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信息技术

医学信息技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医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究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手段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途径和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即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所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成为问题的关键。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它既是学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更是课程与教学本身的问题。所谓的创新,必须要系统地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规划》中提出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32字工作方针。即四项工作中的一项就是“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而且《规划》用一章(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门论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当前,就高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看,大多是通过建立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教学提供服务。所实现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或一般性的融合。该文试图从变革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流程,重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更深层次上,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即“深度融合”。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2围绕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开始,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师”为目标,提出“国际化、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全新教学体系,引入国际公认评价标准(USMLE、OSCE、TOSCE,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加强国际交流和营造国际化教育的氛围。2007年试办医学教育全英班,同时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2008年国家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后,对照“标准”进行完善,使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及国际化3个方面。基于上述理念,通过对现有教学结构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重点进行:①教与学方式的创新。实现一种融合性与驱动性并存的技术支持学习的新模式,将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与学习者的需要完全匹配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结合,运用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②教与学结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流程的融合,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变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融入信息化内容;③教学资源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形成性和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改善学习效果。在构建新型教学结构上需要体现3个特征:①能力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②交互式教学;③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上着重体现:互动性(表现交互式教学的特征,PBL、CPC、实践教学、小组学习,等)、自主性(表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实用性(表现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先进性(表现教学改革要实现的目标)、客观性(对学生的考核更加标准规范)、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上实现:①资源。资源结构、格式、标准统一,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实现整合;②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突出探究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混合式学习;③学习。为学生提供有趣、深刻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实现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教与学,以信息化学习平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④考核。优化传统考试与临床能力培养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⑤评价。采取多种途径实现实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⑥成效。借助技术优势,控制学习成本,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流程优化与再造,变革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和引领教育创新发展。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例

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能力就成为学院改革的起点,也是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4年正式开始。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加拿大西班牙语区双语教学的范例(marianneC,200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模仿系统工程的方法而开创的教学工程模式(pedagogicengi-neering):即立体地把课堂面授、网络自学(B.Morrison,1998)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的模式。实施基于网络的全浸入式英语教学计划(englishimmersionprogram,EIP),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EIP的教改目的摒弃传统的单一面授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机制;力图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转变;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发挥计算机可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时间、特点和能力,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注重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和计算机的互动,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实施EIP计划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点击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影响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的情况,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馆员三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

考察20世纪末直到现在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深刻。高校图书馆不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育学术性机构,现代信息技术是影响图书馆发展最深刻的环境因素。高密度的信息储存技术,高速度的信息传递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查询技术,在变革了人们生产、收集、组织、传递和使用知识信息的方式的同时,也使信息服务的机制、结构以及服务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用这些技术来促进日常工作,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模式,致力于营造以知识导航为服务观念的发展环境,不再只局限于向读者提供馆藏文献,还提供所有网络上的可利用的文献,协助教学和科研是目前我们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一.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我馆在1991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分馆藏书籍和期刊回溯数据的建库工作,后来采用深圳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编书刊可以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编目的格式整齐规范。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南、北、珠海三个校区图书馆数据合并,统一使用深圳图书馆的ILASⅡ系统进行管理,成为CALIS华南中心书目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国内外书目数据资源共享。本校读者可以在网上查寻三个校区的图书馆资源,三地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一方面由于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手段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途径和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即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所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成为问题的关键。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它既是学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更是课程与教学本身的问题。所谓的创新,必须要系统地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规划》中提出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32字工作方针。即四项工作中的一项就是“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而且《规划》用一章(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门论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当前,就高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看,大多是通过建立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教学提供服务。所实现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或一般性的融合。该文试图从变革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流程,重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更深层次上,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即“深度融合”。并以汕头大学医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2围绕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开始,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师”为目标,提出“国际化、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全新教学体系,引入国际公认评价标准(USMLE、OSCE、TOSCE,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加强国际交流和营造国际化教育的氛围。2007年试办医学教育全英班,同时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2008年国家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后,对照“标准”进行完善,使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及国际化3个方面。基于上述理念,通过对现有教学结构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重点进行:①教与学方式的创新。实现一种融合性与驱动性并存的技术支持学习的新模式,将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与学习者的需要完全匹配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结合,运用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②教与学结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流程的融合,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变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融入信息化内容;③教学资源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形成性和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改善学习效果。在构建新型教学结构上需要体现3个特征:①能力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②交互式教学;③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上着重体现:互动性(表现交互式教学的特征,PBL、CPC、实践教学、小组学习,等)、自主性(表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实用性(表现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先进性(表现教学改革要实现的目标)、客观性(对学生的考核更加标准规范)、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上实现:①资源。资源结构、格式、标准统一,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实现整合;②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突出探究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混合式学习;③学习。为学生提供有趣、深刻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实现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教与学,以信息化学习平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④考核。优化传统考试与临床能力培养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⑤评价。采取多种途径实现实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⑥成效。借助技术优势,控制学习成本,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流程优化与再造,变革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和引领教育创新发展。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例

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能力就成为学院改革的起点,也是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4年正式开始。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加拿大西班牙语区双语教学的范例(marianneC,200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模仿系统工程的方法而开创的教学工程模式(pedagogicengi-neering):即立体地把课堂面授、网络自学(B.Morrison,1998)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的模式。实施基于网络的全浸入式英语教学计划(englishimmersionprogram,EIP),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EIP的教改目的摒弃传统的单一面授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机制;力图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转变;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发挥计算机可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时间、特点和能力,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注重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和计算机的互动,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实施EIP计划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点击阅读全文

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问题浅析

【摘要】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该文深入探讨了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面临的现实背景,并在梳理分析现阶段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存在信息技术融合层次较低、教学主体信息化能力较弱、医药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实施教学革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开展全方位能力培养,增强教学主体信息化能力;以创新为导向,积极打造医药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关键词】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背景;问题;路径

信息化教学系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及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2]。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早在20余年前即开始应用,然而在医药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则因医药信息化资源开发难度大、改革理念更新不足等诸多因素发展迟滞。基于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梳理、总结、分析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1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背景

1.1信息化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与职业教育不断融合,对医药职业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深入。根据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发布《地平线报告》的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3]。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迎来了政策利好期。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指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从理论层面分析,根据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言,科学发现导致范式产生变化,同时也是范式变化的结果[4]。也就是说,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范式的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随着医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职业教育生命力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无论是从政策落实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信息技术影响医药职业教育的趋势来看,抑或从医药职业教育自身的创新来看,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学体系,都应时、应势而生,即依托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MOOC)、智慧课堂、微课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线上教学,辅以线下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点击阅读全文

医药人才培养

【摘要】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药领域对医药信息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医药院校如何构建具有医药特色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医药信息;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高校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现状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一跃成为领导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技术群,并进而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奠定了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药数字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加强医药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强劲。相比其他专业目前人才需求相对过剩的现状,医药信息人才这种有医药专业背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人才旺盛需求在现阶段显得格外突出[1]。

例如,各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都是近十年的事,加上又没有特别符合这一要求的专业生源,目前,医院信息中心的人才来源基本有两个途径。一是IT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是许多医院信息人员的主要来源,45%的人员是IT专业,55%则为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等。二是由原来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转到信息中心工作的。虽然这类人员的IT专业水平可能会比不上IT专业毕业的人员,但由于他们了解医院和医疗,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会做得更好,更符合医院的实际。可见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具有强的竞争力,社会也是更加需要这一类的人才。医药信息类专业开办正是为了培养医药专业知识和信息知识很好结合的人才。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