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栽培管理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栽培管理技术

黄姜栽培管理技术

论文关键词黄姜;形态特征;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点击阅读全文

银杏栽培管理技术

论文关键词银杏;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辽南地区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辽南地区银杏丰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银杏又叫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银杏树寿命长,树干挺拔,材质优良,果实营养丰富,兼有药用价值,发展果材兼用银杏,可以帮助农民致富。据预测,21世纪初国际银杏市场白果的总需求量约为6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10%;银杏叶的总需求量约为10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20%。可以断言,银杏果、叶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银杏栽培技术的观察和实践,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目前,主推品种有洞庭佛手、大园铃、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坠、大马铃、七星果、龙潭皇等。

2育苗

点击阅读全文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论文关键词:油茶;栽培;管理

论文摘要:茶油是优良的有机和绿色食用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特介绍油茶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立地选择、整地、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喜光但幼龄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寿命多在百年以上,盛果期一般60a左右。属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立地选择

油茶造林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或pH值在5~6.5、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海拔500m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在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在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m的两侧山坡不宜造林。为便于经营管理,造林地宜相对集中。凡土壤含石灰质的地区,油茶生长不良,忌选为油茶造林地。

2整地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浅析

新时期,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更为关注,十分重视林业发展,在此背景下,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林木栽培种植方式主要为育苗种植。本文就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育苗栽培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1.1种子处理

选择颗粒饱满、有光泽且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种子,经过风干、浸泡、筛选等步骤,及时去除劣质种子。之后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阳光下适当晾晒并使用杀菌药物进行浸泡,有效消除种子内部和表皮的细菌、病菌,降低后期病害发生概率,同时提高发芽率。之后进行种子催芽处理,首先使用温水促芽。将准备好的种子置于40~45℃温水中浸泡8h左右,之后将其将置于20℃环境中进行保温,可在上面覆盖草帘保温,之后用温度相同的清水清洗种子。其次还可以进行热水催芽。将种子置于80~90℃水中,及时清除漂浮或没有膨胀的劣质种子,留下优质种子做保温处理,2~3d晾晒种子即可以进行后续播种工作。还可以通过人工温床的形式育种,温床宽1~2m、深0.3m左右,将砖、草作为底层,周围使用木板等材料进行固定。之后将种子放在1层薄膜上,白天自然放置,夜间做保温处理,每天翻动1~2次。

1.2容器育苗技术

该项育苗技术是运用特定容器为植物根部提供保护屏障,辅助植物吸收养分,并保障成活率的一种育苗方式。但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能够较好地保护苗木根部,但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弱,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根系容易被固定,导致劣根,影响育苗效果,若对一些性质比较复杂的苗木进行育苗时,还需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质量。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育苗容器应用于实际育苗栽培工作中,例如Fertiss无纺布技术,将无纺布为代表的轻质材料制成容器,依靠焊接、黏合、切割等各项操作,具体口径与高度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调节,可较好满足植物生长的各项需求,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容器类型。

点击阅读全文

浅谈茶园栽培技术管理

古茶园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对矛盾体。从保护的角度来讲,保持古茶园原景原貌,禁止或减少人为的干扰,是保持古茶树健康生长的最佳选择,但这样势必会影响茶叶经济的发展。如何在尽量不破坏古茶树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是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殷丽琼等结果表明,只要措施得当可以使衰弱的古茶树树势得到恢复,土壤肥力也可以缓慢提高。现将古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供茶叶工作者和茶农参考。

1古茶园生态系统的构建

古茶园生态系统是自先民们种植茶树以来,茶树长期与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光、热、水、气等要素最佳配置的生态系统。古茶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的稳定机制,包括病虫害的自我控制和土壤肥力的自我维持,排除了人为的营养物质供给和病虫害的防治,使古茶园的茶叶得以保持其优良品质。从整体上看,云南古茶园生态环境与原生态环境相比呈退化趋势;从局部看,也有保持比较完整的原生生态环境的古茶园,但为数不多。大多数的古茶山、古茶园周边的森林减少,茶园内的树木因砍伐或枯死导致古茶园成为单一的纯茶园,失去了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减少,病虫害日趋严重,以至土壤裸露,缺水缺肥,再加上人为干扰,原生的自求平衡的生态系统已不复存在。因此,保护和重建古茶园生态系统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2土壤管理

2.1芟草

大多数古茶园森林覆盖率较低,特别是茶树植株较少的古茶园,土壤裸露,杂草极易滋生。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抢肥,而且是茶树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因此,全年可进行1至2次芟草,杂草就地铺在茶树根茎部。芟草最好在雨季进行,这样杂草容易腐烂变为土壤肥料。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