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审计论文

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银行审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银行审计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审计探讨论文

摘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也将逐渐转移到风险管理上来内部审计如何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本文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最新审计理念为导向,重点阐述了风险审计的涵义及其特征,商业银行推行风险审计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实施风险审计面临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风险审计

全面风险管理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所承担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风险管理上来,当今风险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与其说银行是在经营货币的企业,不如说银行是经营风险,从风险管理中获取收益的企业。商业银行一直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做着谨慎和侥幸的选择,防范和控制经营中的风险,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如何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预警和防范为目标的风险审计转变,合理配置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与效益,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焦点课题。

风险审计的涵义

风险审计,也称风险基础审计或者风险导向审计,它是在传统的账项基础和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及其风险程度,从而把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到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对策,重点对高风险点进行实质性测试,从而伎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与账项基础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审计关注点在于对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其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一一是否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不但可以保证充分的审计覆盖面,而且对每一个领域都会根据其风险评价结果有不同的审计频率与深度,增强了对风险的预防控制作用,风险审计方法的重点是识另q、预防与控制风险。因此,风险审计理论的核心是从分析审计风险入手,通过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采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量化确定固有保证程度系数,并控制保证程度系数,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以确保审计质量。

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审计方法的坝实重要牲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国有银行风险论文

一、国家审计揭示国有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国有银行是国有法人单位(即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为第一控股股东的银行,但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即研究有赢利的政策性国有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审计对国有银行进行审计的目标是对它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揭示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促进整改,以达到促进银行风险管理,维护金融安全的目的。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分析审计署对国有银行审计的审计结果公告来看国家审计揭示的国有银行的风险和问题。首先,本文统计分析了国家审计揭示的国有银行风险和问题;其次,根据揭示的风险和发现的问题为国有银行提出建议;最后,为国家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国家审计更好的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审计客体和内容

审计署公开的2003—2013审计结果公告中,有13个关于国有银行审计的公告,被审计单位覆盖了中国人民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7家商业银行,揭示和披露了银行大量的合法、合规、效益上的风险,并促进整改移送处理多起案件。因此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审计对国有银行风险揭示和风险管理中起着外部促进的作用,以独立的第三者促进国有银行的风险管控。

(三)审计频率

点击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商业银行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演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走的是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的道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增值型审计为发展目标,以满足现代银行制度和市场化模式下加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使内部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应巴塞尔协议对内审的要求。具体途径如下。

1.1通过理念的创新

实现商业银行内审的增值银行应树立由“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的与时俱进的内审理念;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合规性、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向效益、风险审计发展;财务收支审计也要向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由原来的事后审计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审计,要在银行管理整个过程中都看到内部审计的影子,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的评价和促进作用,实现内审的增值目标。

1.2通过创新内审体制

为银行增加价值内审机构的设置应注重总行内审机构的阵容,总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按业务品种或分布区域划分设立,或交叉运用业务与区域两种模式设立内审机构,下设机构直接向总部内审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各分行、支行少设或不设立内审机构,由总行统一处置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独立、权威和科学。由于减少了冗余的各分行或支行的内审机构,在内审资源的配置问题上会更加有效合理,审计范围、重点、时间和频率的确定也会更加规范和统一。

点击阅读全文

银行绩效审计的改善措施研究论文

绩效审计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审计技术方法来衡量、考核、评价被审计对象绩效水平的,没有评价标准就没有比较,科学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分析的前提,有效开展绩效审计评价,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内容的控制与安排

(一)依法设计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目标。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目标可以简明地确定为:分析分支机构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资源使用的经济性;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工作运行秩序、工作运行效率的审计评价,评价和提高分支机构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效率和效果;对被审计分支机构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层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防范分支机构及工作人员履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二)科学设计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内容。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核心的内容,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所界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人民银行的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履行职责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因而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绩效审计评价应该既要强调共性原则,关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整个履职过程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又要强调个性特征,突出重点,着重考核工作绩效。

1.合规性。包括内设机构工作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岗位职责是否严谨、完善,与履职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岗位操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履职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都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

2.有效性。其结果即表现为工作绩效,所谓有效性包括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有效率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效率高、成本低;有效果是指履职取得预期结果;有效益是指履职过程及结果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履行工作岗位职能对维护金融稳定、贯彻货币政策或是改善金融服务等产生综合社会效应。工作绩效是审计评价的重点所在,在具体评价中应适当增加其权重比例。

点击阅读全文

当代银行内部审计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自建立董事会下垂直管理的审计体制以来,内部审计已为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级行在控制与化解风险、加强内部管控和治理、促进稳健经营和提高绩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同业激烈竞争中,要想真正成为一家现代先进商业银行并建成百年企业,对自身品牌树立、品质提升和业务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审计要实现组织目标和价值体现,就必须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效率和层次。

1.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巩固内审工作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只有不断地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持续发挥在服务全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改善运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审计价值,才能符合董事会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价值期许,才能助推全行战略发展,从而奠定内部审计在全行内部监督、控制与保障的坚实基础,顺应“有为才有位”的管理思想,真正树立起审计权威性,推动审计目标与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作用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活动围绕信贷、财会、中间业务等主体业务,以及不同层面的管理模式、业务系统和创新领域等业务版块和管理区域,在发展完善事后审计的同时,结合科技创新等手段,审计重心也逐步向事中和事前审计伸展。内部审计需通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效果,才能多层次、广角度、大范围地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和扩展应用空间,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3.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规避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受行业标准约束,应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审计风险呈反比的关系,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控制或降低审计风险关键也在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审计工作行为,保持一定频率、范围的审计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