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医用化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加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
医化与其它专业(如理、工、农等)所开设的化学课程既有共性的内容,也因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而有其自己的特点。医化课程的特点是在讲透一般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突出其医学特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化学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今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多年来,无论是教材编写或课堂教学,医化都很难密切地联系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实践。医化与医学的联系,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地解释极个别生理现象及疾病症状的发生原因,浅显地介绍某些物质的毒性和药用价值等,所有的这些与理、工、农等专业的化学课程差别无几,使学生感到医化是一门脱离医学实际、枯燥乏味,医学实用价值不大的课程。实际上,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化学过程,在当今化学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与提高的基础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也在飞速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及医学难题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阐释。人体的物质代谢、体液交换、酸碱平衡、生命表达、遗传与变异、药物或毒物的作用机理、临床检验诊断与质量技术等等,都为医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适时、恰当地应用这些素材,并有机地贯穿于医化教材和教学的全过程,将会使医化教学更加情趣盎然,并成为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通过医化知识这一载体,把化学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失时机地与临床相结合,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医化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来理解医化,应用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化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简单的叙述性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而尽量加强引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突破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路和实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同位素时,比较详尽地介绍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理论的正确性的实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讲酸碱理论时,从酸碱电离理论到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等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克服一些误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迷信书本上的教条,要敢与在实践中质疑经典理论、突破常规,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开动脑筋,有所发现、创新。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此,每一个教师都负有重要的责任。
3加强医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教学的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国内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化教材普遍存在两个不足:
论文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论文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高职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医学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随着我国招生形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进入中等卫生学校的学
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与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总体学习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
降低,且发展不均衡,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此外,中等卫生学校的化学课教学中还存在许
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化学课篇幅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但学时相对较少。2、
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与社会生产生活、尤其是与医学专业联系较少,不能充分的体
现专业特色,体现化学课与医学学习的密切关系,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不重视。3、在教学
摘要: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和民办高校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第一堂课、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民办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齐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对后续课程产生重要影响[1]。相对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一般基础薄弱。而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一般是文理兼收,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与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经历,我们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重视第一堂课
[摘要]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文结合实际阐明了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的种类及危害,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污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实验室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环境;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一般包括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机能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很好的后期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加重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实验室会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挥发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的机能失调。然而现在污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通风处理系统,使学生和老师直接暴露在带有毒性空气的环境中。有关部门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污染源调查表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类环境污染源主要有生物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也会给学校周边的环境带来为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建造实验室到实验课的开设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应该以国家环保局于2004年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为准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环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现状分析
1.1实验室污染物分析
医学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解剖学、机能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有些试剂本身就是污染物,还有一些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多为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解剖学实验中用到的标本保存液,这些保存液多为甲醛保存液,甲醛是导致白血病的污染源之一;其他实验中用到的动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实验过程中会对动物注射药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这些污染不能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废气废水的产生,这些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下水道中,长期以往,由于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会在空气和地下水中大量浓缩,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