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有机物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汉字造字法中,声旁一般不表意,但为了让人们容易理解,化学家们在给某些有机物命名时,常赋予声旁一定的含义。这是有机化学的独创,学生通过对这类字的组成分析,可加深对该类有机物的理解。
形旁反映物质组成的主要元素,而声旁反映物质结构的基本含义。烷、烯、炔是三种不同类别的链烃,三个字的字形构成中均有“火”旁,形旁“火”取自于碳字,表示可以燃烧。烷:声旁“完”,意为“含碳碳单键,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完全被氢原子饱和”,属饱和烃;烯:声旁“希”,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烷”稀少;炔:声旁“缺”,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烯”还要缺少,因此烯和炔均属不饱和烃。各类烃在性质上均有易着火燃烧、比水轻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有机物类别名称中“烃”字字形构成的又一种绝妙注解。
由最初获得有机物的方法、途径和原料来源而采用了不同偏旁部首造出的形声字。“酉”旁:凡酉皆属酒。经发酵、酿造等过程而制取的有机物多用“酉”旁。用发酵法获得的物质还有:醇、醛、酸、酯、醚、酮、酰、酚、酐等。可见它们与酒有不解之缘。“月”旁:月旁叫肉月,是由“肉”作偏旁演变而来的。最初有机物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多用“月”旁,如:脂肪、胺、脲、肽等。“艹”:有机物中最初从植物(或煤焦油)中提取或转化而来的多用“艹”,如:苯、蒽、菲、苷、葡萄糖、蔗糖等。另外,还有一些有机专有名词,由于人们当时知识所限,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命名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不够科学,名称至今仍沿用,但已失去了当初的本意了。如有机物的“机”本来是指“生机”,即有生命的意思,因为最早发现的有机物都是从动、植物这些有生命的物质体内提取的,当时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中无法得到有机物。直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才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严格界线。芳香族化合物:人类最早发现的该类物质都具有芳香气味故得名,但现在人们发现大多数该类物质都不具有芳香气味。但都具有特别稳定的苯环。于是,一切具有苯环的化合物,不论它们是否具有芳香气味,都被称为芳香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最初是糖的代名词,因为当时发现的一些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有些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的物质也并不属于糖;糖中的氢、氧元素并不是以水的形式存在。因此,碳水化合物已失去原先的含义。可见,清楚有机物中常用字的字音及字义,有助于理解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
以图形助记忆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光靠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利用球棍模型,自己动手拼接简单的有机分子结构,可以加强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想象力,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此外,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有机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一目了然。如醇与羧酸脱去一个分子的水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脱水过程,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功能模拟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这一过程,让微观反应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全过程。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讲授分子的化学结构,讲解化学反应,阐述反应机理,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紧扣生活常识教学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体现化学原理的基础性,又要适当地体现化学的实用性,还应反映现代化学发展中新知识、新成就的先进性以及化学和食品学科的渗透性。高职课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课程开发依据职业分析进行,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学生主要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掌握知识和技能,实践性教学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用性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课程整合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和其它教育活动都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教育、教学各种活动之间的先后次序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性主要表现在不同领域相互冲突的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活动的逻辑衔接、整合后的内容与后续专业的衔接。课程整合的衔接性原则,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一贯性、有效性。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
以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两大课程为主,根据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本着“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原则,将这两门课整合为《专业基础化学》。本课程以食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以食品检验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内容设计的依据,将课程内容综合化和模块化,理论和实验自成体系。
课程整合的特色和优势
1优选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基础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紧密围绕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用人要求,以药为本,重视强化有机化学基础教育在药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普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实施,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新《中国药典》的颁布等,时代已对高等药学教育和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药学专业以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物生产制备、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药物制剂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药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药物制备、质量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为契合当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适应现阶段高等学校本科药学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高校药学专业课程涉及药学方面的一般包括: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等。其中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化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国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学生首先要经过有机化学的学习,然后才能进行波谱解析,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和药理学等药学课程的学习。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其知识基础相当于工具,应用于药学专业整个四年本科教育体系。若能真正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学科的全面知识,对于整个药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药学专业教育中,教学管理层面存在着不够重视、课时数分配偏少的现象;学生层面存在轻视和畏难情绪。虽然授课教师在“教”的过程使尽浑身解数,但学生学习积极性依然不高,“学”的效果较差。导致在后续其他药学课程的学习中,相关教师发现学生由于有机化学基本功不扎实,已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就暴露出有机合成技能和基本功差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俗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作为药学研究的“利器”,药学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有机化学这门工具型学科的教学。笔者认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药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实施。
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1.1课时偏少,教材内容局限
化学专业教学中,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大课,通常设置两个学期即一个学年的学习周期。而药学专业由于受到课程种类的限制,通常设置一个学期学完整门课程。以暨南大学药学院为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学习周期通常设置为一个学期,理论课课时数仅有72学时。选用的教材《有机化学》,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唯一的统编教材[1],与化学专业的教材[2]相比,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尽管分章节的内容包括经典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脂环烃,立体化学,芳香烃,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然而,每一章的内容均做了大幅度删减,一些在有机化学中相当重要的反应和概念仅一带而过。例如,有机物的波谱和结构特点:化合物的电子跃迁和化合物紫外吸收峰的关系,基团和红外振动吸收峰的关系,原子核自旋和核磁化学位移的关系,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这些知识在药学指定的有机化学教材里不再具体讲述原理,仅在每个类型有机物作为物理性质简单列出;再如烯烃这一章节里,经典反应:环氧化,硼氢化,卡宾,共振理论不再详细讲述,仅一带而过或者直接被删去;又如苯和芳香烃这一章节,经典有机反应傅-克反应和判断有机物是否具有芳香性的休克尔规则仅一带而过,Gattermann-Koch反应则直接被删去了。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必须进行删减,而删减后教材仅余下概念性的描述,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1.2有机化学和“药”的融合不足
摘要:高职学生主要是那些中学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的同学。本文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课程课时量,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内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师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多方面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达到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也轻松的目的。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大部分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进行开设,前期开设的课程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学生只有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较好地进行后续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的学习。本文对高职层次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充分掌握药学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药物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1)文理兼招、文化基础差。
高职学生虽属于专科层次,但录取分数线实际较低,而且在录取工作中,由于高职生生源不足,部分是通过单招录取,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而且因招生老师的宣传以及市场需求,很多文科学生也选择了这理科性较强的专业。
摘要:疫情期间的有机化学在线教学,遇到了信息化技术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两个方面的挑战。师生一起应对,及时解决了书写有机化学结构式和反应式需要专业软件而网络学习平台不兼容、学生习惯使用手机上网等信息化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学生能较轻松地在线学习,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教师在在线教学中合理使用分子模型、实验录像等,培养了学生微观与宏观之间联系的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等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较高,能按时完成学习且互动积极,成绩优良。
关键词:有机化学;在线教学;问题与对策
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使高职院校暂缓开学,本校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居家按原教学计划在线学习,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线上教学。
1疫情期间有机化学在线教学的特点与挑战
1.1本次在线教学的特点
疫情的暴发使本次在线教学任务比较紧急,由于学生人数多,一名教师同时负责6个班学生的在线教学,其他教师辅助教学。本课程已建设为市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丰富,有电子教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等,实验教学有完整的实验指导,可不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授课,而是直接在超星泛雅平台利用建设好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鉴于这两个原因,本次在线教学开展得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