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治安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治安管理工作

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点

一、加强防范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分工,落实责任。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努力方向,今年我县是以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为目标,要不断推动治安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把可防性案件的频发态势打压下去,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014年度,要坚决扭转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的势头,确保平稳下降;坚决遏制住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发案上升势头,确保实现下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特别是盗窃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群众知晓率达到95%以上,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加强矛盾纠纷调处,进一步提升源头防范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力度改善民生等治本之策。同时健全和运用好镇、村(社区)、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按照村(社区)一周一排查、镇半月一排查一分析一通报、敏感时段重点时期随时排查及时上报的信息排查报送制度。在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四大板块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全面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合一”的衔接联动机制。干部要深入群众,积极推行干部问事、群众说事、分类理事、民主议事、扎实办事、定期评事的“六事”工作法,化解社会矛盾,使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8%以上,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三、加强刑事侦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破案打处能力

要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公安部门要深入开展“进社区、进村寨、进企业、进重点场所;访民情、访民意、访民难、访民安”的“四进四访”活动,提高群众自防意识。刑事侦查工作要突出重点,实行分片包保。以警情偏高的地区为重点,采取派出所领导分片包保的措施,全力督导压发案工作。对每日警情分析研判,明确案件高发时段、部位,调整警力部署,加强重点控制,提高精确打击能力。镇派出所每日通报各巡区警情及发案情况,促进民警切实履责,坚决杜绝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而不处、处而不押的现象发生。要依托大情报平台,改进网上追逃战法,结合集中搜捕、特情贴靠、上门敦促投案等传统战法,进一步加大追逃力度。坚持传统刑侦手段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积极运用网络查询、指纹比对、调阅录像、串并分析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服务侦查破案,提升破案效率,并积极以判实刑为主,加大关押力度,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破案打处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城中村治安论文:城中村治安不足及策略

本文作者:方俭先作者单位:云南省公安厅

“城中村”治安现状的成因

(一)缺乏加强“城中村”治安管理的认识,存在等、拖、靠的思想

所谓“等”,就是等政策或等待其它部门来解决,主动治理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这种等待往往会导致职能部门迷失“城中村”治安管理的方向,有时使得本来可以处理的问题演变成“踢足球”,导致治安问题越来越糟糕。所谓“拖”,就是拖延时间,认为“城中村”短期存在的思想较多。“城中村”治安管理工作的关键任务就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恶性事件,由于职能部门拖延处理事件的时间,造成该及时预防的、该引导教育的或该重点监控的对象都被忽略,最终导致治安事件频繁出现。所谓“靠”,就是依赖上级,自身实施的办法不多,认为只有靠大量的经费投入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中,由于治安事件本身固有的复杂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然而一旦事情解决没取得进展,职能部门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经费不足而暂缓解决,意识上总期待上级部门将其列为重点工作,在投入大量的财力之后才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导致贻误处理时机,导致治安问题恶化。

(二)实施的管理方法单一,手段存在“三重三轻”,治安管理的综合效果不明显

在对待刑事犯罪方面,重预防轻打击。刑事犯罪是以侵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目的,社会危害大,必须重点打击。但现实工作中,由于“城中村”刑事案件频发,也由于刑事案件侦破的复杂性,加之警力有限等原因,使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立案上,由初期的由案到人变成结果上的由人到案。从犯罪分子的总体数量来讲,打处一个就少一个,实际工作中由于追踪不及时,打处力度不大导致犯罪分子流窜作案,并且哪个地方薄弱就往那个地方跑。所以,在对待刑事犯罪方面,如果只重预防而轻打击,无疑又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在管理与服务方面,重管理轻服务。“城中村”人具有强烈的排外心理,他们认为农村人进来相互之间抢了饭碗、占了资源,无形中将矛盾演变成了对立冲突,有的甚至明显带着对农村人的歧视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实难谈到为外来人员的服务。有的“城中村”生活服务设施不完备,停水停电时有发生,医疗、卫生条件差,存在就业难、子女入学难、就医难等“三难”现象。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即对劳改、劳教、假释和吸毒等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实行监控手段,很少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援助和帮扶人员就业的社区服务。服务工作上不去,管理工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末。在管理对象方面,重外来人员、车辆的管理轻内部人员的教育管控。工作中发现,有的盗窃案件系内部人员而非外来人员所为,例如:在同一幢出租楼房里,所有的窗子都装上防盗网,大门也统一加装防盗电子锁,可是盗窃同样发生,包括停在院内的摩托车被偷走。最后发现,在这幢楼里住着两名有盗窃犯罪前科的人员,两人都称其身份证已丢失,一个以父亲名义租房、一个房东违规租房。租房子时有的房东只要你愿意多付钱他就马虎登记,信息也可以不采集,导致公安机关对辖区人员的真实情况不能很好掌握,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机会。

点击阅读全文

加强治安管理网格化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化五警”的工作部署,我镇决定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治安管理网格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调动各种治安防范力量,通过规范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等手段,大力推行治安管理网格化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决定成立推行治安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镇委副书记)副组长:(镇委委员、公安分局长)成员:公安分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由钟淦湖同志兼任主任,朱荏明、陈树华任副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镇治安管理网格化各项工作。

点击阅读全文

乡镇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一、方法措施

建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登记、发证、查验等各基础工作,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并控制各类可疑人员。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消除治安隐患,落实各项管理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努力把我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一)、抓源头管理,控牢出租房屋。

1、摸清底数,健全台帐。由村(社区)牵头,派出所全面开展调查登记,摸清辖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底数,逐户建立档案,健全出租房屋台帐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采集齐全。

2、全面分析评判,实行分级制管理。以出租房屋的防盗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安全设施情况、出租房屋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情况、承租人的登记领证和日常管理情况为评判依据,划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优秀户,社区民警每季上门检查一次;合格户,每月上门检查一次,不合格户,发整改通知书,每周上门检查一次,促使他们整改到位,促进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明确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公安部《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逐户明确房主、承租人的治安责任和义务。落实奖惩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为有效堵塞犯罪漏洞,对不按规定履行治安责任,包庇容留违法犯罪活动,甚至直接参与犯罪的出租房屋户主、承租人,要立足现有法律法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全文

水上治安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水上治安秩序,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和公民合法财产以及人身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水上的治安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上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维护水上治安秩序。

第四条市公安机关主管本市水上治安的管理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和实施,其水上公安部门具体负责本市的水上治安管理工作,并协调各相关公安部门的水上治安管理。

区、县级市水上公安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不设立水上公安部门的,由当地公安部门依照水上公安部门职责,对水上治安实施管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