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英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任务型教学活动举例,任务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及目的。
关键词:基本思想,举例,重难点,优点及目的。
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市已进行近一个学年。一学年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关心下,教师们辛勤努力下,实施较为顺利。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改计划,我们积极参加各级动员培训;通过学习、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案例研究、具体的实践活动等,焕发了对改革的热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正在发生着变化。但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的实施任重道远,特别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途径。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外语教学与习得研究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式。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DavidNunan,JaneWillis,Pica,Skeham。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Ellis1999)。Kranshen(1982)指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出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新理念,进入21世纪后这种“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或“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教学理念已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尽快适应新课程。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实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增强跨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包括英语在内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实验教材,已从2001年9月起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增强跨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音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来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体,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广义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下面将通过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目标的变化来论述各个时期我国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变化。
一、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
我国的外语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回回国子学”是我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外语学校,主要用来培养“译员”,学成后排充各官府译史。随着与外国交往的增加,出现了一些外语学校和重视外语的洋务学堂。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语言知识和翻译为主,教学目的从最初培养专门的外语人才发展到培养能利用外语从事其他专业的复合人才。
二、20世纪以后的外语教学
(一)建国前的外语教学
1.清末民初的外语教学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对英语教学重新认识和定位: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重在实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21世纪公民生存、求知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一认识超越了传统教学观念,揭示了英语课的本质特征。全国上下逐步形成了注重语言运用的教学趋势,接受了应用语言学关于功能(Function)的概念,并根据这一概念制订
这要从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英合编的初、高中英语新教材JuniorEnglishforChina,SeniorEnglishforChina谈起。这套教材于1990年在全国进行试点实验,1993年正式推广使用,作为当时组织实验的一名教研员。我亲身体会到新教材崭新的结构、方法和理念。它以强劲的生命力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打开了禁锢多年的传统英语教学的大门,引发了人们对英语教学的重新审视和对自身素质的再认识和紧迫感。新教材的实验推广有力地训练和提高了英语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在全国各学科改革的浪潮中最早形成改革势头。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目前,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需要和英语的特殊地位,又一次改革创新。这次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显然,新一轮的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趋向,发人深思,值得探究。
一、新人本教育理念
新人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一同发现这些潜能,并使之变为现实的能力。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课程乃至整个教育的价值和目的的认识不同。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英语教育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人的观念。培养体现人的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基点。
二十一世纪的外语教育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教育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的全面教育,把情感、策略、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强调了解文化差异,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增强全球意识,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学会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在我国的新课程中,自从2001年开始,小学英语就已经成为一项必学科目。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大概有60%~70%的小学已经进行英语教学,而在大中城市,几乎是所有小学都实施了英语教学。但是,关于小学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却一直争论不停。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报告、政府文件、实际调查等资料对小学英语课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
1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进程
1.1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以前的发展情况
通过相关文献和调查得知,在1912、1915、1916、1962年小学英语课程曾被官方提过,但都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因为当时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在1962年,曾有一份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文中明确提议在四或五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英语,而且英语教师必须有专业的语言能力,强调在小学后学习外语的延续性,但并未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1.2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2001年的发展情况
1978年,我国的教学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改变,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要求英语科目的开设。在小学课程大纲中关于英语科目的开设包含小学和中学两个方面,而且还具体陈述了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还有不同学段的课时和内容。大纲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52个课时的英语教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36个课时的英语教学。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要求设立两个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和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强调要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的教学。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1978年和1980年两份文件大纲的要求与实际教学存在太大的差距所以也没有得以完全实施。在1982年,教育部开展了全国性的外语教学工作会议,在颁布的文件中,强调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师资条件的中学可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没有小学英语的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高一才开设英语课程,而且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课时。在1982年~2001年这个时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的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英语人才,所以推动了小学英语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于1991年了一本小学英语教材编撰指南,提供很多学校多种小学英语教材。大概有30多个直辖市、自治区、省均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有1000万以上的学生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