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智慧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医学院校开展死亡品质教育的困境
1.“死亡品质”观念形成的长期性与医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性的矛盾“死亡品质”是全新的理念,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以及实践要求,要想将其作为一种观念“种植”于医学生的意识中,需要遵循认知、内化等发展过程,是一种需要长期时间保障的教育过程,不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宣讲,流于形式教育,是不会收到效果的。而目前院校教育很少安排有死亡意义、死亡品质教育时间,有的也只是安排简单的认知教育,缺少学生对“死亡品质”内化的实践教育。“死亡品质”观念形成的长期性与医学生接受教育时间短少存在矛盾。
2.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与“死亡品质”要求存在矛盾“竭力救治”一切患者是现实医学教育的理念,这种观念可以说在每一个医护人员思想中都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医护人员也一直在奉行竭力“救死扶伤”,所以赢得了“白衣天使”的美誉,“竭力救治”一切患者可以说是医护人员认为的道德行为选择。而“死亡品质”的实现是要求医护人员放弃对临终患者“竭力治疗”的观念,把救护方式转化为“姑息治疗”。这种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医学生很容易认为与自己受到的医学道德观教育相违背,甚至抵制接受“死亡品质”教育。因此,在理论上需要把“救死扶伤”与“死亡品质”之间的矛盾予以理清。
3.有无“灵魂”信仰之间的矛盾西方“死亡品质”教育建立在对临终患者“身、心、灵”全方位照护基础之上。西方人认为在构成人的核心部分上,有着一种超越肉体约束、超越世俗生活局限的纯粹精神性的追求,称之为“灵魂”信仰。西方学者詹姆斯说:“对于信仰上帝的人,灵性是他们与上帝的关系的体验。对于人道主义者来说,灵性是与他人相处的自我超越体验。对某些人,可能是与自然或宇宙(无论怎样描述它们)的和谐或同一的体验。它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王国,在那可以体验到与某种大于自身的事物的联合,并由此找到自己最大的安宁。”注重“灵”的照护是西方“死亡品质”教育的核心。而在我国,因为坚持唯物主义,对人的构成认识上,把人由物质和精神构成当做是科学认识,一般不认为有“灵魂”存在的,对于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是不给“灵魂”留有空间的,这为教育医学生面对临终者实施全方位照护带来困难。有无“灵魂”信仰的坚信,实质指向如何对临终者深层精神照护问题,在我国院校教育中“灵”的照护问题需要转化。
二、医学院校开展死亡品质教育的进路
1.以重视学校理论教育为基础“死亡品质”理论体系包括众多内涵,医学生认知“死亡品质”意义需要从重视理论教育为起点,遵循“死亡品质”教育规律,把重视临终患者“死亡品质”融入到医学生思想理念中去,为将来实践作指导。院校教育中可以设立专门教育教学指导机构,改革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构成,编撰专门死亡品质教材,把死亡品质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尝试推行必修课、学分制等方式提高“死亡品质”教育的学科地位等。在具体的内容教育上,可以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死亡教育”为原点,展开“死亡品质”的认知教育。
1情绪智力理论
1.1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
情绪智力(EI)又称情商(EQ)。这一术语最先由美国新罕布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于1990年提出fI],将情商定义为个人具有的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识别与控制,并能利用此信息来指导其思维和行动的一种社会智慧,包括感知、同化、理解及管理情绪的一系列智力能力翻。萨罗维和梅耶对情商进行6年研究后,对情商内涵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情商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最主要的结构是情绪和智力的结合。修订后的情商概念包涵4方面能力,即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的能力、思维过程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分析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及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情绪智力理论经过几年运演,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戴尼尔•高尔门的科普读物《情绪智力》问世,将近年来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好的预测。高尔门认为EQ包括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5方面的能力【1】。他在《工作中的情商》一书中又扩展出情绪的感知、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自我控制、团队合作等25种能力。此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1.2情绪智力理论的产生背操
萨罗维和梅耶称情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高尔门认为人生成就中智商至多占20%,80%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其中.睛绪智力起主要作用171。情绪智力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多重智力理论、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等)、神经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工商管理社会生态学等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新理论嘲。
1.2.1智力理论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来源EQ是相对于智商(IQ)提出的,但是传统智商测验内容缺乏全面性,狭义智力理论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评估标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慧至少包括7种能力: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态智能、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后两种成为EQ的直接来源。
摘要:目的:探索线上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生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进一步探索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及模式。方法:选择广东省某卫生职业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学的线上教学,从自制调查问卷、理论考核两方面综合进行线上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期末卷面理论成绩为60.0~96.5(83.19±7.73)分;线上教学满意度显示,71.43%的护生对自己的在线学习效果感到满意;38.10%的护生希望今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42.86%的护生认为线上教学可以取得线下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结论: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基本保证护理专业护生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但线上教学对于情境教育要求高的医学教育更为严苛,今后,在教学模式、技术支撑、运行体系、评价模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唯有多措并举,弃弊扬优,才能达到线上线下医学教学同质效果,助力在线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伦理学;线上教学;教学模式;伦理道德教育;护理教育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文件中要求各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和“确保‘线上线下同质’”,随即全国各高校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启动线上教学。在线教学是战“疫”应急之举,却蕴含着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契机;此外,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无法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2],加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扩招200万学生的任务,双重背景下给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将伦理学理论、原理与护理科学活动、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在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3]。由于传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原则,缺乏情境的应用,加之护生大多无临床工作经验,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缺乏面对真正临床伦理困境的决策[4],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借助广泛的数字资源可实施情境教学,以满足不同风格护生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对广东省某高等职业院校护生护理伦理学在线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探寻更加高效开展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护理教育在线教学提供参考[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20年7月,采用问卷星便利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某卫生职业院校2017级五年制护理专业同期参与护理伦理学线上授课的105名护生,教学由相同老师进行授课。
1创新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问题意识,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和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种人才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坚持不懈,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新人才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创新意识:要有好奇心和对事物的敏感性,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敢于批判,勇于揭开事物的“冰山现象”,这是创新的动力。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基础之上,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应用实践新领域的能力,发明开创新世界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精神:创新的过程是曲折的,目标的完成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能经受住任何失败的考验和多次重复的枯燥,具备创新的责任感,具有献身科学的意志。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创新的保证。
2医学创新人才的特征
医学是建立在大量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它继承了人类几千年来对疾病、健康的认识,医学历史上某些时期的飞跃至今都能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完美地体现。医学又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它的探索手段不断加强,它的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它的应用实践不断完善。医学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
2•121世纪医学发展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自我反思的深入,21世纪的医学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形象从“头”塑造
“打铁首先得本身硬”,要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首先要塑造学生的领头人———医类教师自己的形象。因为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抹微笑,每一缕情感,都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震撼力,甚至左右学生的一生。一次,一位酷爱吉他的同学在自习课上居然自我陶醉起来,正途经班级门口的我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把他叫到前面,严加斥责,一不小心弄坏了他的吉他。后来,从该同学那中得知它的来之不易:这把吉他是他的挚友在与歹徒的搏斗中牺牲后,留给他的。我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为了减少心中的内疚,第二天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深刻的检讨,并送给他一把崭新的吉他和一张发自肺腑的卡片:你是一个多才多艺又重感情的孩子,希望你能永葆你的个性,发挥你的特长,也真诚地希望这把吉他能减少对你的伤害。此生泪流满面。吉他事件之后,我认识到: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狂风暴雨好得多。我也认识到: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又要具有坦荡的胸怀、良好的个性,更要具有高尚的灵魂和完美的人格,要成为真的楷模,善的使者,美的化身。
二、自信在“赏识”中建立
“失败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在赏识教育被逐渐推崇的今天,我们更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教育学生。一次课上,一名被班主任多次训导、学习不用心、好动贪玩的学生竟然频举七次手发言,这着实让我惊讶。课后交流才知道原因只有一个:我在提问时一视同仁,他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了重视,没有像在其他课堂上那样被冷落和批评。“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只要教师能在学生中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就不会有不要求进步的学生。
三、意志在“挫折”中磨砺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尊处优,成长的过程中无需思考,一路鲜花、一路被爱包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的耐挫力,也还要关注几点:一是学生受挫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再一起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再面对这种挫折的时候也就不会在情绪上有太大的起伏了。二是学生受挫时,要让他们感到希望和力量。不管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教师都要永远站在学生的身边,接受他、爱他。最好的耐挫教育,除了陪伴学生面对挫折之外,更重要的树立一种失败后重新尝试的心态,培养一种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对于教师来讲,帮助学生在挫折中磨砺意志,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