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化学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重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理生兼收,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尤其对文科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学习时往往带有抵触情绪鞠。另外,学生从高中步人大学,学习方式不能适时转变,而课程骤然增多、课堂容量大幅增加、难度跨越加大、进度变快等都引起了他们“消化不良”,甚至“因噎废食”。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化学课同医学专业课的联系,只把化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学习,未发现医学专业课中处处存在化学的“影子”,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表现出应付及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忽视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闭。
1.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知识更新速度慢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化学教学时数不断减少,但教学内容又不断增加。在这一矛盾作用下,教师面对不同教材,不同学生,往往不能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大部分化学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授课时缺少生动、具体的医学实例,讲解空洞、乏味,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嗍。另外,教师也面临做科研、晋升职称等压力,因而教学方法陈旧,知识更新速度慢。
1.3化学实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国外医学信息学教学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进行的与MEDINT项目相关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开发[2]。以曼彻斯特总医院的Barnet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医院应用系统。同时期美国的盐湖城、奥克兰、斯坦福等地的一些科研机构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研究分成了两个方向:一种是在大型、时间共享型的单机系统中聚合或集成电路的设计;另一种则主要致力于在小型计算机上的分布式设计。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多机模型的分布式医院信息系统。美国进行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所做的努力。这种研究,一方面满足了计算机时代医院信息管理的需要,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它成为了医学信息学产生的基础。而医院信息系统目前也已经发展成为医学信息学下的一门学科,成为国内外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受到了教学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极大重视。当前,医学信息学教学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培养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才的一部分。由于培训目的的多样性,医学信息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和内容差别很大,国家之间和机构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国早在1972年就开始支持医学信息学研究生培训计划,现在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不但设立了医学信息学系、规范的学位教育,而且有了较为专门的研究中心和公认的学术单位。欧洲的许多医学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也设立了医学信息学专业,荷兰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各国医学信息学科的成熟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医学信息学职业化发展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标准出现并被该领域内从事培训工作的各学术机构所接受。医学信息学的对象是生命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内容是与生命信息密切相关的知识系统和语言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无穷的复杂性。因此,医学信息学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所面临的挑战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国外医学信息学研究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其研究成果也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以支持临床工作的CIS系统为研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质量保证、电子病历与整合信息系统等。而国内仍然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为主要研究内容,较少涉及CIS系统。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仍然以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与国外相比,我国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匮乏,医学信息管理水平至少要落后10年,这是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滞后的结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学信息学发展基础薄弱: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是在医学图书情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医学信息学相比,医学信息学发展先天不足。医学信息学的任务是借助医学科研中获得的知识,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和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计算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教学侧重于医学文献信息的处理,学生计算机能力普遍偏弱,无法适应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医学数据和信息的现实需要。但直到现在,国内对医学信息学的概念与实质仍缺乏深入的、清醒的认识,许多人仍把医学信息学等同于医学图书情报学,甚至有人认为医学信息学教育就是讲授医学信息检索课l_3]。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对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医学信息学教学体系不合理:2003年,国家教育部将“医学信息学”正式列为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外专业,医学信息学还没有成为医学高校的正式专业。而我国已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30多所医学院校,其教学现状也并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适应医学院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学内容千差万别。许多高校只是在讲授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再讲授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医学领域信息的管理鲜有涉及,体现不出学科的交叉性和医学信息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有些高校则干脆把该专业办成了第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也是定位在公共信息管理上,根本无法满足医院信息管理的需要。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形成教学梯队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1PBL教学模式的概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2]。PBL医学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其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式或互动式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
2PBL发展历史回顾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首先把PBL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1984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的优点,倡导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PBL的研究与实践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大规模展开。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PBL得到了大会推荐;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1997年香港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始实施,目前,采用此种方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以上;日本全国80所医学院校中,已有39所院校(48%)引入了PBL教学模式,另有14所院校(18%)已决定引入。据WT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最先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于1986年开展的。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PBL教学的院校逐渐增多,如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PBL教学方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
3PBL的基本要素
(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2)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3)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4)偏重小组和自主学习,较少运用讲述法的教学;(5)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6)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第一篇:医学生的需求对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措施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扩大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医学院校教学必须与市场接轨。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来看,学生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顾客”。目前,国内理论界将目光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生关注比较少,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为“顾客”群体展开探讨。
1完整准确地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
兰祖利和里斯(J.S.Relluzill&S.M.RieS)认为只有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才能完整准确地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并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工作框架。他们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教学风格偏好、学习环境偏好、思维风格偏好、表达风格偏好6个方面来获得学生全面信息。我们向医学院2010级、2011级正在学习临床课程的108名医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其中男生48名,女生60名,年龄21一24岁,平均年龄(22.3士0.7)岁。实际回收1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5%。应用SPS1S7软件进行统计计算。统计结果可见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阅读(3.36%),语言文学(3.05%),数学(3.01%);医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社会活动(2.83%),体育(2.78%),数学(2.71%);医学生的教学风格偏好主要为:独立学习(3.37%),联网学习(2.98%),多媒体(2.88%),模仿(2.88%);医学生的学习环境偏好主要为:自己学习(3.24%),和同学在一起学习(2.87%);医学生的思维风格偏好主要为:执行型(促进型)(2.86%);医学生的表达风格偏好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操作(3.25%),口头或讨论(2.89%),多种表达方式(2.88%)。
2确定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顾客”角色时的需求
通过对医学生全面信息的调查及访谈结果,我们了解了医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