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知识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高职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内涵
知识产权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中特殊的一种。知识产权意识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质,由于知识储备、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阅历不同,人们所具有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高职学生这一单一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有所不同。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受各方面的影响,课堂教育、学校文化、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等都能影响高职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高职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可以表述为高职学生群体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换言之,高职学生应当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我们完善知识产权保障,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则是这一保护体系的根基。唯有从意识上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
2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2.1科技创新的需要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学会用知识转化为经济力量是现代经济竞争中的杀手锏。技术的革新创造,需要良好的知识保护制度,更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就高职院校这一特殊环境而言,是产、学、研三者巧妙结合的重要科技基地,能够将研究课题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能投入市场,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显然,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如能在高职教育中融入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结合不同学科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合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意识的高职学生,那当他们走向各种工作岗位,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的同时还知道如何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将在知识经济竞争的洪流中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2.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就现阶段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来说,知识产权意识更显得重要。很多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很丰富,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利用《专利法》、《著作权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待提高。并不是说他们不愿意去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水平,而是,面对知识产权法这样晦涩的语言,他们显得无从下手。在教学安排上没有相关的课程,而自学又很有难度,他们渴望通过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并能够更加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的内容
一、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1.知识管理理论。斯克姆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应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知识本身的管理,即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管理。野中郁次郎将知识的特性(隐性和显性)与知识创新主体结合,提出了SECI组织知识创新螺旋模型。该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划分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个模式,反映了组织知识创新的动态特征和创新的全过程。知识社会化是隐性知识之间通过共享手段转化成新的隐性知识;知识外在化是通过言语和行为等手段将隐形知识表现出来,形成显性知识;知识组合化是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显性知识;知识内在化是通过学习等手段将显性知识变成自己的隐性知识。第二种是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体现知识线性价值链,其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表示、共享、应用、创新以及存储等几个环节。
2.系统设计思路。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系统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符合“省级管理部门-试点县区-试点学校-试点班级”四级知识主体的要求。
(2)符合项目信息采集、项目活动计划、项目过程监控、项目成果总结四个环节的知识管理需求。
(3)符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获取、表示、存储和共享的特点。其中,从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角度来设计,针对知识获取,拟收集项目基础数据、教师和学生能力状态数据,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通知、方案、活动人员名单或总结报告等数据文档,再进行归类整理,提供搜索,形成可用的、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和知识;针对知识存储,规定统一的数据结构和规范,利用数据库对适用性知识进行存储,便于相互交流借鉴;针对知识共享,遴选推荐优秀案例或总结报告,推送至前台门户网站,将存储的知识分享给项目参加人员,并构建邮件系统和异步交流论坛,促进项目参加人员分享显性和隐性知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将我院40名护士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名,均为女性。A组护士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34.2±2.3)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名,大专12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0名。B组护士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34.0±2.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名,大专13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9名。两组护士在文化程度、职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教育、职业安全知识学习等,一般是通过晨会形式开展。B组护士在A组的基础上行职业安全健康与艾滋病防护知识宣传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艾滋病防护知识教育: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及专业知识考核,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性质、传播途径)、防治方法、态度(对患者、对职业、对相关行为)等内容,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护士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知晓护士侧重艾滋病深层知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对部分了解护士则给予艾滋病防护等知识教育;对不了解的护士,则行理论和实践结合、一对一指导等干预。②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职业安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学习,让护士认识到艾滋病防护的重要性,进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操作、消毒管理等制度,避免感染艾滋病。同时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及时上报,对症处理。两组护士教育均维持半年。
1.3观察指标
一、掌握知识点,搭建牢固的知识体系
《食品添加剂》课程中讲授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食品中要加入防腐剂?原因是可以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那么食品变质因素有哪些呢?有微生物和食品自身生理生化反应两个方面因素。微生物因素又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三方面。食品自身生理生化反应又包括食品氧化等因素。把一个苹果切开,苹果果肉的颜色会由白色变为褐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变“锈”。苹果果肉为什么会变为褐色?原因就是苹果果肉里含有多酚氧化酶,它们在空气的作用下,将果肉中的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所显现出来的褐色,就使果肉呈现出褐色。讲解这个问题,必须对这个知识点中所有相关知识都熟悉掌握。如果教师没有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很难讲好这门课。所以,在讲授任何一门课程之前,要搭建好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二、科学的内容通俗化
《食品营养学》中讲授这样一种观点,使用节食的方法减肥法相当于自杀。这是什么机理呢?这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间的功能所决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三大供能营养素,人体的能量大部分由它们供应。人体在能量消耗时,首先消耗碳水化合物,然后是蛋白质,最后是脂肪,也就是说只有在消耗掉部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后人体才会消耗脂肪,才能起到减肥的效果。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成分,很多重要的机体成分都是蛋白质。不吃饭,人体就会消耗掉蛋白质,对身体不好。对于这样一个知识点,本身是一些营养学知识,有些枯燥,如果能够使用通俗的话讲出来,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把人体比作房子,人体内的蛋白质就是搭成房子的木材,人活着就要保持体温,这要消耗能量,就像想让房子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就要在屋子里生一堆火,烧火的材料从哪里来?你吃饭,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就像你去外面捡了一些木头回来烧,你不吃饭就像把屋里的木头(蛋白质)取下来烧一样,有一天房子会垮掉,人体会出问题。借助这样的比喻,学生更容易理清三大供能营养素间的关系。把科学的知识、乏味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需要一定的授课技巧,要善于使用比喻等方法,使课程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通俗的语言幽默化
《食品营销学》的第一节课我是这样引入该课程的。什么是营销?营销就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现在,客户的需求是很高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怎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呢?你对待客户就要像追女朋友一样。女朋友想要什么,你满足了,你才能赢得女朋友的芳心。她喜欢“三高”--高个子,高学历,高收入。你身高一米八,大学毕业,年收入五十万,你能满足她吗?你可能说差不多,但我说不一定,因为这还要看你的情敌是什么情况,如果除了你以为还有五个人在追求她,五人中,身高最低一米九零,还有两米二的;学历最低硕士,还有是博士后的;年收入最低五百万,还有过亿的。现在你再判断你能追上吗?不能。营销也是一样,不仅要看客户的需求,也要看你竞争对手的实力。一个简单的比方介绍清了营销的本质以及营销各群体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幽默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这样讲,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应该会有大的提高。上课不是即兴演讲,幽默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幽默地讲好课,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推敲和钻研。
摘要: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
一教育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学术探讨文章,另一类是特殊研究报告。两类论文各具不同的特征。
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我国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是此类论文。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科学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论述轻叙述,重考证轻实证,重文献注释轻图表统计,重理论推理轻实践检验。
特殊研究报告大多是实证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包括教育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之所以称为“特殊论文”,是因为这些研究报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例如,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为:①报告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实验的结果;③讨论与结论;⑥参考资料。一般而言,实证性研究的文体结构严谨,表述规范,格式相对固定,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需经历一定的研究行动或研究实践才能完成。这类论文以检验假设、证实理论判断,或获得经验体会为主要特征。在行文上,一般先陈述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或假设,有关变量、研究过程和方法,然后,重点陈述研究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针对所得的研究结果,回答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是否达到研究目的、解决了研究问题,或陈述研究者的见解,也可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必须注意的是,对研究问题、变量、过程与方法的陈述,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要客观、平实,条理清楚;讨论问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阐析和评价;作结论应全面归纳、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