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油气勘探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朱伟林1钟锴1李友川2徐强2房殿勇1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架(浅水区)-陆坡(深水区)区发育一系列新生代沉积盆地
与大西洋两侧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相比,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在南海边缘海一侧,其规模相对较小,经历了由中生代主动大陆边缘向新生代边缘海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体制转换,除了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造成的弧后扩张作用外,还分别受到了南海扩张、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引起的红河断裂带走滑作用、菲律宾板块的斜向挤压以及印澳板块碰撞等诸多构造作用的叠加和复合,其构造属性和成盆机制具有特殊性[1,3~5].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幕裂陷作用,形成了现今从陆架(浅水区)到陆坡区(深水区)的一系列沉积盆地(图1).南海北部陆架浅水区盆地是目前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截至2010年底,南海北部陆架浅水区盆地,已探明原油超过10×108m3、天然气近4000×108m相对而言,目前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勘探程度仍然较低,深水盆地是否具有与陆架浅水盆地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成为深水油气勘探能否成功的基本地质前提.类比研究表明,深水区发育于浅水区相似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凹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古近纪三幕裂陷作用、新近纪裂后热沉降作用和新构造运动等3个阶段构造演化[6](图2).相应地,深水区盆地(凹陷)发育了与浅水区相似的古新统-始新统、下渐新统、中渐新统-上渐新统3套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的裂陷期地层,以及新近系海相沉积为主的裂后期和新构造期沉积地层[6](图2).地震剖面揭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发育白云凹陷、乐东-陵水凹陷、松南-宝岛凹陷、长昌凹陷等大型沉积凹陷,其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可达8000~10000m以上,资源潜力可观[7].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发育了与陆架区相似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但随着陆架至陆坡区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的迅速减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和盆地变形机制会产生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将对深水盆地(凹陷)形成和演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以来多期次的区域构造作用(特别是南海的形成和演化),加上可能存在的早期先存构造导致的岩石圈横向结构不均一性,造成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力分配和变形方式的不同,进而造成陆架浅水区盆地与陆坡深水盆地之间、陆坡深水区不同盆地之间、甚至同一盆地内不同凹陷之间的形成和演化均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探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区域性构造事件,特别是南海的演化对南海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恢复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序列和沉积充填样式,将对阐明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成盆-成烃-成藏等石油地质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生烃潜力大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即主裂陷期的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晚裂陷期的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拗陷期的中新统海相烃源岩[6].其中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已被证实为陆架区盆地最主要的油源岩,例如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和珠江口盆地的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陆架区盆地主要的气源岩,以珠江口盆地的恩平组和琼东南盆地的崖城组煤系地层为代表;中新统的海相烃源岩仅发育在莺歌海盆地[6],是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具有和陆架盆地相似的演化过程,也发育了这3套烃源岩,即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然而,随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架-陆坡区岩石圈和地壳厚度的减薄,大地热流值和地温梯度相应逐渐增大[1,7,8],陆坡区深水盆地的这3套烃源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作用将会有所差异,需展开针对性研究.近年来,对深水油气来源的分析表明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深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并首次发现了海相烃源岩的贡献.
1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盆地的主力烃源岩
本文作者:李军1杨光达2方炳钟2刘兵2李德纯2作者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2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火成岩勘探配套技术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勘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系列,尤其在火成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析、火成岩岩性识别、储层测井识别、岩相分析、火成岩储层预测等技术方面有明显进展。
1火成岩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
火成岩年代学是火成岩分析的基础,通过同位素的研究,主要包括Rb-Sr、K-Ar、Ar-Ar等法,可以有效地判别不同火成岩体形成时代[9]。火成岩岩石学特征对于解决火成岩分类,研究其岩石学演化、时间与空间分布,搞清成藏控制因素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油田生产中涉及到的岩石化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火成岩的化学分类命名,化学分类命名方法很多,目前最简便、应用最广的是硅碱法,常用的图解为硅碱图、硅碱比例图、TAS图等;二是岩石化学特征,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来进行火成岩的形成环境及形成机理分析[10],目前已对粗面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11]。东部凹陷火成岩分3大类:熔岩类、脉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其中熔岩类又包括中性熔岩、基性熔岩。储层的发育程度与岩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岩性识别是储层识别评价的基础。因火成岩岩石矿物的复杂多样性,准确识别的难度较大,因此如何从岩矿分析入手,加强岩石矿物物理特征研究,是用测井资料准确识别火成岩岩性的有效途径。
2测井储层评价技术
[论文关键词]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数据库管理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一、前言
*年,*石油学会在自治区科协和中国石油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油田公司和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油气产业的加快发展以及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开展了多项活动,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普与科技咨询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的效果,为自治区石油、石化企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组织建设
在自治区科协的关心指导下,成立了自治区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石油学会科技咨询部,并已开始开展咨询工作。
学会活动的覆盖面已由国有单位、上市公司,拓展到了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学术交流
在当前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的趋势下,我国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积极制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渐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对于石油天然气等采掘业,我国借鉴美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体系,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简称ASBE27)[1]。该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6号(简称IFRS6)《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2]在名称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对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简称油气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同国际采掘业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和协调度测量,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和国际采掘业会计准则,从而采取相应策略以实现我国油气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维护我国石油企业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同国际采掘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1.准则制定的背景
鉴于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对一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当前采掘行业企业在财务会计与报告方面存在的差异给跨国经营所带来的阻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98年开始进行采掘业会计研究,并于2000年了《采掘行业问题报告》。由于许多采掘业的主体自2006年1月1日起需要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因此IASB首先关注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并对其进行研究,于2004年12月颁布了IFRS6[3]。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油气会计准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上市,以及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步伐的加快,统一我国油气会计处理,实现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我国财政部在2005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及社会各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2月颁布了ASBE27[4]。
可以看出,IASB与我国都是在理论研究并不十分充分的基础上就开始制定矿产资源(油气)会计准则的,因而两个准则在内容上都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