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渔业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渔业条例》、《省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湖渔业资源管理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网箱养殖规范化管理。
我市对湖一律不再审批新增网箱养殖证。已取得网箱养殖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依规参加年审,未按规定年审的养殖证自动失效。
从年开始,按核实湖网箱养殖的基数,采取适当补偿的办法,逐年按比例递减,至2015年底,湖网箱养殖规模控制在12.5万平方米(按每口网箱25平方米折算,即5000口)以内。从2013年开始对湖网箱养殖按每年每平方米5元收取水面租金。年12月底前,湖的闲置、废弃、无证和超面积网箱必须全部清理上岸。除市政府招商引资和资兴市渔业公司所属的科研示范网箱外,办理了养殖证的非库区后靠移民的网箱,采取适当补偿的办法,在今年年底前全部退出湖。对取得养殖证的库区后靠移民户的网箱,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重新核实、照相、发证、挂牌,网箱上的小型拉张网全部拆除。
二、进一步加大湖人工增殖放流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禁渔期、禁渔区制度。
从年开始,由库区管理局组织向湖投放鱼苗鱼种,实行常规捕捞证限额发放。每年3月1日-5月31日为湖禁渔期,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划定青腰水域、东坪水域、黄草燕子排至过船轮电站水域为禁渔区,禁渔区内全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维护渔业生态安全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前期工作回顾
几年来,我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等各项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定,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内陆禁渔、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查处渔业污染事故、参与涉海建设项目环评、推进生态养殖等措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对维护我省的渔业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努力。在维护渔业生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业资源养护
一是扎扎实实搞好海洋伏季休渔工作。我省的伏季休渔工作全省一盘棋,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真抓实管,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落实了伏休制度,养护了渔业资源。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城区街道办事处:
为加强海上资源管护,切实做好年伏季休渔各项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各项规定
(一)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伏季休渔时间为。其中,刺网休渔时间为。除钓具外,禁止其他渔具在伏季休渔期间从事捕捞活动。
(二)我省禁渔区线内的黄海海域定置作业(含鳀鱼落网)休渔时间为。
(三)我省禁渔区线内海蜇的开捕期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年度资源状况另行制定。
摘要:长山列岛(以下简称长岛)是我国八大群岛之一,地处黄海、渤海交汇处,作为渤海门户,其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大背景下,本综述以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为出发点,围绕渔业资源管理与生态化水产养殖等问题,多层次、多维度探讨长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并与全球其他类似区域的渔业发展对比分析,总结异同特征,综合考虑生态可持续性、社会价值和经济可行性,以期为长岛海域乃至渤海渔业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管理框架,为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长山列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0引言
长山列岛(以下简称长岛)位于黄海、渤海交汇处,属于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由32个岛屿组成,包含66个明礁、16个暗礁、2处长滩。南北长54.4km,东西宽为30.8km,整个列岛横亘于渤海海峡,约占渤海海峡宽度的五分之三。渤海海峡共有14条水道[1],其中,位于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是外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2],海峡南部水道则是海水流出渤海的主要通道。渤海拥有特定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动力特征以及特殊的生态群落,成为多种经济动物的三场一通道[35]。然而,人类活动影响已经显著改变了该片海域的生态环境[6]。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念下,如何协调保护和开发两者的关系是摆在政府、科学家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面前的主要问题。对于以渔业经济和旅游业为主的长岛区,权衡国家公园、湿地[7]等生态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明确水产养殖对沿海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解析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人为压力源的相互作用,是制定可持续水产养殖和渔业综合管理战略的基础。在全球海洋生态退化、渔业资源衰退的背景下,水产养殖承担了过多的负面评价,但人们又不得不依赖该行业来满足对海洋蛋白的需求,所以必须从生态角度分析水产养殖到底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本综述将详细阐述长岛海域代表性养殖类别的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探讨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管理以及与水产养殖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海洋政策和规划措施制定、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开发和养殖实践等),拟缓解当前形势下我国渤海水域面临的压力问题,并为整个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1渔业资源与水产养殖
渔业资源(Fisheryresources),主要是指海洋渔业资源(Marinefisheryresources),基于人类可利用的前提,其定义主要限定于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人类可用性),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甲壳类等。渔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具有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再生性,同时还具有整体性、流动性强等特点[8]。诸多渔业资源生物的繁殖和幼体存活需要依赖微藻、桡足类等低营养级生物[9,10],因此目前渔业资源量衰退,除过度捕捞和生境退化等主因外,与其密切关联的其他营养级生物的变动亦对渔业资源的补充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应当以更宽的视角来看待渔业资源,引入多维生态位、食物网拓扑等生态理论,全面解析渔业资源量的变动和趋势[11,12]。全球渔业资源衰退与水产养殖产量兴盛并行,未来全球水产蛋白持续供应离不开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清渔业资源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联性,将有利于科学认识整个产业发展。可持续养殖业必然减缓人类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13],这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恢复具有重要的间接保护作用。与水产养殖相比,人类过度捕捞可诱导海洋经济物种表型快速转变[14,15],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个体小型化,捕捞营养级低化、食物网结构简单化等诸多生态问题[15]。而水产养殖的育种过程虽然亦会导致养殖品种经济性状快速进化[16,17],但只要能够有效降低养殖物种的逃逸风险,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将远远小于过度捕捞。各种水产养殖模式(池塘、滩涂、网箱)本质上是人工生态系统或半人工生态系统(底播、筏式),属于相对小型化、简单化的季节性生态系统,虽然具备物种数量少、食物网结构简单、维持时间短等特点,但对于邻近海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如大型藻类养殖可有效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另一方面,水产养殖的周期性使得其养殖物种的生态服务功能出现季节性缺失,如在收割养殖海带后其生态功能几乎消失,其作为碳汇物种的生态价值也会降低,对于附属小型物种还有生态陷阱(Ecologicaltrap)的作用[18]。开展海洋渔业资源捕捞与水产养殖业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向人类提供安全的、可持续的海洋蛋白[19]。然而,从生态的角度考虑,被捕捞的“一条鱼”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被人们吃掉的水产养殖的“一条鱼”虽然不会危害到上述功能,但同样会消耗水资源、其他渔业资源(饵料鱼或鱼粉)等大量隐形的生态成本,因此人们不应当仅仅依靠经济价值来判断是否养殖该物种、养多少该物种,而应当有一个详细的生态成本估算,方可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水产养殖作为未来人类保证自身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压力源相互作用的基本认知,是制定可持续化渔业管理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策略的基础。需要渔业科技工作者、生态环保人士、政府决策层、企业渔民和其他相关人员以整体生态学的思维来直面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省渔业条例》和省市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正常捕捞秩序,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我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水域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我县水域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捕捞行为,依法查处各类渔业违法案件,维护良好的捕捞秩序,促进我县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基本杜绝非法捕捞、私禁湖场等现象,增强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促进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渔民增收,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湖区社会稳定。
三、整治范围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