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导论文

职业教导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职业教导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教导论文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述职报告

因为爱,我愿意奉献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以《中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天职。

在少先队工作中,实施德育工作。我平时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言行中受到熏陶。要求学生做的事,我身体力行。曾经教一年级时,学生年龄较小,在家娇生惯养,不爱劳动,学期开学初学生轮流值日时,有的学生不扫地,说不会扫,但我没有责怪学生,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带着学生去扫,教他们去扫,也许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绝大多数孩子按照值日制度进行规范地值日。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和校园内到处是杂物,我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教导,要求各班开展“弯腰行动”,要求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先做起,同时在学校里走路时看到杂物,我亲自捡起放入垃圾箱,在这样的言行熏陶之下,同学们纷纷将纸放入纸篓,有的学生不注重将纸屑扔在地上,马上就有人指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班上有的学生时常迟到,天天早上我6点左右到校,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迟到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养成了按时上学,不迟到的良好习惯。我就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平凡的小事中,教导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平时我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班上有一名叫丁俊杰的学生,在学习上作业拖拉,甚至不做,上课也有不守纪律的行为。但这位学生性格很直,活泼、爱劳动、爱赞赏。我在深入了解情况后,不是直接批评他,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正面教导他,引导他,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和他谈心,问他:“为什么作业不交?”这位学生很真诚地吐露出实情:作业有的不会做,爱面子,怕老师批评他,同学们嘲笑他。我真诚地告诉他:“学习不懂的问题问我,我帮助你。”后来这位学生在关心和教导下,逐渐树立了信心,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其他行为方面表现得也比较规范,期中考试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我针对他的进步,在班上特意表扬了他,他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兴奋,经过一段时间,这位学生不仅爱学习,上课还能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能够关心集体,自觉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最后的毕业测试中取得了满足学的习成网绩。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慈善一日捐”的活动。倡议学生捐出一天的零花钱,帮助困难的人。清明节,要求各班开展“学习烈士精神”的主题会,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导学生要珍惜这个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把祖国建造得更加美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平时要求各班长期保持劳动教导,教导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幸福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来的,劳动最光荣,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教导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良好品德。

对于学困生我从不嫌弃,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班上找学习好的同学给他们当师傅,团结他们使他们不孤单,把学生分成“三人行”学习小组,让成绩好的帮助学困生。我在放学时再把他们留下,把当天学的知识再讲一遍,进行查漏补缺。对特差的学生,我利用星期天主动上门为他们补课。如张敏、吕胜通过补差,都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点击阅读全文

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0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含经济学的知识,又包含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备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建模并通过计量软件对模型求解,然后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中存在的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课程于20世纪80年引入中国,成为经济管理专业类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虽然,通过国内学者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努力,《计量经济学》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笔者以新疆工程学院《计量经济学》为例,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现状

《计量经济学》是新疆工程学院针对能源经济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总学时是48学时,包含38学时的理论课程和10学时的实验课程。本课程以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为研究主体,以经济理论与经济数据为研究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经济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并学会运用经济知识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实践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量软件进行经济计量分析,例如曲线拟合、普通最小二乘(OLS)估计、系统广义矩(SGMM)估计等。《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分为6个章节:第一章导论,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厘清《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内容体系、基本概念等、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OLS估计的数学推导过程,掌握参数估计、拟合优度的度量、估计系数的假设检验等,并且通过计量分析理解计量模型背后的经济意义。第三章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区间估计、模型预测等,让学生能够针对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解释经济模型背后的经济意义。第四章多重共线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的后果、识别并检验估计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第五章异方差,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异方差、异方差的后果、识别并检验估计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并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第六章自相关。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相关、自相关的后果、识别并检验估计模型中的自相关问题,并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对策

2.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海德格尔人和事

向一颗星前行-一唯此一星

——海德格尔《来自思的经验》

说起海德格尔,我先引用舍汉的一段话:

马丁·海德格尔也许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从许多方面看,他是个没有生平事纪的人。有一次他讲授亚里士多德,开场便说:“他生出来,他工作,他死了”。讲起海德格尔恐怕也差不多。他1889生于德国西南部,除了在马堡工作五年之外,一生都在西南部从事他的工作,1976年5月26日在那里去世。然而,在这八十六年扎他的思想震撼了整个哲学界。海德格尔的生平事纪和他的思想历程其实就是一回事。他自始至终生活在他的思想中。所以,真正值得一写的传纪,只能是一部哲学传记,标出他思想的未源与发展。1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梅斯基尔希是黑森林东沿的一个农村小镇。海德格尔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就在这个小镇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他的母亲也是天主教徒。

海德格尔14岁那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舶牧师职业作准备。他在那里读了三年(1903一1906)后,转到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了三年学(1906一1909年)。海德格尔后来说,他在这六年里学到了对他终生极有价值的一切。他在这六年里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他在这段时间培养起对诗人荷尔德林的兴趣,这位诗人的诗句将贯穿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后来的弗莱堡大主教)康拉德·格略勃,给他带来一本书。那是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意义)。这本书启发了海德格尔的毕生哲学事业。

点击阅读全文

西方政治哲人管理哲学

为什么“前苏格拉底哲学”竟能不涉政治哲学,而苏格拉底本人则从哲人转变为政治哲人,这是所谓“苏格拉底问题“的题中之义。苏格拉底从蒂欧提玛那里得知爱欲的秘密时似乎还太年轻,…苏格拉底本人日后的一个深刻转变是从少年式地鄙视政治和道德事务、鄙视人事和人,转向成熟地关心政治和道德事务、关心人事和人。

列奥.施特劳斯

一、引言

二、现代性与“历史观念”的问题

三、施特劳斯在美国

四、施特劳斯、自由主义、后现代

点击阅读全文

外国哲学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多重理论战略意义

法德哲学是欧陆土地上长成的两株思想奇葩。在西方思想史上,两国哲学思想始终以其各自独立的创造力量和独特的风格,在相互争争艳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为推动整个西方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德两国哲学,各自生长在不同的民族国土上,立足于两种相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基础,以各具特色的语言论述形式,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表达模式;但同时,由于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渊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文化,具有共同繁荣发展的强烈愿望,在长期曲折的演变中,特别是从启蒙运动开始,就积极地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双方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借鉴,为当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不仅输送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和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典范模式。

正因为这样,当代法德两国哲学的交流及其相互影响,不仅对于理解两国当代哲学的特征及其发展逻辑,而且,也对两国的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甚至对整个欧洲文化及思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法德两国,不仅在哲学界,而且,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在学术界之外,都对两国哲学的交流及其发展,给于充分的重视和研究。仅仅围绕这个题目而出版的论文和专著,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一百篇;而且,就研究的趋势而言,现在只能说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对此论题的研究者队伍,实际已经越出了法德两国学术界的范围,卷入了包括英美及世界各个国家的学者在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代法国哲学的创造精神及其伟大成果,已经引起哲学界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充分注意,人们在探究当代法国哲学的性质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在散发魅力的当代法国思想中,隐含着德国哲学的浓厚气息;那些在德国哲学中潜在的深刻思想,一旦被法国哲学家掌握和加以适当改造,就转变成为富有理论与实践双重威力的新哲学体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当代哲学史上,法德两国哲学的交流关系,同以往所呈现的历史表现形式相比,发生了新的有趣变化,显示了其特殊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和逻辑。这一重要现象对于正处于全球化和迫切寻求多元文化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论题。

在2002年春季的法国哲学会的年会上,刚刚上任的法国哲学会主席贝尔纳特·布尔乔亚(BernardBourgeois,1929-)教授,亲自主持了以《法国哲学及德国精神的启发:昨天与今天》(Laphilosophiefrançaiseetl’inspirationgermanique:hieretaujourd’hui)为主题的重要研讨会。年会邀请了研究德国哲学、特别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专家,尼斯大学哲学系教授雅尼柯(DominiqueJanicaud)进行主题发言。与会者在这场年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期望两国哲学能进一步展开相互借鉴和竞争,以便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视野中,发展和重建两国哲学和文化(参见Bulletindelasociétéfrançaisedephilosophie,juillet-septembre2002)。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