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征信业务管理

征信业务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征信业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征信业务管理

个人银行业务发展

摘要:在西方,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目前正面临“信用缺失瓶颈”,征信体系的建立是其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发展征信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专门管理机构未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和信用法规不完善。征信业的发展必须从建立管理机构、完善运作机制、加速征信立法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个人银行业务征信信用局信息不对称

个人银行业务(PersonalBankingService)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专门的以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它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从“生产服务”转向“消费服务”,消费者已成为各国际性大银行的“座上宾”,在银行的利润来源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因而,对各国商业银行而言,个人银行业务受到特别“宠爱”与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界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一、国内外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比较与差距

1.国外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程度较高。在英美等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业在GDP增加值中的份额已超过6%。由于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近20年来,这些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发生了重要变化,特别是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银行卡等个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源泉。如英国的马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劳合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占其全部收益的60%~90%;银行资产的50%以上为住房按揭货款。j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发达国家银行卡业务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资产收益率达3%,是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3倍多,在美国,每年超过6000万家庭用银行卡付款消费。

2.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银行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国内银行开办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是在住房按揭等消费信贷及信用卡领域。自1998年确立“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来,消费信贷增幅很快,当年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4%;1999年、2000年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分别达到1397亿元、42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305.3%;至2001年底,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6990亿元,但增长率已回落至63.9%,增长额为2725亿元,已低于2000年的2868亿元。l从90年代开始,国家严格控制商业银行新设网点,为寻求利润的新来源,国内银行转向发展以银行卡为重点的个人金融业务,视之为扩大规模、提高吸储能力、改进银行服务的有效工具。1997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开始发行具有存取款和转账功能的牡丹通卡,其它各银行如农行发行金穗卡、建行发行龙卡、中行发行长城卡、中信银行发行中信卡、兴业银行发行顺通卡等。截至2001年底,全国银行发卡量逾3.83亿张;银行卡存款帐户余额约4000亿元。

点击阅读全文

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项目开发中的问题与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征信事业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组织建设《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非常及时的。为了能够使个人征信系统尽快投入使用,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失误,在个人征信系统启动之前,项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对困难进行充分的考虑。

一、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难点

以往人民银行开发的软件项目数据项较单纯,数据量相对较少。例如,会计支付系统、银行卡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企业信贷登记系统等就是如此。这些项目大都是以商业银行的交易数据为主,数据项少,而且一般软件不含客户的资料信息。即使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含有一定的企业资料信息,但企业贷款客户量(全国只有400万户)也远远少于个人贷款客户量(仅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一项就有600万户)。而个人征信系统内容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数据项繁多。它涉及商业银行所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如信用卡、汽车信贷、房屋信贷、助学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②数据量庞大。它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个人信贷业务的客户资料信息及交易信息。③数据覆盖面广。数据库的建设不但有商业银行的数据,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还会采集公安、司法、社保等社会信息。④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存放分散。由于各家银行业务系统建设的时间背景不一样、使用数据库类型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数据结构与标准便不一样。有些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库分散在各省、市,有些商业银行业务数据则集中管理。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对上述困难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国内某些征信公司也曾开发过类似软件,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忽视了业主的需求,造成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业主与用户的要求,难以投入实际应用。②业主在开发项目过程中没有履行监管与验收的职责,使项目成果质量大打折扣。③因业务需求编写人员不参与项目开发,需求书编写完之后一走了之,造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软件人员不知向谁咨询,使开发结果偏离业务需求。④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日后的项目应用与管理人员,造成开发与应用衔接不上,出现系统维护不到位、故障排除不力、项目文档无人管理、制度管理衔接不上,使项目不能顺利移交给业主。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最初一个很好的设想,结果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无法推广使用,得不到业主与用户的认可。

另外,在征信产品的推广使用方面,银行从业人员一时间还脱离不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在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考查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资信审查办法,很难马上采用“信用局分”的理念去辨别一个客户的信用。在新的贷款品种推出时如何正确利用征信产品嵌入在贷款审核流程中去替代和简化传统的做法方面,还显得不成熟。这些都需要征信局的从业者对商业银行进行培训,才能使个人征信系统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更广泛、更深入。

二、项目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点击阅读全文

征信管理条例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点击阅读全文

乡镇银行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体制的思考

存在困难及原因分析

既然征信系统能给村镇银行带来业务发展的巨大支持,畅通“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体现征信系统服务金融活动的宗旨,村镇银行接入意愿又强烈,为什么现实中完成接入征信系统的村镇银行却凤毛麟角。

(一)村镇银行自身困难

1.业务系统电子化程度低,品种单一因其成立时间短、机构小,业务种类单一,客户多为个人或个体工商户,业务范围也仅局限所在县域,大部分村镇银行的信贷综合电子系统未建立,同时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未重视电子化建设工作,缺乏接入征信系统的基础性要素。

2.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及内部管理等条件不完善业务人员对征信系统业务不熟悉,对接入征信系统要求和系统报送信息数据规定更不掌握;无科技人员或只有兼职科技人员,系统开发或维护的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内控等制度均在建设完善中。

(二)征信系统自身不足

点击阅读全文

消费信贷中征信系统建构探究

本文作者:王萌萌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消费信贷发展中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征信法律制度不完善

个人征信系统一方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工具,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作用。但是相关的上位法却一直缺失。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法律对个人隐私的界定不明,对合理的个人隐私和权利并没有做出清楚的界定,使得征信系统发展与个人隐私权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仍停留在的“单方记录”阶段,只由银行等部门单方形成,而缺乏公众参与,个人征信档案只有经过法律的认可才能让人信服,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

(二)个人征信产品市场需求不足

虽然我国社会公众目前对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都已达成了共识,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还没有正确意识到个人信用资源的重要性,对消费产品信贷的消费不足直接导致了对个人征信服务的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公众对我国评级机构的征信产品和信任度也不高,参与度更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领域,一直是银行在唱独角戏,而且商业银行也很少主动利用评级结果加强其信贷管理。对个人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客观上制约了个人征信市场和征信服务的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