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知识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普遍性的失业;新的分配不公;社会经济系统的更大不稳定性等。对此,国家应积极干预,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知识经济将为知识社会并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系列准备。据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若干设想。

关健词:知识经济研究设想

农业经济时代产生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工业经济时代产生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为人类带来文明的新形态─知识文明。知识文明是一种比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更先进和更具现代性的文明形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知识文明,显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每一种文明既有其越性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知识文明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比,是一种进步,但其本身也是一种过渡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所以,当我们在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问题。

一、有可能产生的问题1.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及各个组成部分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这样从整体上会有利于推动知识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如科学与技术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都应当保持一个协调的关系。只有协调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快速健康的发展。知识体系的各部分及各学科之间本身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知识体系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成长过程。一般来说,思维分为“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概念思维”)与“非理性思维”(或称“形象思维”、“悟性思维”、“灵感思维”)。由于“理性思维”具有推理严谨、定量分析精密等特点,因此而产生的理性至上的思潮使“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但“理性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实际上,那些能一生保持其创造活力的科学家,都不仅具有发达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具有发达的“非理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又同一个的人文素质有直接的联系。“人文素质也可称文化素质,它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文汇报》1997年12月9日)自然科学家或工程师,他们的人文素质越高,必然思路越开阔、思想越活跃、感悟能力也越强,从而越能激发思维的创造能力,不断取得独创性的丰硕成果。所以,自然科学技术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科学而孤立的发展的,它需要从社会科学智慧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和精神力量。所以,知识体系的各学科之间及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协调均衡的发展,有可能会抑制知识体系整体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及水平。但知识体系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将起到核心要素的作用。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将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经济对知识也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力。而经济对知识的作用力对整个知识体系并不总是均匀的,其中作用力最强的是知识体系与经济结合的最紧密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知识体系中一部分知识的相对发达,而其它部分知识的相对不发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与经济联系更紧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与经济联系更紧密;科学与技术相比,技术与经济联系更紧密。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可能使人文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知识的生产相对不足。这是不恰当的。知识体系的健康和协调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生产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它有着更深远的作用,对人类自身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解决好知识体系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2.有可能面临普遍性的失业问题。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不同的。局部的效应有时与整体的效应是相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率先踏进知识经济门槛的国家将受益无穷。1997年5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埃克里·普利的文章,题目是《好得难以置信?》。文章说,目前美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是25年来最好的。人们寿命更长,呼吸的空气更干净,饮用的水更清洁,犯罪率直线下降。经济增长已持续七年,经济所有要素似乎都在密切配合。失业率低于5%,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消费者信心接近八年来的最高水平。80%的工人不担心失业,各阶层收入大幅度提高,最穷的人提高幅度最大。美国经济这些年持续增长并且出现“一高两低”现象,使得一些经济学家感到困惑不解。其实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在美国,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等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公式:经济增长的%=3/4(劳动增长的%)+1/4(资本增长的%)。他们将美国1948年~1984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代入公式进行核算,发现美国实际的经济增长大大地大于理论计算出来的增长。也就是说,实际的增长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大的多,大约多增长了66%。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额外增长的66%,来自科技和教育。也就是说在美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力,占2/3以上。但是,这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只所以能起到2/3的贡献,根源在于比较优势。因为在一国或几个国家率先拥有某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再加上知识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可出现经济持续增长并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现象。如果这些国家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住这种优势,则仍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高的就业率。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的逐渐缩小,比较优势效应将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机器排挤人的现象。知识经济将有着比工业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需要生产的人数会更少。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兴行业,但这些新兴行业并不能完全容纳从“夕阳行业”或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工人,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也有着高的生产率同时仅需要较少的人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将对人的知识和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岗位缺人与人缺岗位现象的解决较之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所以,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失业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失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具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失业有可能会上升为第一大社会问题。3.会产生新的分配不公现象。财富的分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分配取决于经济行为人所掌握的生产要素的重要与稀缺程度。新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成为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由此决定社会权力的中心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生产主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时决定了土地是最重要或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所以,这时谁掌握了土地所有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土地所有者成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最富有者。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货币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资本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马克思说,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所有者集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财富”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知识的拥有者将是社会的最富有者。这里不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按土地分配,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按资分配,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识分配,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是分配不公的不同表现形式。理想的社会运行机制应是各要素均能取得合理利润,而不是主要集中于一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不公问题必然最终会被一种更先进的财富分配形式所代替,但我们仍应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分配不公出现极端化。一旦分配不公走向极端化,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震荡,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这也是历史的教训。4.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首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能量越大,其破坏性也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系统,一旦运用不慎,有可能会造成比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更大的危害。计算机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犯罪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力提高到极高的水平,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核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人类的谨慎程度就应增加一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高科技领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科技领域具有高风险特征,所以,这时经济生活中的投资风险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这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不稳定性的一大因素。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从而也增大了危害性作用的范围。第四,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的深入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互相依赖,越来越相互间联系紧密,这为危害性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上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应引起人们非常谨慎的时代,人们应非常小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相应对策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防患于未然。1、加强国家干预,促进知识体系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市场领域,遵循的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以效益为中心。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了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的协调均衡发展,国家应加大对人文科学、基础所究等的投入;应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措施。国家干预的核心应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使得从事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的知识生产者能有足够的动力,这是最关健的。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从短期来看,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增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但从长期来看,比较优势的效应会逐渐减弱,尤其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来临,知识、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将日益突出。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是根本之举。为此,世界各国应联合行动,有规划、有组织的控制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更应特别重视。同时,要注重提高人口质量。要改革教育制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要提倡终身教育,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提高。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开辟一些新的就业领域,同时应注意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3、应不断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制度,但分配制度对生产制度又具有反作用。合理的分配制度将对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向知识要素倾斜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身要求。一定程度倾斜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如封建社会分配向地主倾斜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向资本倾斜一样,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倾斜过度,则会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合理的分配制度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为此,⑴要探索改革税收体系,增强累进功能;⑵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⑶要建立健全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立法,如知识产权法等;⑷要防止知识完全垄断现象的出现;⑸要注意保护非知识生产者的合法权益。4、要健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更大不稳定性的时代,为此,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意义特别重大。对此,笔者认为:⑴在知识生产和应用上应持谨慎态度;⑵建立健全知识生产和应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以防不测;⑷加大对知识生产者和应用者的规范教育力度;⑸健全惩治规则。

三、若干设想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既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也是一种过渡形态。1、知识经济应向知识社会过渡。这里的知识社会概念不同于1993年美国学者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知识社会概念,他们说的知识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里笔者将知识社会看成是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不仅包括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而且知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运行状态体现为高度“知识化”。知识经济为知识社会的到来将提供各方面的准备: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知识和有知识的人;⑵为社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力。2、如果我们将知识社会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共产主义可能就是知识社会的高级阶段。3、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现状,未来共产主义可能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⑴生产是极度有效率的;⑵流通是极有效率的;⑶分配不再是单纯的按资分配或是按劳或按知识分配,而是各参于生产的诸要素平等的按贡献分配;⑷社会经济运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⑸人类普遍知识化,具有高素质;⑹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系统,能防止任何不测事件,能预先将社会不稳定状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⑺由于仍然会存在个人违犯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况,所以惩治规则仍然存在,并且是高效率的;⑻公有与私有不再严格区分,而是财产的不同权利互相交溶,互相归属,产权既是清晰的,又是不清晰的;⑼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将体现为高度计划基础上的市场化和高度市场基础上的计划化,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都达到了精致的水平;⑽人类本身的许多弱点将被极大地克服,并被制约在合理的限度内;⑾人类将更多的注重人类自身的完善,将更注重于精神家园的建设;⑿国家仍然存在,但国家的职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单个国家将与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⒀由于生产率极高,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将占小头,消费将占大头,整个社会总体上是一种属于消费型的社会;⒁具有高度组织效率,很多人将完全听命于机器;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将进入一种超稳状态。

点击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普遍性的失业;新的分配不公;社会经济系统的更大不稳定性等。对此,国家应积极干预,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知识经济将为知识社会并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系列准备。据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若干设想。

关健词:知识经济研究设想

农业经济时代产生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工业经济时代产生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为人类带来文明的新形态─知识文明。知识文明是一种比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更先进和更具现代性的文明形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知识文明,显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每一种文明既有其越性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知识文明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比,是一种进步,但其本身也是一种过渡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所以,当我们在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问题。

一、有可能产生的问题1.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及各个组成部分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这样从整体上会有利于推动知识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如科学与技术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都应当保持一个协调的关系。只有协调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快速健康的发展。知识体系的各部分及各学科之间本身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知识体系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成长过程。一般来说,思维分为“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概念思维”)与“非理性思维”(或称“形象思维”、“悟性思维”、“灵感思维”)。由于“理性思维”具有推理严谨、定量分析精密等特点,因此而产生的理性至上的思潮使“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但“理性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实际上,那些能一生保持其创造活力的科学家,都不仅具有发达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具有发达的“非理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又同一个的人文素质有直接的联系。“人文素质也可称文化素质,它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文汇报》1997年12月9日)自然科学家或工程师,他们的人文素质越高,必然思路越开阔、思想越活跃、感悟能力也越强,从而越能激发思维的创造能力,不断取得独创性的丰硕成果。所以,自然科学技术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科学而孤立的发展的,它需要从社会科学智慧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和精神力量。所以,知识体系的各学科之间及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协调均衡的发展,有可能会抑制知识体系整体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及水平。但知识体系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将起到核心要素的作用。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将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经济对知识也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力。而经济对知识的作用力对整个知识体系并不总是均匀的,其中作用力最强的是知识体系与经济结合的最紧密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知识体系中一部分知识的相对发达,而其它部分知识的相对不发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与经济联系更紧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与经济联系更紧密;科学与技术相比,技术与经济联系更紧密。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可能使人文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知识的生产相对不足。这是不恰当的。知识体系的健康和协调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生产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它有着更深远的作用,对人类自身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解决好知识体系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2.有可能面临普遍性的失业问题。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不同的。局部的效应有时与整体的效应是相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率先踏进知识经济门槛的国家将受益无穷。1997年5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埃克里·普利的文章,题目是《好得难以置信?》。文章说,目前美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是25年来最好的。人们寿命更长,呼吸的空气更干净,饮用的水更清洁,犯罪率直线下降。经济增长已持续七年,经济所有要素似乎都在密切配合。失业率低于5%,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消费者信心接近八年来的最高水平。80%的工人不担心失业,各阶层收入大幅度提高,最穷的人提高幅度最大。美国经济这些年持续增长并且出现“一高两低”现象,使得一些经济学家感到困惑不解。其实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在美国,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等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公式:经济增长的%=3/4(劳动增长的%)+1/4(资本增长的%)。他们将美国1948年~1984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代入公式进行核算,发现美国实际的经济增长大大地大于理论计算出来的增长。也就是说,实际的增长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大的多,大约多增长了66%。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额外增长的66%,来自科技和教育。也就是说在美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力,占2/3以上。但是,这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只所以能起到2/3的贡献,根源在于比较优势。因为在一国或几个国家率先拥有某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再加上知识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可出现经济持续增长并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现象。如果这些国家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住这种优势,则仍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高的就业率。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的逐渐缩小,比较优势效应将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机器排挤人的现象。知识经济将有着比工业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需要生产的人数会更少。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兴行业,但这些新兴行业并不能完全容纳从“夕阳行业”或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工人,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也有着高的生产率同时仅需要较少的人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将对人的知识和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岗位缺人与人缺岗位现象的解决较之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所以,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失业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失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具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失业有可能会上升为第一大社会问题。3.会产生新的分配不公现象。财富的分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分配取决于经济行为人所掌握的生产要素的重要与稀缺程度。新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成为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由此决定社会权力的中心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生产主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时决定了土地是最重要或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所以,这时谁掌握了土地所有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土地所有者成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最富有者。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货币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资本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马克思说,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所有者集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财富”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知识的拥有者将是社会的最富有者。这里不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按土地分配,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按资分配,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识分配,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是分配不公的不同表现形式。理想的社会运行机制应是各要素均能取得合理利润,而不是主要集中于一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不公问题必然最终会被一种更先进的财富分配形式所代替,但我们仍应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分配不公出现极端化。一旦分配不公走向极端化,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震荡,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这也是历史的教训。4.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首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能量越大,其破坏性也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系统,一旦运用不慎,有可能会造成比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更大的危害。计算机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犯罪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力提高到极高的水平,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核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人类的谨慎程度就应增加一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高科技领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科技领域具有高风险特征,所以,这时经济生活中的投资风险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这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不稳定性的一大因素。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从而也增大了危害性作用的范围。第四,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的深入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互相依赖,越来越相互间联系紧密,这为危害性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上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应引起人们非常谨慎的时代,人们应非常小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相应对策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防患于未然。1、加强国家干预,促进知识体系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市场领域,遵循的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以效益为中心。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了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的协调均衡发展,国家应加大对人文科学、基础所究等的投入;应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措施。国家干预的核心应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使得从事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的知识生产者能有足够的动力,这是最关健的。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从短期来看,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增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但从长期来看,比较优势的效应会逐渐减弱,尤其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来临,知识、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将日益突出。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是根本之举。为此,世界各国应联合行动,有规划、有组织的控制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更应特别重视。同时,要注重提高人口质量。要改革教育制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要提倡终身教育,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提高。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开辟一些新的就业领域,同时应注意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3、应不断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制度,但分配制度对生产制度又具有反作用。合理的分配制度将对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向知识要素倾斜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身要求。一定程度倾斜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如封建社会分配向地主倾斜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向资本倾斜一样,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倾斜过度,则会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合理的分配制度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为此,⑴要探索改革税收体系,增强累进功能;⑵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⑶要建立健全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立法,如知识产权法等;⑷要防止知识完全垄断现象的出现;⑸要注意保护非知识生产者的合法权益。4、要健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更大不稳定性的时代,为此,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意义特别重大。对此,笔者认为:⑴在知识生产和应用上应持谨慎态度;⑵建立健全知识生产和应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以防不测;⑷加大对知识生产者和应用者的规范教育力度;⑸健全惩治规则。

三、若干设想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既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也是一种过渡形态。1、知识经济应向知识社会过渡。这里的知识社会概念不同于1993年美国学者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知识社会概念,他们说的知识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里笔者将知识社会看成是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不仅包括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而且知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运行状态体现为高度“知识化”。知识经济为知识社会的到来将提供各方面的准备: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知识和有知识的人;⑵为社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力。2、如果我们将知识社会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共产主义可能就是知识社会的高级阶段。3、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现状,未来共产主义可能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⑴生产是极度有效率的;⑵流通是极有效率的;⑶分配不再是单纯的按资分配或是按劳或按知识分配,而是各参于生产的诸要素平等的按贡献分配;⑷社会经济运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⑸人类普遍知识化,具有高素质;⑹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系统,能防止任何不测事件,能预先将社会不稳定状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⑺由于仍然会存在个人违犯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况,所以惩治规则仍然存在,并且是高效率的;⑻公有与私有不再严格区分,而是财产的不同权利互相交溶,互相归属,产权既是清晰的,又是不清晰的;⑼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将体现为高度计划基础上的市场化和高度市场基础上的计划化,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都达到了精致的水平;⑽人类本身的许多弱点将被极大地克服,并被制约在合理的限度内;⑾人类将更多的注重人类自身的完善,将更注重于精神家园的建设;⑿国家仍然存在,但国家的职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单个国家将与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⒀由于生产率极高,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将占小头,消费将占大头,整个社会总体上是一种属于消费型的社会;⒁具有高度组织效率,很多人将完全听命于机器;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将进入一种超稳状态。

点击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普遍性的失业;新的分配不公;社会经济系统的更大不稳定性等。对此,国家应积极干预,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知识经济将为知识社会并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系列预备。据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若干设想。

关健词:知识经济研究设想

农业经济时代产生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工业经济时代产生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为人类带来文明的新形态─知识文明。知识文明是一种比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更先进和更具现代性的文明形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知识文明,显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每一种文明既有其越性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知识文明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比,是一种进步,但其本身也是一种过渡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所以,当我们在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问题。

一、有可能产生的问题1.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及各个组成部分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这样从整体上会有利于推动知识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如科学与技术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都应当保持一个协调的关系。只有协调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快速健康的发展。知识体系的各部分及各学科之间本身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知识体系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成长过程。一般来说,思维分为“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概念思维”)与“非理性思维”(或称“形象思维”、“悟性思维”、“灵感思维”)。由于“理性思维”具有推理严谨、定量分析精密等特点,因此而产生的理性至上的思潮使“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但“理性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实际上,那些能一生保持其创造活力的科学家,都不仅具有发达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具有发达的“非理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又同一个的人文素质有直接的联系。“人文素质也可称文化素质,它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文汇报》1997年12月9日)自然科学家或工程师,他们的人文素质越高,必然思路越开阔、思想越活跃、感悟能力也越强,从而越能激发思维的创造能力,不断取得独创性的丰硕成果。所以,自然科学技术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科学而孤立的发展的,它需要从社会科学聪明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和精神力量。所以,知识体系的各学科之间及各组成部分假如不能协调均衡的发展,有可能会抑制知识体系整体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人类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及水平。但知识体系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将起到核心要素的作用。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将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经济对知识也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力。而经济对知识的作用力对整个知识体系并不总是均匀的,其中作用力最强的是知识体系与经济结合的最紧密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知识体系中一部分知识的相对发达,而其它部分知识的相对不发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与经济联系更紧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与经济联系更紧密;科学与技术相比,技术与经济联系更紧密。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可能使人文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知识的生产相对不足。这是不恰当的。知识体系的健康和协调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生产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它有着更深远的作用,对人类自身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解决好知识体系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2.有可能面临普遍性的失业问题。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不同的。局部的效应有时与整体的效应是相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率先踏进知识经济门槛的国家将受益无穷。1997年5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埃克里·普利的文章,题目是《好得难以置信?》。文章说,目前美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是25年来最好的。人们寿命更长,呼吸的空气更干净,饮用的水更清洁,犯罪率直线下降。经济增长已持续七年,经济所有要素似乎都在密切配合。失业率低于5%,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消费者信心接近八年来的最高水平。80%的工人不担心失业,各阶层收入大幅度提高,最穷的人提高幅度最大。美国经济这些年持续增长并且出现“一高两低”现象,使得一些经济学家感到困惑不解。其实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在美国,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等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公式:经济增长的%=3/4(劳动增长的%)+1/4(资本增长的%)。他们将美国1948年~1984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代入公式进行核算,发现美国实际的经济增长大大地大于理论计算出来的增长。也就是说,实际的增长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大的多,大约多增长了66%。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额外增长的66%,来自科技和教育。也就是说在美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力,占2/3以上。但是,这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只所以能起到2/3的贡献,根源在于比较优势。因为在一国或几个国家率先拥有某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再加上知识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可出现经济持续增长并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现象。假如这些国家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住这种优势,则仍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高的就业率。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的逐渐缩小,比较优势效应将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机器排挤人的现象。知识经济将有着比工业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需要生产的人数会更少。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兴行业,但这些新兴行业并不能完全容纳从“夕阳行业”或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工人,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也有着高的生产率同时仅需要较少的人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将对人的知识和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岗位缺人与人缺岗位现象的解决较之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所以,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失业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失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具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失业有可能会上升为第一大社会问题。3.会产生新的分配不公现象。财富的分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分配取决于经济行为人所把握的生产要素的重要与稀缺程度。新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成为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由此决定社会权力的中心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生产主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时决定了土地是最重要或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所以,这时谁把握了土地所有权,谁就把握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土地所有者成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最富有者。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货币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资本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马克思说,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所有者集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财富”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知识的拥有者将是社会的最富有者。这里不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按土地分配,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按资分配,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识分配,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是分配不公的不同表现形式。理想的社会运行机制应是各要素均能取得合理利润,而不是主要集中于一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不公问题必然最终会被一种更先进的财富分配形式所代替,但我们仍应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分配不公出现极端化。一旦分配不公走向极端化,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震荡,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这也是历史的教训。4.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首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能量越大,其破坏性也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系统,一旦运用不慎,有可能会造成比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更大的危害。计算机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犯罪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力提高到极高的水平,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核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人类的谨慎程度就应增加一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高科技领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科技领域具有高风险特征,所以,这时经济生活中的投资风险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这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不稳定性的一大因素。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从而也增大了危害性作用的范围。第四,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的深入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互相依靠,越来越相互间联系紧密,这为危害性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上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应引起人们非常谨慎的时代,人们应非常小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相应对策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防患于未然。1、加强国家干预,促进知识体系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市场领域,遵循的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以效益为中心。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了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的协调均衡发展,国家应加大对人文科学、基础所究等的投入;应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措施。国家干预的核心应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使得从事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的知识生产者能有足够的动力,这是最关健的。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从短期来看,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增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但从长期来看,比较优势的效应会逐渐减弱,尤其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来临,知识、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将日益突出。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是根本之举。为此,世界各国应联合行动,有规划、有组织的控制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更应非凡重视。同时,要注重提高人口质量。要改革教育制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要提倡终身教育,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提高。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开辟一些新的就业领域,同时应注重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3、应不断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制度,但分配制度对生产制度又具有反作用。合理的分配制度将对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向知识要素倾斜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身要求。一定程度倾斜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如封建社会分配向地主倾斜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向资本倾斜一样,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假如倾斜过度,则会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合理的分配制度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为此,⑴要探索改革税收体系,增强累进功能;⑵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⑶要建立健全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立法,如知识产权法等;⑷要防止知识完全垄断现象的出现;⑸要注重保护非知识生产者的合法权益。4、要健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更大不稳定性的时代,为此,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意义非凡重大。对此,笔者认为:⑴在知识生产和应用上应持谨慎态度;⑵建立健全知识生产和应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以防不测;⑷加大对知识生产者和应用者的规范教育力度;⑸健全惩治规则。

三、若干设想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既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也是一种过渡形态。1、知识经济应向知识社会过渡。这里的知识社会概念不同于1993年美国学者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知识社会概念,他们说的知识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里笔者将知识社会看成是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不仅包括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而且知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运行状态体现为高度“知识化”。知识经济为知识社会的到来将提供各方面的预备: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知识和有知识的人;⑵为社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力。2、假如我们将知识社会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共产主义可能就是知识社会的高级阶段。3、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现状,未来共产主义可能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⑴生产是极度有效率的;⑵流通是极有效率的;⑶分配不再是单纯的按资分配或是按劳或按知识分配,而是各参于生产的诸要素平等的按贡献分配;⑷社会经济运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⑸人类普遍知识化,具有高素质;⑹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系统,能防止任何不测事件,能预先将社会不稳定状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⑺由于仍然会存在个人违犯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况,所以惩治规则仍然存在,并且是高效率的;⑻公有与私有不再严格区分,而是财产的不同权利互相交溶,互相归属,产权既是清楚的,又是不清楚的;⑼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将体现为高度计划基础上的市场化和高度市场基础上的计划化,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都达到了精致的水平;⑽人类本身的许多弱点将被极大地克服,并被制约在合理的限度内;⑾人类将更多的注重人类自身的完善,将更注重于精神家园的建设;⑿国家仍然存在,但国家的职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单个国家将与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⒀由于生产率极高,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将占小头,消费将占大头,整个社会总体上是一种属于消费型的社会;⒁具有高度组织效率,很多人将完全听命于机器;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将进入一种超稳状态。

点击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1、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智能化

因而它是生产力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社会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升级换代为形式的不断智能化规律,反映了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一般结果,反映了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的的发展过程。这一趋势和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①是“自然的人化”阶段,即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利用各种物质手段武装自己,以增强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这一般结果是人类创造了以农业和工业经济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使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先后进入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②是“人的自然化”阶段,即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长期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改进,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的本质并掌握了自然运动变化的法则,并把这些认识抽象和内化为人的智力和知识等本质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塑造,使人的本质日益丰富和完善,行为更加合乎客观规律,自身能力更加全面强大,能够在自然面前有更大的自由,能够日益削弱自然因素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制约,能够按照人类的积极目的去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一过程的一般结果是人们在物质经济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力上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生产力阶段。此时,物质财富的增长,主要不是靠增加资源、劳动、资本和场地,而是靠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的作用,带动物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日益丰富多样的社会必需品(物质的和精神的)。

2、知识经济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必然

据OECD发表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①所谓“知识”,它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从有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一天起,知识便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存在。在人类社会自然界获取生存必需品的竞争中,人类经济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形态。然而,哪种经济型态能缺得了知识呢?如农业经济讲究“适时播种”,“适时”就是知识,没有这种知识,错过了节气,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工业经济更是如此,瓦特发明得蒸汽机,以及后来发明得珍妮纺纱机和电动机,使人类的体力得以延伸和解放,带来了我们当今正在享用的工业经济文明,这种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最尖端的知识结晶。谁都可以认识到,在以往的这些经济形态中,经济形态越发展,所需的知识就越多,知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量变引起质变,终于会到达比任何其他要素,如海洋、土地、森林、矿藏、工厂、机器设备、货币(资本)等都更为重要的这样一个转折点,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3、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

点击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优化

摘要: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内涵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报酬速增性与过减性、个体性与群体性、有序性与无序性、则性与柔性、流动性与非流动性、自主性与控制性的矛盾入手,提出了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并就知识生产组织主体的安排及网络型组织不同于功能型组织的特.杰作了阐述。顺应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的特殊矛盾入手,探索性地提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揭示知识经济组织架构的基本特点。

一、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矛盾的特殊性

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穆尼在与艾伦·赖莱合著的《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从形式的意义上讲,组织就意味着秩序”,“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为了达到某种的目标的形式”。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巴塞尔在其所著的《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中把组织界定为“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概而言之,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序地结合起来的整体。

作为组织,必然具有目的性、系统性、有序性与有机性。目的性,是说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系统性,是说组成组织的各个元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序性,是说组织内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与时间顺序的;有机性,是说为了协调组织的活动,必然存在着担负不同职责的职能部门的分化,这就类似于人体的各个器官,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彼此贯通,密切配合。知识经济组织作为组织无疑具有组织的一般规定性,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又必然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活动的矛盾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在以保密、专利权、特许权等方式对知识要素(仅限于应用性知识)作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场合,产权人通过知识的使用通常能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知识的内部经济性。这种内部经济性无疑与专利权等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相关。之所以要作此类产权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知识生产的有效的激励机制。然而,就知识的公共性消费可以拓展知识的作用范围,增加知识的使用价值,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而言,知识又应该是共享的,不应该为私人、少数人所垄断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源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同时为众多人共同消费的性质。知识的内部结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内部经济性的增强,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减弱;内部经济性的减弱,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增强。非知识性资源(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除外)则不相同,其消费本质上是排他的、竞争的,不可能在为某人使用的同时,又供其他人所使用。非知识性资源的消费,除给产权人带来经济效益以外,尽管也可能会使非产权人获得相关效益,但这种相关效益只是间接的外部经济性,而不是直接的外部经济性。由于知识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源于非公有产权安排所赋予知识的消费排他性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消费非排他性的矛盾,因而,也可将其称之为知识消费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的矛盾。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