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伦理教育

职业伦理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职业伦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伦理教育

高等法科生司法伦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法律工作者的数量和文化素质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我国法官的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6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19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法官达到51·4%;检察官的数量从1986年的9·7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12·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检察官达到44%;律师数量从1981年的8571人发展到2006年的13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律师达到70%。作为培养法律职业的后备军,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已经从1976年的8所上升到2006年的603所,每年大专以上法律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已经从改革开放前不足1000人发展到2005年超过10万人。

从而大大改变了缺乏足够的法律执业人员,已有的法律执业者文化素质低的状况,为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但与此同时,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严重违背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事件,诸如许霆案、李庄案以及多起法官腐败案件,这无形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职业队伍而言,精湛的法律知识和娴熟的法律经验更重要,还是高尚的法律职业伦理意识更重要?在我们思考造成法律人违法的原因时,除了从其职业后的种种因素外,其职业前接受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状况无疑与上述行为有着或多或少的抑制或催化作用。本文就此以准法律人(即获得正式法律职业资格之前正在接受高等法律教育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力图寻找破解的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法律职业队伍的整体伦理素养提供些许帮助。

二、目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司法伦理发展的趋势及成因分析

(一)发展趋势

1·去意识形态化

点击阅读全文

党校法学教育中法律伦理教育研究

摘要: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捍卫社会正义,并保障人权。在当代地方党校的教育中,法学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法学教育的核心是法律伦理教育,目前,很多地方党校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重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理念教育。本文针对目前地方党校法学教育中缺乏法律伦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强化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的措施,从而使地方党校的法学教育更加完善。

关键词:地方党校;法学教育;法律伦理;教育

在地方党校的法学教育中,法律伦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法律伦理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概念,很多关于法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属于法律伦理的范畴。法律伦理的内容比较宽泛,包含法律制度的伦理,法律从业者的行为伦理以及职业伦理,还有常人的一般伦理。对于法律人来说,他们的伦理性在于,捍卫社会的正义以及保障人权,法律伦理教育是地方党校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地方党校法学教育中法律伦理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地方党校法学教育没有将法律伦理教育设置成目标

我国地方党校在进行法学教育时,没有考虑到法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而是将其当作普通的地方党校教学的科目。在法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法律的社会功能、体系、相关的概念以及法律的实施效果,而没有注重对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忽略了法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地方党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属于政治教育,主要向政治的方向引导,与法律伦理教育并不相同。地方党校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时,还是侧重于对书面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思政耦合机制分析

摘要:当前国内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层次及专业学科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粗泛化、边缘化、理论化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深度调研工程师应对工程建设实践活动伦理道德挑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选择,对工程职业伦理道德的职业特征和核心价值内涵进行识别和解构;然后结合高校“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改革构建起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政的耦合模型,并在专业思政教学中积极尝试和实践“引导———评判———内化———自觉”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在道德认识、评判过程中做出正确行为选择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引发的工程及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职业道德;专业思政;工程伦理;耦合机制

工程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在未来工程建设活动中承担着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等重要角色的主力军,非常有必要在其人生社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深化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树立其道德自觉意识、提高其道德评价水准及选择能力。如何完善和加强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其具备未来工作中应对工程建设活动的伦理道德自觉和行为选择能力呢?以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培育途径,能够更好地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同时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引发的工程问题及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职业道德涉及职业伦理的范畴,且不同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伦理规范,因而工程伦理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有着天然的契合性。美国的高校比较重视将工程伦理与职业伦理相结合,其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逐步设立必修或选修的工程伦理课程;美国的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在1985年起就要求将“培养学生对工程和职业伦理特征的认识”作为接受认证的条件,以加强学生对工程建设实践活动中的职业伦理道德理解[1]。此后,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展开工程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工程职业伦理道德教育体系。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方兴未艾,国内较多学者很早就对国内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展开研究[2],工程伦理教育也被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视为树立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3,4],部分研究者甚至认为职业伦理教育缺失是高校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5],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展开工程伦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合研究的探索及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尝试[6-8],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领域得以完善和深入。但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聚集在财会类、医学类、司法类等少数学科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方面且研究对象更多地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而对工程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偏少,凸显出国内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层次及专业学科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国内大部分普通高校(包括数量众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类专业,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其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相应知识模块。例如,贺州学院采取自设问卷对331名工程类专业在校生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49.24%的学生反馈仅在面向全校开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政类课程或就业讲座中偶有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但从未接触过与专门的尤其是与将从事行业领域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甚至有41.39%的学生认为工程建筑领域与社会其他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并无区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育人目标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市场需求和直接服务工程建设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恰恰是这些参加工作后就直接面临各类工程建设实践活动的伦理道德挑战并需要作出最终选择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却是最缺乏工程师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的。总体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育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者多具有哲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学术背景故而对工程建设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较为欠缺,而绝大多数的专业课程教师往往偏重工程技术知识及管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对相关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由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经验不足而对工程职业特征及其伦理道德要求并无确切认识和深刻体会。因此,虽然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但相关研究成果及深度尚难以为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而且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目标的具体实现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仍显不够,并未能获得社会公众和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可以说,当前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粗泛化、边缘化、理论化等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高校职业道德培育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环境伦理教育研究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德育的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专门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仅包括技能培训,还包括道德教育。然而以往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设置的,忽视了人与自然和环境伦理的内容,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职德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从新时代的视角下开展德育工作,环境伦理教育应当成为高职德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日后会成为酒店行业的基础力量,继而成长为管理者,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环境伦理教育,可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质量和价值取向,而酒店的环境伦理价值取向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的维护。这有助于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阶段强化环境伦理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代酒店发展的行业需求

酒店环境伦理认为,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生态为中心,关心整个生态系统、自然过程及其他存在物。酒店企业为人类服务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能无意识或恶意的破坏、危害自然的生态平衡。酒店各级员工和消费者要尊重大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动物、适度消费,在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和生命延续中,保护地球,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然而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酒店行业内绝大多数酒店的员工几乎没听过环境伦理这个词,只有少量高层管理者知道环境伦理这个概念。这说明环境伦理的普及率非常低,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对环境伦理缺乏应有的认识。酒店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都集中在职业道德和各岗位服务技能的跟进培训,而不太涉及到环境伦理的培训。可以断定,酒店环境伦理培训的缺失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因此,加强酒店高职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符合当前社会的行业需求。

(三)培养大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点击阅读全文

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一、加强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衔接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各个德育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目标”是可操作的,是鉴别职校生道德发展水平的有意义的标准,对课程内容体系衔接起着指导、调控作用。中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德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能力。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设计要从社会用人标准及学习者职业发展要求出发,坚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结合的原则,以“四元标准”即职业教育学历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行业用人标准和不同德育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为依据,从课程衔接视角准确定位每个学段的学科课程目标,以便体现课程的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制定课程目标,需要着重从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完善课程目标的内容、结构,以便指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从课程衔接的视角出发,对每个学段所要达到的道德能力水平进行分析,解构道德能力结构要素,并准确描述道德能力要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以体现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在德育初级阶段,发挥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能力,以“规则”的认知为基础,引导和激发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使之了解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形成基本的规范意识和道德品质;在德育的中级阶段,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原则”调节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理解道德“原则”,将道德原理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培育道德主体的道德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在德育的高级阶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目标,发展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将抽象的道德知识与具体的道德事实结合,增长道德智慧,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职业道德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高度统一。服务于德育目的、目标的达成而选择和组织德育内容,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紧密衔接。

(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囊括性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特殊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主要用于约束本职业人员,它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也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成熟化”。遵循职业道德的特点以及社会职业化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编制应体现囊括性原则,课程内容应包括公共职业道德教育和有专业、岗位针对性的专业伦理教育。从课程内容衔接角度看,高年级的职业道德教育侧重点是专业伦理教育。由于职业道德在形式上,特别是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方面,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和多样,客观上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应贴近个体未来职业生活实际,以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在以目标定位为依据,从目标中的内容、结构要求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突出道德能力培养时,应按能力培养的层次性要求,对能力结构各个要素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准确定位。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未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德目”,并有机组织德目,从价值结构的“三个维度”不同程度地诠释重要德目,按照螺旋上升式序化课程内容结构,以促进德育目标的达成,彰显职业学校德育务实性特点。加强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不但要促进课程内容衔接,还要以“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为导向,促进认知性德育和活动性德育的有机结合,以多种方法促进课程体系衔接,才能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现有国家课程体系下分专业开发专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