炉中进行。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改善,促使对不定形耐火材料的要求提高。由于采用优质原料(包括超细粉)、新型结合剂、高效加入剂、最佳化的颗粒组成及完善的施工工艺,使不定形耐火材料(特别是浇注料)的开发取得巨大的进步。
2冶金工业用新一代耐火浇注料
新一代浇注料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这与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高抗侵蚀性、高使用温度及高抗热震性有关。由于采用由纯净原料,并按照复杂工艺制成的优质材料,使不定形耐火材料的使用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因素决定着优质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众所周知,不定形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组成,也取决于其成型及加热处理等工序完成的质量。采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时,这些工序都在用户处直接进行,这也是不定形耐火材料使用时的主要复杂性之一,因而要求内衬施工的工人应具有较高的熟练程度,对所用施工设备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波罗维奇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中心开发并开始生产牌号为Borcast及BorAlucast系列的低水泥耐火浇注料混合物、喷涂料、隔热干混合物。上述材料在钢铁工业及有色冶金工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开发新型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方面所获得的显著成就说明了在生产具有较高纯度、强分散性及化学活性的各种原料方面业绩斐然。在生产不定形耐火材料时,利用自身的材料(包括本体材料和骨料)可以降低其使用费用并控制其质量。在浇注料的配料组成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流变性加入剂可以显著降低浇注料混合物的用水量,改善其流动性和施工便捷性,调节凝固或硬化时间。为了强化干燥,在耐火浇注料中使用聚丙烯纤维,在进行加热处理和烧成时该纤维可以加速和缓和脱水过程,因此,降低了应力和浇注料开裂的危险性。根据用途,耐火混合物分为振动施工型和自扩型两种。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抗热震性,浇注料可以采用普通钢纤维或者低碳钢纤维来增强。
2.1Borcast系列耐火浇注料混合物
就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而言,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分类与俄罗斯国家标准ГОСT28874中传统耐火材料的分类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为刚玉质、莫来石刚玉质、莫来石质及硅酸铝质的不定形耐火混合物。按照用途,耐火浇注料混合物分为下列数种:(1)牌号为Borcast95WK、Borcast96W及Borcast96S的耐火浇注料混合物该类料用于在钢包、中间包及炼钢电弧炉中作整体内衬。其物理化学性能列于,制造部件示于图1。结合剂类型:水硬性结合剂。施工方法:振动法和自扩散法。主要原料:刚玉。(2)牌号为Borcast80W、Borcast80S、Bor-cast70WT及Borcast70ST耐火浇注料混合物此类料用于作钢包和中间包的盖、钢包和中间包的永久衬、加热炉的上部砌块、铁水脱硫喷枪,以及作为钢包永久衬的维修用料。其物理化学性能列于,内衬筑造示于图2。结合剂类型:水硬性结合剂。施工方法:振动法和自扩散法。主要原料:莫来石刚玉熟料、红柱石。(3)牌号为Borcast65S、Borcast55W、Bor-cast50W耐火浇注料混合物此类料用于作钢包和中间包的盖以及作它们的永久衬。其物理化学性能列于。结合剂类型:水硬性结合剂。施工方法:振动法和自扩散法。主要原料:黏土熟料。(4)牌号为Borcast70SiC及Borcast70SiC-2耐火浇注料混合物此类料用于作钢包底的内衬和制作铁水脱硫喷枪。其物理化学性能列于,制造衬板示于图3。结合剂类型:水硬性结合剂。施工方法:振动法。主要原料:刚玉、铝土矿。因为在使用耐火浇注料混合物时,在内衬干燥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在用浇注料制作的冶金窑炉内衬的最重要的工序为干燥和烘炉过程。波罗维奇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们推荐的干燥制度可以保证内衬整个体积内的水分均匀地排出,如果不遵守该干燥制度将导致材料开裂。Borcast系列耐火浇注料混合物已经成批地向下列冶金企业供货:北方钢厂股份有限公司、布列兹泥科夫炼镁厂、彼得钢厂、奥斯柯尔斯克电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等。
****冶金有限公司与2003年12月24日在莱芜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拥有一座350m3高炉,配有52㎡烧结机,工程总投资1.2亿元,主要经营炼钢用生铁,铸造用生铁,烧结矿及水渣。
该项目于2003年12月8日开始建设,04年12月进入试产,项目生产能力为年产36万吨生铁,产值近9亿元,利税1.29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价值,创造更大利润,公司将着眼于长远,规划筹建铸造产业,把生铁变成铸件,配件,进一步完善和延伸新鄂煤“铁矿石-矿粉-冶金-铸件-配件”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由初级产品到初终级产品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
****冶金公司注册后经过一年基础建设,于2005年3月16日正式投产运营。第一炉沸腾的铁水出炉的那一时刻,成功的喜悦悄悄爬上了每个冶金人的脸庞,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诞生,吹响了****冶金公司向钢铁进军的号角。
自进入05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下滑,致使生铁价格一落再落,加之以前的高、精、尖生产成本的不可替代性,导致铁水价格的不可弥补,亏损自然而然的摆在每个钢铁企业的面前,危机悄然而生。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每一个危机的关头,在每一个可能死去的危机面前,她都将为被淘汰者。在面临困难与危机的并存的危难时刻,冶金人不断创新、变革生产坚持挺过来。如果说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中有一千个死去的机会,那么我们有一万个活下去的理由。因为冶金人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和领导的殷切期望,冶金人更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危机和变革同在----“三大战役”打造公司生命线基础。在危机面前,企业呼唤时代的英雄,而英雄就是在困难面前善于变革者。迅速分析现状、果断制定决策,以总经理为首的领导班子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打响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保卫的三大战役。“加强原燃、物料管理,开展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培训年活动,加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强管理、保安全、缩成本,对企业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三大战役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改进生产工艺后较投产初期降低烧结矿、铁水成本300元/吨,从思想上改变了节约的概念,把节约从能源的范畴扩展到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的综合合理利用。
2006年1月3日至1月6日,****冶金公司对所属六部两室三厂基础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再整合,重新定向了各部门的职能,公司的整体基础管理水平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据了解,自2006年1月初开始,公司根据目前行业状况,公司近期政策方针,为了顺应新的市场竞争,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全面提升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创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培养和训练专门人才,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突出基层生产核心作用,职能部门职能标准化及新编技术部门针对性、专一性管理应用策略,确保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在全公司范围内强化管理量化,倡导基础缩减、全面节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针对目前形势成立了专门的生产技术部,加强生产的科学规范运营。裁撤或削减部分部门的冗余机制、增补重要部门的机构完善,建立完整的基础管理体系网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后,公司及各部门更是得到了强化,突出了本次机构改制的良好作用,主要表现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管理脉络清晰;公司及部门都明确了基础管理体系,管理职能及执行制度得到明确规定,基础管理体系网络一目了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管理层次分明;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及部门管辖范围三个层面上下对应。
三是管理职能界定明确;对公司及各相应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全面进行了修订,对其管理职能细致、严谨地重新进行了界定,对以往有空缺的职能划分到位。
四是执行制度明朗;对公司制度,及执行的部、厂制度,分专业、分范围进行了修订、整合与划分。
第一条根据《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受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小型冶金矿产品开采企业及无资源保障的小型选矿企业进行治理整顿或者整合重组。推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冶金矿山行业的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促进冶金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条从事冶金矿产品生产活动。
第五条冶金矿产品开采单位申请领取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以来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材料、冶金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院依据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特色,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现从事科研工作教师及技术服务人员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国家级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省部级专家13人。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要求和学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学院认真落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实现了学院材料与冶金学科发展并举,并突出学科特色的目标。
2005年,学院成功获得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突破了我校无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历史,提高了学校与学院的办学层次。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也获得认定。目前学院已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冶金物理化学与有色金属冶金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从而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