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营销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旨在对市场营销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应用状况与创新、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其在我国高校传播与发展状况是基于二手资料分析而进行的,对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是基于4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而进行。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1市场营销学引入中国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学者虽然曾对市场学有过一些研究,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业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建国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后,高校课程设置一度照搬前苏联经验,在忽视流通与市场的经济思想影响下,经济管理类院、系一般都停开市场学。在1949~1978年间,中国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大陆地区,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一度中断。在这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学术界对国外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从1978年开始,市场营销学被重新引入中国。经过20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3年是市场营销学引入中国的启动阶段。引进工作包括:①聘请营销专家来华讲学。
如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与美国政府合作创办大连高级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美派出纽约大学等6所大学教授组成的教师团,1980年6月至1984年11月为我国培训厂长经理和管理专业教师1000余人;②引进市场学教材;③组织编写教材;④开设市场学课程。第二阶段:1984~1994年,是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84年1月全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中国市场学会连续开办市场学研究所,在为企业培训营销人才的同时,为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培训了大量市场学师资,促进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在这10年时间里,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无论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走过了在西方国家数10年走过的路程[1]。第三阶段:自1995年至今,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在深度和范围上均有非常大的发展。
进入第三阶段是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为标志,同年国家教委又批准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1]。这一阶段,高层领导日益关注市场营销,国家更加重视培养造就市场营销人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理论界更是全方位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英文版),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2]。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请进来、派出去的交流活动也有增无减。外国和港台市场营销学教授来大陆讲学,内地学者去香港和国外讲学,比以往更为频繁,菲利普•科特勒、米尔顿•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学权威均应邀到中国讲学。
2中国市场营销学在理论上的发展
摘要:服务营销学是现代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它既能普及服务营销的基础知识,又能指导企业实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服务营销学的实践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提出了关于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1引言
服务营销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其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服务化大趋势而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服务营销学的研究之中.目前,我国的服务营销学呈现出内容完整、理论深入、纯粹的学术研究较多、而为企业服务、实战性的研究较少的特点.服务营销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服务营销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依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其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随意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不利于强调实践能力的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针对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作初步探索,以期为提升服务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服务营销学的局限性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地通过服务来实现顾客期望、提升顾客满意度已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终极目标.服务营销学建立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之上.关于服务营销学的研究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技术、角色扮演等.由于服务营销学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其实践体验也是综合性的.虽然随着对服务营销学研究的深入,服务营销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现状
一、20世纪营销学的发展
理性营销始于18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创建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自此,市场研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并成为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C.E.克拉克指出市场信息是“对事实或近乎事实的收集与解释,或对事实的估计与推测。”广告媒体的广泛应用把简单的回归分析、抽样技术和定性研究引入市场研究。
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转入管理学研究,标志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经济学是营销学之父,行为科学是营销学之母,数学是营销学之祖父,哲学乃营销学之祖母。”经济学侧重于效用、资源、分配、生产研究,核心是短缺,而营销是公司管理的重要部分,核心是交换。
50年代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营销管理必须置于而且适应其不断变化的环境,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定性与定量研究的重点,有助于制造商更好地理解其生活方式与态度。特别是当商品不再短缺时,消费者的差异逐渐扩大,于是“市场细分”的概念浮出水面,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去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模型。60年代,威廉、莱泽提出了比市场细分更理想的方法,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比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更准确地解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自此,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判断生活方式。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提出著名的4PS理论。
70年代末,随着服务业的兴起,服务营销为服务业提供了思想和工具,也推进了制造业开拓了新的竞争领域。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营销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践背景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各种生活方式是洞察形形色色消费方式的切入点、能源的短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商业发展的目标,醒悟到不能一味地以销售和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惟一目标等,具体资料请见:
一、引言
营销,这种以“交换”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的范畴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类:一类把营销作为经营的哲学,或者思维的方式,即营销作为一种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另一类则把营销与生产、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相提并论,指针对某些特定活动的一类管理职能,即营销的实践过程。营销是商业交换过程的内在因素,但其重要性却是随着供求关系这个杠杆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
对营销的历史研究,不仅包括营销思想(包括观点、理论、学派等)的历史,也包括营销在现实商业活动中实践的历史。这两者既相互独立,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营销思想常常为营销实践所驱动,同时营销实践也不可能是毫无思想指导的率性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营销思想发展史与营销实践发展史的回顾与分析,找出二者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规律性的内涵。
回顾营销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营销理论体系每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产生出一批新的概念和观点,反映或促进实践,引起争论,并因此把整个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在下面的理论回顾中就以10年作为阶段的划分。
二、营销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践背景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和考核方法,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营销原理,掌握较完整的营销实务和营销技能,具有开拓市场的营销策划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考核方式,总是老师先上完理论课,然后再由老师出试题让学生统一闭卷考试。这种方式的考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能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就出现了一些学生考分很高,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差的现象,毕业后,这部分“好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很多工作不会做,甚至连最普通的谈判协议书都不会拟订。
使他们刚到工作岗位不久就被单位解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毕业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深化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以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在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一点看法。
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用不同考核方式本人这个学期担任了《市场营销专业》两个年级的两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年级担任了《现代营销学》原理课的教学,二年级担任了《商务谈判》技能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程都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我认为不同的年级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因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专业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刚开始,因此对他们考核的侧重点不同,要求可以低一些。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开了多门的专业课,侧重点应该放在综合能力的考核上,要求可以高一些。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课程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
二、《现代营销学》原理课主要采取的考核方式一年级学生,主要要求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知识,锻炼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具体采取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