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能实训

职业技能实训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职业技能实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技能实训

推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

摘要: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院校不断探索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提升教学效率。在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成果。本文从职业技能大赛与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联系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得到了社会企业的高度赞扬,不仅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增加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中职院校通过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而实现综合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实训教学是培养综合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对于会计实训教学来说,通过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将其作为会计实训教学的常规辅助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果。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联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为会计实训教学提供科学的成果检测方法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复杂性与细致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现金盘点、数据整理以及收发票据等会计技能,而且还需要他们能够认真、细心的对待相关工作,进而确保工作的质量[1]。而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以上能力,并且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成果。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拥有较高的专业性,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能够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以及主动参与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的手段,例如对大赛进行奖项设置,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取资金以及荣誉方面的奖励,并且还为其提供在企业进行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对会计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学习会计实训课程。

(二)实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指导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符合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企业与中职院校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渠道。

点击阅读全文

探求技能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1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通常具有行业示范的意义,赛项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涵盖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研究大赛题目,明确社会和企业对高职学生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在课程建设中,把技能大赛融入课程标准,将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作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将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教学方式从原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校企合作、参与开发项目,按照大赛标准进行实验实训,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学习先进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修订课程标准,使教学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相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了同步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有助于实现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2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是实际生产的再现,重点考核选手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先进工艺、技术的灵活运用。所以,技能大赛必须借助相关先进的设备、仪器仪表和比赛场所。为了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必需的实用操作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就必须接近生产实际。职业院校学校都努力加大实验实训室的投资力度,不断购置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仪表,改善实验实训室的硬件环境。有了这些先进实验实训设备的支撑,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职业技能大赛在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的同时,许多行业、企业会积极联系职业院校,从培养源头进行人才选拔。企业会提出合作意向,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提供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可以为行业提供社会培训考证,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

3职业技能大赛为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及职业技能搭建了平台

传统教学主要考核标准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比拼的是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随机应变能力等。这就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技能大赛这样的好项目,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大赛的指导教师,要视野开阔,善于钻研,勇于实践,创新思维,能够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相关专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技能大赛所涉及的各个专业范围都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培养教育理念。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知识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采用最新教法、练法,由知识组合型学习逐步转向专业、企业文化渗透性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时,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技能大赛还为各职业院校教师之间提供了技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及技能。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学业评价体系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问题

1.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主体过于单一。近几年,虽然有一些院校也在不断加大实践操作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可是评价标准过于简单,没有真正修订出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与岗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因此,未到达应有的效果。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要求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新的能力;既要熟悉本专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要求,也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调查显示,职业院校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长期脱离企业实际,大多数教师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2.学校评价与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一致。近几年的招聘会上发现,众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招聘人员不再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使用一套自订的标准考查学生的能力,学校评定的学生学业成绩对企业招聘而言,仅仅只是参考。对企业来说,他们重视的是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等。以上问题,成为影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发展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

1.具体含义。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推行以能力为核心,探索以学生课程考试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国家标准)鉴定结合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的“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

2.评价要素。(1)建立以计算机应用(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和课程考核结合形成的职业能力评价要素;(2)建立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以实训实习过程的操作能力、生产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考核要求,形成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要素;(3)通过企业调查、社会反馈形成的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要素。通过者三个评价要素的建立和完善,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评合一”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学生评价长效机制。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技能培训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加强高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我市率先振兴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现就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加快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我市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选、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竞赛、考核和奖励等。各级财政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技工院校的发展,并列入年初预算。对技工学校示范专业设置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二)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在我市主导或紧缺工种中选拔1000名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技术工人参加高技能人才集约培训。各级政府要对实施上述培训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支持。

点击阅读全文

数控技术双证融通

一、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质量标准构建

构建质量标准是实施“双证融通”的基础。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内容,并贯穿始终;要在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构成。而按照我国现行的职业标准体系,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仅是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从适用范围看,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对较窄,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大都是一个职业或工种特有的。取得其资格证书,只反映能力的一个方面。为了体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我们在制定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时,努力体现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四种能力,围绕四种能力来设置课程,使毕业生既具有特定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重组与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课程”开发

重组课程体系是实施“双证融通”的关键。高职教育必须在教学中能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真正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对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内涵上的涵盖关系或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我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教学内容,努力使课程设置体现职业化和实践化的特点。我院对“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根据职业岗位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培训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和高级的要求,讲解孔加工、面铣、外周铣、内槽铣、攻丝加工指令和加工方法,宏程序加工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完全衔接。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满足了技能鉴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需求。为保证“双证”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我们通过“产学合作”,吸收现场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分析的准确性与课程结构组建的科学性,保证了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三、建立以专业为主线、项目为结点、工作任务驱动的“双证”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证融通”的突破口。我们在机床维护模块中,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内容分成机床低压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系统原理与接口、伺服驱动技术和位置检测装置等项目,整个教学过程均安排在数控综合实验室的现场进行,讲、练、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又如,在加工中心职业资格认证环节,我们通过一系列项目式的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专门安排了加工中心基本操作、换刀、对刀、工件坐标系设定、设置刀具补偿、平面铣削、外轮廓铣削、内轮廓铣削、孔加工、攻丝和三维加工等项目。在整个综合实训环节中,我们将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全部过程,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投入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