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责任审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审计责任的界定
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承担审计责任的主体就是注册会计师,因此注册会计师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要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完整,否则由此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都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承担。但对于如何理解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司法界和会计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对于真实性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是指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审计准则中的“真实性”是对一个过程的表述,“真实的程序”并不一定导致“真实的结果”。法律上对“真实”的理解却是“内容的真实”、“结果的真实”。审计活动的本质中就蕴含着虚假结果和真实过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根本不受注册会计师主观状态影响。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有些重要的反映失实可能未曾发现,审计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审计本身永远存在固有风险。所以,根据上面所说的这些,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只能合理确保已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也仅此而已。而不能进行发散,将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作为衡量被审计单位经营能力效率的标准。同样,注册会计师也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人绝对保证已审计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在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时,应用不同的具体的标准来判断其是否应承担责任,承担何种程度的责任。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相关利益主体损失,包含有两个方面,首先,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必定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问题。一般情况下,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持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一般会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的前提,若是被审计单位没有承担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也没有理由来承担审计责任;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能造成会计报表使用者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与事实不相称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责任的履行
会计信息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商品,它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如何促使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各自履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与审计报告)就显得非常重要。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要制定统一,具体、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标准来具体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在法律上做到有法可依,在判决上做到有具体清楚明白的标准可依,以便追究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惩罚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大打击会计作假力度。同时,也得采取措施来帮助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切实的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被出具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处理,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需要尽快建立并健全。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就是单位负责人,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保证会计工作相关人员按照经单位负责人认可的程序,要求办理会计事务,确保办理会计事务的规则、程序能够有效防范、控制违法、舞弊等会计行为的发生。同时,应该关心和重视会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继续教育,关心和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聘用、培养财务会计高级管理人才,确保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发挥会计反映监督的职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完善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法规和相关条款,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能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并对会计师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能较好地提高审计的质量,达到防范审计风险。具体办法,一是按照首先应根据法律归责原则,把审计失败的法律责任细分为无过失、一般过失、重大过失与欺诈行为,从而在法律上更好的给予定性,达到可追究法律责任的执行目的;二是构建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简单而言就是按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细则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注册会计师执业极具专业性,其是否存在过失或欺诈的评价标准是行为规范,而作为见证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审计工作底稿,非专业人士难以看懂且外人根本不能获得,制约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有必要建立举证倒置制度,即注册会计师必须拿出证据自己在执业过程中是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或存在过失但未得不正当的利益等。此外,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还需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支持。独立的审计原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开展审计业务应遵循的规范。可在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推出相应的审计准则指导意见,并根据审计实际的反馈,及时制定审计准则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以此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2.净化执业环境
净化执业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与政府监督等行政部门协调沟通,确保各个部门的财务、人事、业务与名称等方面完全脱钩,杜绝“名脱暗挂”或者“权力加盟”的现象出现。为了形成注册会计师良好的执业办公环境,对于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而产生权力寻租的行为查处应当是严惩不贷的。同时,对于注册会计师协会而言,自身也要加强行业自律行为,加大事务所的职业责任,推进事务所向合伙制转化,推动会计师事务规模的扩大,确立品牌,提高声誉,开拓市场,吸收优秀审的计人才,严格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风险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行业自律作用。
3.健全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健全的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的执业复查,充分评价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自觉性。会计事务所应在充分学习并领悟《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融入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及研究,使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更具现实的意义,同时引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理念,充实并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及审计风险的办法,使审计风险的防范更为更有效。此外,还可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对于审计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恪守职业道德,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每件事情,让每件事情都有人审核,有人进行负责指导监督,有人进行实际操作,并负责考核。当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反映出什么地方是谁造成的问题,能更好的分清责任。作为事务所内部,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达到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
一、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政府、对政府人员的审计,在有关人事部门的委托下,审计机关对人和事进行相应的审计。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的所有经济职责问题是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除此之外,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身的性格特点和业绩状况以及责任的落实程度等等都在审计的范围之中。因此,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之一是审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经济责任审计中,同样具有多种评价的指标。除了对财务进行审计,还要对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同样的,除了对财务收支状况的审计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对政府财政的支出后取得的效益进行审计评估。另外,不同的审计对象须有我们运用不同的审计指标,比如在一个政府部门里,处于不同的领导位置的领导人员需要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因为不同人员的职能不同,因此考核指标也不尽相同。审计机关必须明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很严肃认真来对待,因为审计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了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人员的任免与职位升迁。甚至有的人为了避免被审计部门查出自己的职能缺陷或者是自己以前的过失而花重金贿赂,殊不知,这样做更是让审计部门抓住把柄,由此失去工作机会甚至是惹来牢狱之灾。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关系到自己的前途的大事,因此从来不敢掉以轻心。经济责任的审计必须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害天下之公。由上可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二、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
为了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做到保质保量,合理合法,审计机关必须在审计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审计机关必须就被审计部门的具体情况、被审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应该采取的审计方法进行仔细斟酌与研讨,确定整体的审计方法,确保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合法性。由于审计的项目繁多,所以在进行经济审计前,应该安排有关审计人员实行审计组制度,合理安排人手,同时在审计时,确保每个人参与审计的人都严格遵循审计制度,并严格按照各自的分工在预计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负责人还需要明确告知审计人员工作目标和审计对象,不为外物所诱惑,行得正,坐得端。在明确了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现有的审计资源中,进行需要的资料收集。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档案资料和平常使用的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都应该是被收集资料的范围。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经济状况和监督上存在的问题,被审计人员的性格分析,管理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审计机关应该操心的问题。审计方案的制订必须是在各种研究工作都做好的基础上完成,作为审计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总的行动方针,审计工作必须在它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针对具体的审计方案,审计机关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风险性,找准经济审计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严格遵循审计的规章制度,把握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和内容。最后审计工作完成之后,审计机关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统计评估然后编写审计通知书。根据收集的资料,综合审计的各种事项,根据审计依据,统计的审计的范围和时间,在遵循审计经济责任问题制度的基础上,审计机关才可以顺利和有原则地进行审计通知书的编写。审计通知书完成之后,审计机关必须将该通知书送到被审计的政府部门,然后由政府机关确认文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郑重做出相应的书面承诺,同时被审计的领导和政府部门也必须按时向审计机关提交述职报告。在被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提交述职报告之后,接下来应该合理正确的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评价。和进行审计工作一样,进行审计评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经过对特殊的审计数据和审计的经济事项的研究,审计部门的评论机构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同时,为了加强对政府经济问题的管理与监督,要以审计机关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依托,加上对政府领导人员的业绩的考评,再综合整个部门对人事的研究讨论,才可以决定各个部门对人事的任免与升迁。综上所述,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还要加强干部的监督工作。为了杜绝腐败现象,审计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审计评价结果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允许存在私人因素。除此之外,党风廉政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艳丽单位:商丘市审计局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是依照我国国情以及发展特色而逐步演化出的一种审计制度,是现代审计理论在我国的创新发展。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主要包括几点内容:(1)企业财政收入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规范以及是否具有效益等;(2)企业内部是否制定了相关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3)国资出资人是否履行了经济监管的责任等。在对审计内容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国企领导人是否遵守经济法规,是否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新政策以及相关方针加以实施等;(2)是否有计划的对经济策略进行制定与实施;(3)国企领导人在管理经营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向效益;(4)是否在工作中坚持了廉洁行事的相关法规等。因此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保证审计工作严格执行,杜绝贪污不廉之风的一大手段。
(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当前的国有企业普遍实现了向大规模转变,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经营方式更加集团化,发展目标也变为争取走向国际化,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有企业的质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领导人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依照“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肩负着维持国民经济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能够对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时加以预测,并尽力抵御。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判断以及解决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分析
(一)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非同寻常相较于财务收支审计,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更肩负着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等责任,因此,其审计风险也具有一些非同寻常的特征,具体如下:1.审计风险复杂性加强。国企领导人的审计风险内容更多,不仅包括了常规的错报风险以及检错风险,还包括以下两点风险:(1)监督评价被审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责任认定所引起的风险;(2)监督处罚违法以及损失浪费事件引发的风险。这就致使审计风险的复杂性加强。2.审计风险危害性更强。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者的责任实施情况,被审者往往包括领导、主管以及直接负责人等,审计的周期较长,难以实现短时间内的全面评价,这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如果发生了较严重的舞弊未能被及时揭发的情况,将会对国有资产产生重大影响,并且会干扰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等,危害性更强。
(二)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负责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更肩负着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等责任,其中,后面两点是审计的重点,也是主要目标。绩效的考核主要是指被审者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责任,完成了应有的任务;经济责任的判断是指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纪的行为等。国企领导人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了常规的错报风险以及检错风险,还包括监督评价被审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责任认定所引起的风险以及监督处罚违法以及损失浪费事件引发的风险,因此,可以得出下列关系: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错报风险×检错风险+评价风险+处罚风险。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机构,旨在保证企业高效、有序地运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并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严密、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即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源自于受托经济责任,即资产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经营者进行运作后,主观上要求通过一种手段实现对经营者运作经营资产绩效情况的监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经营者在任职期间的经营行为或应承担经济责任的评价手段应运而生,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作用和目的
2.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作用首先使企业经营者增强了依法经营、合法经营意识及风险意识,督促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其次,通过审计摸清了家底,核实了盈亏,界定了责任,揭示了企业经营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财务核算,维护了所有者权益;再次,促进健全了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制度,促进完善了企业国有资产运行监督机制。
2.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意义①是实践依法治国方针;②是运用审计和干部监督管理的综合手段,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③是正确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④是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约束其职务行为,惩治腐败;⑤是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完善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