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有机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博山有机农业区简介
淄河与孝妇河贯穿博山区南北,森林覆盖率52.3%,南部鲁山主峰海拔1108.3m,北部海眼一带只有130.0m,平均海拔高度450.0m,是山东省24个纯山区区县之一。博山区东南部6镇方圆百里为水源保护地,无污染企业,多为土家肥种植自给自足模式,土壤富含有机质,有机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333.3hm2,其中,中药材2666.7hm2、林果2666.7hm2、杂品1333.3hm2、猕猴桃333.3hm2、茶叶200.0hm2、蔬菜133.3hm2,有33种农产品得到有机认证或转化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山东省最大的有机中药材、猕猴桃生产基地。
2气象条件对有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1温度温度是影响有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1]。博山区气温地理分布较为复杂,随着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变化,气温呈现着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规律。从《淄博市博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2]和近几年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表1)可知,博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3.2℃,平均最高18.2℃,平均最低7.9℃,平均气温日较差10.3℃。气温日较差春秋较大,盛夏及冬季较小。板栗、桔梗、“黑五类”等生长季节为3~11月,在此期间,博山区平均气温日较差10.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夜间减少高温呼吸消耗,对生育非常有利。山区气温垂直递减率冬小夏大,春秋次之。在400~600m高度层中,一年四季都有相对逆温,夏季气候凉爽,适宜越夏蔬菜等喜凉作物生长,也不易形成猕猴桃、茶叶等高温热害;冬季“暖带效应”为茶树、金银花等安全越冬创造了良好气候条件。由表2可知,博山区无霜期的垂直递减率呈现高层最大、低层次之、中层最小的分布规律,也证明了山区“暖带效应”的具体存在[3]。
2.2水分由于博山区西部山脉为南北走向,垂直于盛行风向;南部山脉为东西走向,平行于盛行风向,受地形动力作用,西部降水多于东部,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最多年降水量为1147.2mm(2005年),最少为442.2mm(1989年),相差705.0mm。博山区1~12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为7.9、11.7、18.4、33.9、51.5、97.4、184.3、160.7、71.2、44.7、21.1和10.6mm,可见,降水量季节分配基本与气温同步变化。这种水热同季变化特点为有机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3.4%,且降水强度较大,春、秋、冬季较少,表现出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也给春、秋季生产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果园选址应靠近塘坝、淄河等水源,并修建完备的排、灌设施。
2.3光照据研究,农作物产量的形成有90%~95%来自光合作用,而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物质(氮、磷、钾等)仅占5%~10%。博山区最少年日照2069.9h(1992年),最多年日照2771.2h(1979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合计2424.7h,日照百分率55%,属北方长日照地区。主要有机农作物生长期(3~10月)内,各月日照时数都在200.0h以上,完全能满足其生长发育与开花结果的需要。博山区年日照时数地理分布总体上呈西北部和东南部高、大部地区适中的趋势。可利用日照时数空间分析模型[4],计算不同海拔高度各地点的日照时数:Sa=-5235.188+0.227h+176.598φ+10.517λR=0.716373439,F=4.91式中,Sa为年日照时数,h为海拔高度,φ为纬度,λ为经度。猕猴桃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要求随着树龄不同而异。幼苗期喜阴凉,成年植株要求光照充足,喜通风透光,但开花结果期怕强光暴晒,易造成“日灼”果和叶片焦枯。因此,猕猴桃大面积种植区应为温和半湿润的源泉镇河谷阶地及山前阶地,接近其自然分布状态。茶树扩大种植区为鲁山北麓的温凉湿润区域,符合其喜弱光、耐阴习性。考虑板栗喜光较耐旱,其规划区为海拔在700m以下、避开寒风口的丘陵地带。
1有机农业———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1.1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需要江
西省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物华天宝。伴随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学投入品不断增加,普遍存在使用不科学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致使环境污染及农产品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常有发生,有益生物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改善的作用,促使农业资源内部循环,不但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肥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6]。
1.2绿色崛起的需要
相对其他省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有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因为,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江西全省5条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居全国第2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绿色崛起是江西自身最大的责任,江西至今还有21个县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32.5万。江西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都不到3%,有的甚至不到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经济欠发达地位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足仍是江西的主要矛盾。”[7]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指出,“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是江西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因此,不难发现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
1.3现代生活对食品高质量的需求
1有机农业的发展及现状
有机农业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物质而不断造成健康隐患提出来的。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量还不到食品销售量的1%,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且销售潜力相当可观。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多数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较早、投入力度大,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如法国大约有5%的农场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原料的生产,有机食品市场占整个食品市场的5%,婴幼儿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机食品。欧洲其他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在2%~3%之间,90年代初已注册登记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加工的工厂有1716家。美国几乎在所有的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有1/3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食品,198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7800万美元,2000年为60亿美元,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目前,日本有8000多个有机农场,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3500亿日元左右,年增长率为30%左右。当然,“3•11”地震后,核电站泄漏事件,给了日本有机农业以沉重的打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走向正规化。其中,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
2发展有机农业对社会的贡献
2.1关于环保食品
发展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口味好、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多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它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2.2关于生态平衡
有机农业的现有发展模式
到2013年,博山区将建成2万hm2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成建制建成有机农业区。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88种农产品得到有机认证或转化认证。博山现象带动了整个淄博市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现如今全市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初步建立。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208hm2远方牌香椿芽,89.33hm2远方牌山芸豆、茄子、扁豆、山豆角、青萝卜、西红柿、菜椒和南瓜等蔬菜;淄川区淄河镇3333hm2纯青牌春芽基地;沂源县大山食品有限公司211.33hm2沂蒙山牌花椒;萌山湖秸秆养藕有限公司66.67hm2萌山湖牌莲藕;临淄区亿百合食用菌有限公司72hm2亿百合牌黑木耳已经通过专家认证,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已取得明显成效。
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家鼓励并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认证程序和管理基本要求的一致性和认证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制定了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淄博市人口众多,消费市场相对广阔,加上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得农产品可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淄博市蔬菜配送中心、张店蔬菜配送中心、沂源蔬菜配送中心、淄川蔬菜配送中心、周村蔬菜配送中心等8个蔬菜配送中心已经形成,主要负责向全市70多个商场超市的蔬菜专卖店供应蔬菜,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一系列有利于有机农业发展的形势基本形成。
淄博市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一、台湾地区有机农业认证体系的演进
(一)台湾地区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发展背景
1.国际背景:全球有机认证制度日益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农业市场兴起和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各地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纷纷建立符合自身实践的有机认证体系,特别是1980年全球性民间团体IFOAM①制定并首次了关于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基本标准,对协调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形成了世界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多层次认验证体系,全球有机农业认证制度趋于成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产业背景:台湾地区有机农业保持快速增长。台湾地区有机农业始于1986年。经过多年探索,1995年各地区农业改良所开始开发推动民间有机栽培,积极促进有机农业从政府主导模式转入市场引导模式,从小规模有限试点阶段转入较大规模全面推广阶段。由于有机食品所具有的环保性、生态性和健康性,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都非常支持发展有机农业,客观上促进了有机农业快速增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逐渐成为台湾地区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与此同时,岛外丰富多样的有机食品源源不断流入,这引发了对有机农业质量管理的强烈需求。
3.市场背景:信息不对称导致柠檬市场形成。台湾地区耕地面积少,有机农业整体上属于小农制度,多数农民的经营方式仍维持传统作法,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管理,生产效益不尽人意。在缺乏认验证的情形下,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可能导致生产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市场上常有鱼目混珠情况发生,“柠檬市场”的形成整体上降低了市场的诚信和有机食品的质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对有机认证产生了客观现实需求。为了促进有机农业正常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认验证,初期由各区农业改良所负责办理验证及标章核发等,随后把验证与发章工作转给民间团体,政府专门负责宏观监管和制度完善,政府与民间共同促进有机农业认验证体系发展。
(二)台湾地区有机农业认证体系演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