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影视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毕业论文
享誉国际的波兰电影大师奇士劳斯基(kieslowski),已于三月十三日走进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弃世而去;享年五十四岁。消息传来,令许多关心电影文化发展的爱好者感到痛惜,国际影坛又失去了一位具有人文省思的导演(注一);没有想到他的「三色电影」─《蓝色情挑》、《白色情迷》与《红色情深》─竟成为绝响之作。
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交替浮现《红色情深》里孤寂的退休老法官和奇士劳斯基黯自思索的脸孔;不知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和这世界?在一股扼腕叹息与信仰探求的驱使下,尝试从奇士劳斯基惊艳欧洲的成名之作《十诫》和「三色电影」,一窥他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念。
其实,奇士劳斯基的电影事业是滥觞于记录片;独特的拍片风格使他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波兰影坛独领风骚。在他的片中不断地揭示共产社会制度之下的生活困境,以及共党政府的不实宣传,企图唤醒当时社会的良知;后来与电影界菁英份子,如华依达(wajda)、赞努希(zanussi)等人,推动『道德焦虑电影』(cinemaofmoralanxiety),强调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意识。
奇士劳斯基视记录片这个媒体可以忠实地描写人世;他曾说过:『当我拍记录片的时候,所拥抱的是生命,接近的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生命挣扎,这驱使我更了解人的行为─人如何在生活中克尽其责地扮演自己。』因此,他常投注许多的时间来观察周遭之人的生活,并关心人在波兰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如何自处。
然而,奇士劳斯基亦了解到拍摄记录片先天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不会让你拍到他们的眼泪,人们想哭的时候便会把门关上。当摄影机接近人这个主体时,人就渐渐在镜头前消失了(注二);于是,他便将拍摄兴趣转向剧情片。但是,在后期的剧情片作品当中,仍然是以一些想法和信念为主;重视个体的生命和生活,仍旧维持早期拍摄记录片的原则。
一、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高师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的职业思考
高等教育转型,就是要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高等师范院校及其转型后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生应是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要来源。笔者以为,高师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语文教师职业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理由如下:
(一)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考改革中可以清楚看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知识)及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而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侧重培养的就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无疑是对本科生知识与技能的检阅与训练,并将惠及今后的教学。
(二)有益于语文教师的晋职论文写作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最实际的问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称评聘,教学科研论文是其晋职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将会为他们日后的职称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增加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增加了;今后的高考中,语文总分将大幅提高;随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尤显重要。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充分的古代文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恰恰给毕业生提供了一次专业知识梳理与综合运用的机会,这对毕业生今后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二、选题———高师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
第一篇: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东拼西凑,教师观念落后以及论文题目大而空,实践性差是当前高职元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以上问题入手,从论文的选题,论文质量监控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方面多层次探讨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探索与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后的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不仅是全面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管理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扭转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写得不好,老师指导不利的局面。探索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所涉及能力与专业课程实践能力融合教学改革之路。
一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学术论文写作是高年级学生的一次学思结合的实践。本研究基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环节,从教师介入的研究视角,分析了论文指导中英语教师所体现出的师德素养、科研素养,以及管理素养。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多元的介入之中,对学生论文质量和学习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制约着教师职业素养养成的因素则源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
1.引言
学术论文写作,讲究立论新颖、证据确凿,注重论证与分析的严谨,讲求内容布局条理清楚,是典型注重“学思结合”的教学实践,重在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能力(戴炜栋王雪梅,2006)。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广受诟病。多数研究发现,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教育部,2004)的硬性要求,迄今在实践中尚未看到积极的效果。(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纵观近年来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王崇义,2004;张奕王健,2005等),除了探讨论文规范、论文指导的教学管理之外,大多着眼于写作质量和结果,力图从学生身上找到症结的原因,而缺乏针对教师层面因素的探讨与研究。笔者以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为载体,着眼于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中的教师介入行为,对所反应出的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其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
2.文献研究
2.1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关系研究外语教学,教师研究是关键。教师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发展意识和需求的外在行为表现,其内在驱动力则来自教师的自我发展认知,这也是影响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和著述中,教师职业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素养要求有了更为具体的补充和提升。比如,陆谷孙(2003)将外语教师的职业素养细化为plethoraofmethods(兼收并蓄)、wide2awakeness(知识更新)、masterfulness(管理能力)等具体能力要求;这些素养在现代教学模式下,也可以被诠释为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关注、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戴曼纯张希春,2004);或者具体地表现为“敬业、认真、责任心强;真心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思考/反思”(吴一安,2005)等职业态度;在强调教师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渊博、综合能力强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型外语教师”(戴炜栋王雪梅,2006),将成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此外,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义发展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外语学习方法的向导,外语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这些都进一步对教师的师德风范、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反思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毋庸置疑,面对越来越高的职业要求,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将成为其日常教学工作之外的重心所在。然而,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同时,高校外语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多能化,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不尽完善,以及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对教师要求更高等,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带给教师更多的职业焦虑。我国英语教师数量庞大,培训途径、资源和经费都很有限,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需求受到制约。
摘要:学术论文写作是高年级学生的一次学思结合的实践。本研究基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环节,从教师介入的研究视角,分析了论文指导中英语教师所体现出的师德素养、科研素养,以及管理素养。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多元的介入之中,对学生论文质量和学习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制约着教师职业素养养成的因素则源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
1.引言
学术论文写作,讲究立论新颖、证据确凿,注重论证与分析的严谨,讲求内容布局条理清楚,是典型注重“学思结合”的教学实践,重在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能力(戴炜栋王雪梅,2006)。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广受诟病。多数研究发现,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教育部,2004)的硬性要求,迄今在实践中尚未看到积极的效果。(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纵观近年来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王崇义,2004;张奕王健,2005等),除了探讨论文规范、论文指导的教学管理之外,大多着眼于写作质量和结果,力图从学生身上找到症结的原因,而缺乏针对教师层面因素的探讨与研究。笔者以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为载体,着眼于论文写作各个环节中的教师介入行为,对所反应出的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其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
2.文献研究
2.1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关系研究外语教学,教师研究是关键。教师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发展意识和需求的外在行为表现,其内在驱动力则来自教师的自我发展认知,这也是影响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和著述中,教师职业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素养要求有了更为具体的补充和提升。比如,陆谷孙(2003)将外语教师的职业素养细化为plethoraofmethods(兼收并蓄)、wide2awakeness(知识更新)、masterfulness(管理能力)等具体能力要求;这些素养在现代教学模式下,也可以被诠释为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关注、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戴曼纯张希春,2004);或者具体地表现为“敬业、认真、责任心强;真心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思考/反思”(吴一安,2005)等职业态度;在强调教师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渊博、综合能力强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型外语教师”(戴炜栋王雪梅,2006),将成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此外,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义发展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外语学习方法的向导,外语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这些都进一步对教师的师德风范、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反思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毋庸置疑,面对越来越高的职业要求,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将成为其日常教学工作之外的重心所在。然而,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同时,高校外语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多能化,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不尽完善,以及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对教师要求更高等,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带给教师更多的职业焦虑。我国英语教师数量庞大,培训途径、资源和经费都很有限,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需求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