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在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线课程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下学习的一种趋势,作为高校中最大的公共课程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在线课程,仍然需要保持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本文探讨传统课堂结合在线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分析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和在线英语课程的利弊,指出将二者结合后独有的优势,探讨如何构建传统教学和在线课程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并对新模式下教师的发展提出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传统课堂;在线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面对着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原有的学习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线课程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下学习的一种趋势,比如作文批改网、FiF智慧教学平台、微课和慕课等。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将在线课程资源与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搭建愈加顺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将会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探讨如何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是十分有意义有必要的。
一、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基于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的教学法有着充实的理论基础。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如句法练习、教师主导的讨论和基于事实的情景对话等。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双方可以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听到不同的语音语调,这样的交流方式充满了感染力,是其他任何网络互动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可以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严格的管控,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有效实施,从而系统地,完整地传播知识。此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为学生完善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负责全校的英语课程,教授数百名学生,任务繁重,仅在班级与学生会面,疏于管理和沟通。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学和灌输知识、讲授重点,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长久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有限的学习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在信息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二、在线英语课程的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已走入人们视野,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大高校也铺展开来。本研究尝试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将翻转课堂式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英国文化入门”课程中,试图为高校教师今后开展基于在线慕课教学资源的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翻转课堂式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1引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大高校铺展开来。2013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相继出台鼓励建设服务于自身学校教学的校内在线课程方面的管理文件。运用互联网手段,立足于教学方法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追捧。
2目前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下的文化类课程是各高校为培养学生通识教育而普遍开设的英语课程。该类课程注重文化间的传播,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传统的大学英语文化类课堂上,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跨文化知识。由于课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课堂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被及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内有效实现跨文化知识的内化存在一定困难[1]。随着慕课元年的到来,翻转课堂和慕课被引入国内,很多学校教师推荐班级的学生批量选择相关的慕课课程进行课前学习。但是,单纯依赖慕课,教师就开始偷懒,不上课、不看论坛、不参加互动、不批改作业、不登录成绩,甚至不组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被慕课所取代,慕课也因此慢慢沦落为网络课件,这样的课堂疏远了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2]。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慕课教学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由“低头族”转变为“抬头族”,本研究将慕课引入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对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进行教学重构,选取在线慕课课程作为混合式教学设计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资源,建立微信公众号作为学习者课后学习交互的媒介平台,实现作业、讨论、测试等教学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地在同一纬度上呈现,以密切师生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正在普及,网络生活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高中是学生进入大学,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生活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认知和人生规划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网络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解高中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的活动,结合高中生特点,对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高中生生涯成长提出相关建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从国家政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与各行业有效融合。等级。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运用现代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规模化、教育化的有机结合”。教育和个性化培训。”显然,“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当前“互联网+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教育研究人员对其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讨论和实践探索。“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给高校教师带来机遇,也带来无限挑战。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面对“互联网+教育”,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体现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性质,展现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新形象。互联网将传统的物理生活空间演化为现实与虚拟的双重世界,生活空间的网络化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人们增添了重要的生存场所。网络生活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是社会的现实,因此网络社会越来越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互联网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生存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关系。高中生常常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搜索学习内容,听音乐,观看视频,进行实时通信等。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分析和社会环境认识的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生涯的发展,这不仅仅是高中生从高中向大学转变身份和角色的过渡阶段,更是奠定高中生未来就业等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究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来促进高中生学习生涯具有重大意义。
1互联网对高中生学习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
1.1加强教师对青少年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青少年有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但是影响总有好坏之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网络不仅仅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高中生的学习空间,快速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想要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帮助高中生打开了发展格局。但是在积极影响的对立面就是消极影响,网络使青少年上瘾的负面看法到互联网,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生存状况,以及网络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正确引导和处理青少年上网,积极与学校和家庭沟通,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网络动态,了解学生人际交往,娱乐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
1.2提高高中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需要提高适应网络环境变化的能力,科技发展导致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高中生需要保证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这些变化,了解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听从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规律,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熟悉网络环境环境,正确对待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然而,高中生们自然无法跟上和适应这种认识和心态的变化。他们普遍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高中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规划学习,树立职业意识,初步确立学业规划和学习目标,踏出坚实的一步。
一、对电大系统转型升级的认知
当下中国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改革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变革转型,等等,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电大发展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到了转型。可是,电大转向哪里,是转向开放大学吗?然而,开放大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大学,我们似乎还并不很清楚。国家开放大学严冰副校长在很多场合都提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的问题,就是说,电大转型不是从一所大学转向另外一所大学,而是指电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面临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包括电大教育服务对象的新特点,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性、公平性等,建立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基础之上的开放大学,应该以一种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应对新的教育形势,即电大转型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变化,是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那么,电大教育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明显地表现出阶段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精英高等教育,到1998年高校扩招从而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40%。国际上通常认为,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大众化阶段的中后期。此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其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下来,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能力和教育水平受到相应制约,再加上社会对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普通高等教育势必从规模扩张回归到质量提升上来,走内涵发展之路。回过头来看电大,电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策依赖性和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性、辅助性,进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电大从对精英教育的补偿阶段到对大众高等教育的补充助力阶段,这段时期电大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所以电大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定位于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任务是对在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补偿与提升,“在职成人”也因此成为电大教育的标识。然而,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普通高中升学率大幅提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化、公平化,电大教育的受众主体——在职成人的年龄结构、从业结构、岗位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年龄主要集中于18~25岁,从业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学习者从业岗位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相关研究还表明,电大学习者的学习动因不仅仅是学历提升,首要目的是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就业和谋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电大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电大系统转型应该从政策依赖型转向用户依存型。用户依存型与政策依赖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展方式的变化。一是电大教育要走向市场,不再是普通高校教育的同质化追随;二是电大教育要主动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适应电大;三是电大教育要把平民确定为服务对象,依据平民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状态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把平民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优化作为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标准。电大教育的中心工作依然是教学,30多年的电大教育实践表明:“面授+网络”的混合教学模式得到较广泛的认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两个课堂,一是基于实体学校的“在校课堂”;二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课堂”。至于这两个课堂如何混搭,谁多一些谁少一些,要视客观条件、课程性质与内容、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不能一刀切。对此需要重点探讨的是:这两种课堂如何构建以及怎样组织实施才是最有效的。在我们看来,这是长期困扰电大教育的瓶颈问题,同时也是事关电大教育或者说是开放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基于知识理解的开放教育“在校课堂”
“在校课堂”即是以组班形式由主讲教师在课堂授课教学。凡是学校都有在校课堂,问题是远程开放教育需不需要在校课堂?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电大系统中曾引起不少的争论。理由是:电大实施的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网上学习,因此不应该有传统的面授课堂。笔者认为这是对“自主学习”极大的误解。我们的实践表明:“自主学习应该是主动而有主见的学习,包括自主选择、自主识别、自主控制以及自我培养的学习。”电大进入用户依存型发展阶段,不能还像政策依赖型阶段那样,习惯于设计一些标准让学习者去达成、去适应,适应了就是远程教育,不适应就不是,而不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与选择。这有悖于自主学习的逻辑,也不符合开放教育宗旨。当然,电大系统现在已经达成了一致共识:电大的面授辅导课堂是必要的,各级电大应重视面授辅导教学。接下来的问题是,开放教育应提供什么样的面授辅导或者说是“在校课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开放教育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对“在校课堂”的期望。有学者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认为,能够理解知识是最大的帮助,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讲授课程知识,其次是学习方法传授。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提供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作用,其次是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学生更想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教师更想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的认识都没有错,但存在偏差,无视这种偏差的存在自然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我们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材质”,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教学用的“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同时很好地实现两者的诉求,作为教师应首先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知识理解诉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事实上,依笔者从事电大课程教学20多年的经历,也确实体验到电大课堂教学经常面对的两难选择,不得不舍其后者而保全前者,这是电大课堂教学的特点使然。广州电大在2013年针对来自企业的电大学生做过一次“你要求电大为你做什么?”的项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学习时间方便”;其次是“课程教学有针对性、效果好、好过关”;再次是“教学支持一站式服务”;最后才是“学费可分期、可融资、可减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电大“五统一”的教学制度设计,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模式是开放教育“在校课堂”的有效模式。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课堂,与普通大学课堂相比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教师的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课程内容要点,以学习知识为中心,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辅以直观实用的多媒体技术,高效达成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实现考试过关目标。简单地说,电大教师要具备让学生听得懂的能力,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痛苦”,作好学生的“知识厨师”,把不好吃但有营养的东西,变为既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教师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更要具备高效驾驭课堂教学的手段、方法及艺术。这些能力的具备因人而异,很难统一标准。根据笔者从事电大“离散数学”课程教学10多年的经验,以下课堂教学规划及讲授方法,相对而言,较切合电大的课堂实际。
1.课堂教学设计的“情景规划法”任何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教师事先都得规划,即备课。现代企业管理领域有一种新型的战略规划方法:“通过分析新生事物的驱动力与限制因素,找出其中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开发出可能出现的若干情景,从而更好地应对潜在的挑战。”这就是“情景规划法”。其要点是把自己的战略放到不同情景中进行测试或推演,继而优化、改进其战略选择。电大的“在校课堂”,学生来校听课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限制因素是什么?业余学习,到校上课时间很宝贵;关键不确定因素是什么?担心课程考试不过关。那么,我们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以“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笔者经过测试与实践得出“二八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即“花100%的精力,只讲80%的重点知识,达到80%的理解程度,得到64分的考试效果;而不是花100%的精力,讲授100%的全方位知识,只达到60%的理解水平,得到60分的考试效果。”比如,“离散数学”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必修统考课程,4学分,正常课堂教学应为72学时,笔者经测试与实践,只用25学时即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到课率达90%以上,统考合格率达90%以上。
2.“以教导学”的讲授法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教学交互的过程,那么,“以教导学”突出的是教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接受教师施教的内容和方法,慢慢地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教导学”的课堂,教师是主体,强调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认知主义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以下原则是有效的:一是“讲史求源”。即讲知识的背景及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讲知识的演变史及问题的形成过程。知道来自何处,才能明确走向何方。二是“以简御繁”。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把简单的、基本的知识构成要素讲清讲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重点和局限,主题少一点,学生会学得多一点。三是“情景合一”。把学生生活经历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多种情景,从不同情景、案例中寻找同一论题的证据和论证。比如“离散数学”课程,学生网上评教最多的评述有:“很喜欢您讲的课”、“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现在第一次对数学有点认识,您的讲解生动而容易理解,现在我觉得数学并不难学了”、“现在数学课的课堂气氛很好,学了不少有趣的知识”、“邹老师激起了大家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兴趣”,等等。从学生这些评述中可以看出,“离散数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效果是好的、成功的。
一开展网络学习活动,裨益课堂教学认真分析
高职生特点和生理学学科特点,基于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出适合高职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整合实施方案,开展“全天候、无缝隙”教与学活动。(1)方案一:结合课堂教学,用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将网络学习资源组建为网络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设置网络学习环节:学习目标→浏览网上资源(网上预习)→实施课堂教学→完成在线测试、提交网络作业→进行在线互动、讨论学习心得→过程评测。①课前,学生按照学习环节,明确目标、浏览学习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预习;②课中,教师将授课活动与网络学习活动相互呼应;③课后,教师布置在线测试(网络自动评判,并呈现正确答案和解释)和网络作业(需教师修改);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纠正教学偏态;⑤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并计入期末成绩。这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2)方案二:开展网络案例分析,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授课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案例教学的准备、讨论、分析和总结环节,需要花费师生大量时间,而医学专业开设的生理学课程课时少、内容多,且大多是大班授课,实施案例教学常遇到很多困难,使得案例分析不彻底,达不到预期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案例分析,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如课前,在网络学习平台公布课堂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检索与案例相关的学习资源,并提交到网络学习小组,在教师网络引导下,经学习小组成员间充分分析、讨论,形成小组意见。课上,组长代表小组提交资料,阐述观点,教师再对案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网络开展的案例讨论资料丰富、准备充分,但也会有偏差,不深入、不透彻。如在讲述“离子对生物电现象的影响”时,曾举例“某女,50岁,秋冬季节频发下肢肌肉抽搐,查血钙水平较低,补钙后症状明显缓解。问血钙降低为什么引起抽搐?”学生检索到的资料非常丰富,网上讨论也很热烈,课堂呈现观点众多,包括“老人和婴幼儿低血钙的临床表现、低血钙抽搐的鉴别诊断、低钙诱发抽搐机理、低钙抽搐防治,”但很少有学生用生物电解释抽搐发生的机制。课上,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引导解释:内环境低钙,致使周围神经钠通道与钙离子结合率降低,细胞阈电位下降,兴奋性升高,触发抽搐。课堂授课要达到纠正偏差、深入理解、记忆深刻的目的。
二对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效果的评价比较
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对照组162名学生)与2014级(实验组152名学生)生理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提高(P<0.05)。再对实验组学生“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施”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基于信息技术多层次、多方位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学习模式得到学生认可。
三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网络学习资源是视频、在线测试、电子书等,而对配有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和学习导航不感兴趣。但若将全部课堂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既浪费网络资源,又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最好是借鉴MOOC经验,精心录制微课程后展示给学生。此外,部分高职生信息素养及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通道有时不畅(网络),网络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滞后等,也是网络学习中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问题。今后需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解决,从而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