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职业教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
非专业职业素养是一种通用能力和必备人格,是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共同需要的素养。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能力素养和创新素养。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艺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都属于非职业素养的范畴。非专业职业素养需要通过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多途径、多方式共同培养。本文只研究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2与专业实践教育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是非专业素养培养的优良载体,学生在专业实践锻炼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挥着非专业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与专业实践相关的非专业素养,引导学生重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笔者专业实践教学,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奉献精神等;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如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如团队合作、安全意识、行为习惯、节约意识等;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设计
3.1以专业课程实践训练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形式有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以项目教学法实施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能较好培养学生非专业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结果,更强调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在学生之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每组进行项目实施总结并发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完成项目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一、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优势
1.1对于教师,多媒体素材数量庞大、包含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进行素材的使用。这些素材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自行制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职业院校,招收学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这些院校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扩大生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效果,学校的综合水平才能提高。
1.2在传统方式的教学中,课本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网络的共享性也让各个院校之间能够共享教学资源,资源数量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合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职业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和动手操作的部分,错综复杂,很难在口头上表达清楚,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这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只会听的一知半解。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就能开发方针的操作系统,让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进行实验,掌握这些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巧。
1.3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提高。教师能够结合现在新式教育的特点,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帮助。计算机和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而多媒体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交互式、协作式的学习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接受。
1.4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场所也是比较固定的,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主体地位,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和场所有了更多的选择,顺应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以及品德评价法。这六种方法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案例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同学是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还有一位同学则是受到家人的影响。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与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打乱老师的讲课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学生的坏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模仿。在教育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公式:五加二等于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星期在学校的五天中经过老师悉心的教育,学生能做的很好,然而随着周末在家庭与社会中模仿的不良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磨灭,这就是五加二原理。而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就明确提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做到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要求,因此,这启示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出发,更要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对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育内容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注意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职业教育的德育开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道德是立身之本,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赢得他人充分的信任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现代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企业培养“准员工”的职业学校必须在德育教学中对中职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教育,这也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为此,引导中职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形成优秀的品质。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远大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
(二)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体现
在每一个具体职业和岗位中,任何行业都有本行业的规范。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对社会承担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勤业,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谋求事业发展,勤奋开拓、求实创新,这是新时代对作为准“职业人”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德育教学的引导使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摈弃毕业后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高薪岗位而频繁“跳槽”的浮躁短视行为,养成爱岗敬业、注重技术积淀和职业发展的从业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无论将来从事任何职业,只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份付出才有一份回报,由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三)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切实做到专业开设依据市场需求、教学实践贴近岗位要求,严格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狠抓各教学实践环节,确保广大毕业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充分满足就业岗位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出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每次教学改革实践都抓住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实质,顺应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行业、企业肯定,学生、家长满意,社会反映良好,高职教育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兴旺。教学改革助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纵观贵州省的国家级“示范校”(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骨干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几所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的高职院校,他们无一不是“教改有方略、办学有特点”。
二、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理解
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悄然兴起,我们认为它必将会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改方向,理由如下。
1.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与以前的任务
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和冲突,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人”导向教改就是前两轮教改的延续和升华,“职业人”教改更加体现出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