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哲学教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马克思是从商品这个最简单的概念入手
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恰恰是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揭示了商品的“拜物教”,以及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逻辑的实质,商品并非简单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也并非劳动和劳动者所赋予的,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垄断者制定的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所赋予的。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商品是各种不同的社会劳动的产物,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产物,表现为植入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是人们头脑和精神的产物,是现代人的价值依托,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劳动的产物,受商品的价值法则所支配,而价值是由社会再生产领域的抽象法则所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对立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主要制造国中国和代表“普世价值”的西方国家的对立。这些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而物质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现代世界分裂的真正根源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对立,并从这一原理出发,清醒认识改造现存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关键在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政治经济学的三大基础思想商品、货币、资本的辩证矛盾运动均是以人类的现实生活为根基的,对人的关注与关怀,意指是人的生活现实的生活世界。商品印证了人的平等理性,在商品的定义与商品交换的解析中呈现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人的平等的理性思想,商品概念的厘定中折射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哲学上的“人本主义”的转折,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使得哲学的发展路线从天上转到人间,转到现实生活中,关注人的现实生存与发展,关注人的平等、正义与公平,商品交换考量的是劳动的无差别性,而不分轻重贵贱的人的劳动的平等性,正是折射人及人所处的社会的平等与公义,这恰是人类追求的根本要义。商品生产的“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他所处的现实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运转的规律和深刻本质,马克思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可见,马克思的经济学论著背后隐证着生活的辩证法思想。货币折射着人的独立理性,“货币并不因为它最终从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中退出来而消失。它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这里我们可以解读出马克思哲学的精神要旨,现实生活境遇中的人及人类社会在自然经济的在场中、在市场经济的在场中的依附到独立的发展历程,渗透着资本主义制度中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相对的独立性。货币的发展史正是现实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从商品的价值形式上看,它是现实生活界面的不断展开,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到货币形式,正是生活中的人的实践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是人的现实生活界面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展开。资本内涵着人的创造理性,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资本是榨取剩余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的增值、剩余价值的攫取是资本家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原动力,对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的物欲追求和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疯狂追逐,使得资本家误认为经济的消费是最大的现实幸福,这实际上是异化的幸福观,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和批判,来揭示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真实幸福,在无限的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过程中,势必丧失了作为主体存在的人的自由与发展,当现实的生活都围绕着以资本为基础而展开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法企及人的自由与发展的,要真正达到人的现实幸福,马克思首先对全面追求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解构。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懂得国际国内经济生活背后的道理,并通过实例领悟如何去爱国、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爱国的实际行动可以从自身周边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履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并在启发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教学内容并运用,以锻炼学生的表达陈述能力。在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案例中告诉学生背后的原理,让学生自然、真切地油然而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自发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之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多地引入视频、组织学生对经典原著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使得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两个章节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的理想生活世界的探索与实践,是对人的现实幸福的追寻,是对人的解放道路的力求,是人的自由的理性实践。通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与解析,解决与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力图实现非异化的社会和非异化社会中与人的发展,是现实生活世界在历史进程中展开的生活哲学的辩证路径,是生活哲学的最终价值与旨归。曾经的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生活世界的一次改变与探索,而他们的失败则是探索过程的一个拐点而已,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现实幸福与真正意义上人的解放。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要面对的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要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就要用马克思的方法论而不是马克思的本本来解决目前中国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现状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我们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尊重、唤醒、贴近每个人的主体意识,实现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内在的否定与外在的超越,在差异性中寻找真实的共同基础,在共同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生活世界中生成历史总体性,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重建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联合体,这也正印证着共产主义是随着生活的展开来实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必然逻辑。由以上论述可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块整钢,是系统而逻辑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展开。三部分整合与印证着马克思哲学是生活哲学的逻辑,是生活哲学的理论、生活哲学的出场与流变的逻辑、是生活哲学的旨归。即问题提出的反思———现实的问题的批判———理想状态的追寻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整体逻辑,打破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僵死的僵化的理解及在教学中根深蒂固的分块知识点式的教学,讲不出来理论的中心点,改变以往教学中原理讲授加例子说明的固定模式,而是通过中心点辐射出来的知识点的讲授了解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的现实问题恰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问题之所在,让学生领悟马克思哲学的灵魂,真正了解究竟什么是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究竟解决什么问题。
作者:张宇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对目前常见的教学论文进行分类(不包括课堂实录、案例设计、叙事类手记、教育散文等),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方法型、观点型、随笔型。教研论文,顾名思义,是以论证和阐述为主的。上述三种类型的教学论文虽然都要求以论证和阐述为主,但在具体的写作程式上,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准确把握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写好论文,
也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那么,这些教学论文各有什么重点和要求呢?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20*年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同年任教晋江市养正中学,担任高中政治教师至今。现为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晋江市优秀班主任和*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曾兼职担任过晋江市市委宣传部业余讲师团讲师成员、“福建高中新课程网”政治科栏目网站建设核心组成员、“百人千场进基层”十七大报告宣讲团成员和晋江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20*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本人年12月任副教授职务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工作量饱满。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年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年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年获得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任现职5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系统讲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和公共课,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在科研上,承担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主持3项,出版了学术专著1部(独著),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教材2部,论文集1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具体总结如下:
一,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爱岗敬业,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系统讲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2门选修课程,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主持教育教改课题1项,参加精品课程建设1门,参加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获得校级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1项,教学成绩显著。
任现职以来,模范地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和教研成绩。5年来,作为主讲教师先后承担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列主义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以及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等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开设《医学美学》,《现代西方哲学》等2门选修课程,授课总学时达到1472学时,减去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1年,年均学时达到368学时,教学工作量饱满。本人深深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参加和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近年来,创造性地把参与性教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未来生活理想的联系起来开展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渗透和互动,教学效果好,得到督导员和同行的肯定,学生课评的满意度高,评价等级均为优秀。指导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论文的质量较高;负责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生学习刻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参加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校级精品课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被推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项目。先后发表《参与性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研究》等教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关于"原理"课中人的劳动本质观的教学逻辑新探》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年第4期)。主持设计和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年被推荐参加全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
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绩显著。
主持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独著),发表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见性的学术论文18篇,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
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工作室原有成员10人,其中常州市区3人,溧阳中学1人,新北区1人,武进区5人。从今年5月份起,我室许文涛同志因工作调动而退出。从9月份起,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蒋志芬同志一起参加本室活动,拟吸收为本工作室成员。
本室工作考虑本室成员地域比较分散,以及一些同志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等实际情况,坚持团队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集体活动少而精,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重在引领,主要发挥各个成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本室商定的计划、布置的任务,自主安排时间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本学期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从9月份至今,共开展了4次集体活动,计划在1月份再安排一次集体活动,重点是总结工作,商量寒假研究任务。
二、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