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质论文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职业素质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素质论文

企业文化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还存在不同见解。较多学者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三个方面来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价值观和信念,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和适应力,对内凝聚力和活力的精神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强调以德为先。于是,存在高职院校人才的“供”与企业的“求”上的脱节现象。因此,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是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从学生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职意向大多是到企业。基于企业文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必须融入企业文化。高职学生如果只拥有了职业的技能,而缺少作为职业人的基本素养,那么自身的职业道路将不可持续,也难以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先学习企业文化,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与管理,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对于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从企业看,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只需要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强调以德为先、务实为本,强调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认同。这反应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反应了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看,国家对高职院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从政策上、资金上重点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培养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任重而道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应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产品等。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评价事物或思想意识的用途和积极作用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职工的强有力的粘合剂,团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相应的认识,使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尽量保持一致。

点击阅读全文

土建类专业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1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隐性职业

素养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环境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面对高职工科学生,需要技高一筹,尤其是在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更需要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

1.1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面对高职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土建类专业辅导员需要具有较深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1.2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信念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群体是面对工科高职学生.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了招生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录取高职生,包括自主招生、普通招生和对口单招等形式,高职学生种类多.高职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相对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组织能力也都相对较弱.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时,需要有更好的服务态度.同时,土建类专业辅导员还要有比常人更多的耐心.

1.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辅导员的工作是做学生工作,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为人正直诚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实面对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也不包庇学生,对学生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井井有条.

1.4具有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具备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管理能力是影响学生管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研究能力是反映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认识的偏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涵认识不足。不少教育工作者生硬地割裂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职业”加上“素质教育”,将中初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照搬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学生活动混为一谈,使职业素质教育脱离了其市场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第二,教育内容偏差。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是基于岗位需求,以胜任力塑造为基准的教育活动。目前不少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普遍存在轻职业能力,重特长强化的偏差,教育内容多为对唱歌跳舞、演讲辩论等学生特长和爱好的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尤其是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实践和执行能力的塑造普遍缺失。由此造成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职业道德认同和职业道德培养不足,对学生今后的求职和职业发展贡献度较低。第三,教育形式单一。由于受到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很多高职院校迷信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单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实现职业素质教育各版块的教育目标,忽视了实践教育的作用。如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即开展“职业道德”课程,却忽视了道德环境的日常塑造和实践强化;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即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却对创新创业实践和团队管理缺乏兴趣。第四,管理机构乏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多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共青团组织牵头组织实施,由于不是教学组织和管理部门,职业素质教育相关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较少(或呈碎片化),难以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主要从事对内管理的工作,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较少,对市场的灵敏度不高,难以有效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职业化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而职业化的标志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应当成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范式和典型路径。

(一)能力本位的定义能力本位,即将学生能力构建和培养作为教育的重心,以从事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该职业和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来设置培养目标,编制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检验和评估教育效果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首先是一种“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水平的提升,而是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同时,该模式更加强调在发展职业教育时企业的参与,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具备职业和岗位的实际胜任能力。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素质,是为从业者所具备的与其从事职业相关,并对职业活动起核心作用的关键品质及能力,即满足和适应职业生涯需要的特定品质及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即职业品质和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过程,既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结合,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具备以下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

1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构成

该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系统,主要通过设立“三大目标”,构建“两大体系”,实施“三大措施”来实现。围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教育目标,搭建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班级四级联动平台,建立全校教学、行政、教辅、后勤四方协调机制,构建“十二大类、五项主题、二十一个模块、六项服务延伸”的四级赋分平台,实现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2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创新

2.1育人理念的创新该校立足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新需求,依据科技人文相融的“绿色教育”理念,提出以培养现代“和谐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简称为123456,即一体:现代“和谐职业人”;两翼:先进企业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三阶: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四质:思想品德、专业、文化、身心素质;五德:爱、学、诚、敬、新;六能:自主学习、信息处理、数字运用、表达沟通、团队合作、创新创业。

2.2体制机制的创新①机构设置。在学院党委统领下,成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学院领导做组长,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负责人任组员。素质拓展中心作为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在团委的常设机构,负责指导二级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和全院团学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各项日常工作。各二级学院设立分院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组织各班团组织和二级学院团学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各项日常工作。健全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活动数据库,负责对所属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进行审核、抽查和管理,并接受学生的查询核对和修正。②制度管理。制定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方案》、《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学分(分)评分体系方案》等。每年编制《素质教育课余实践材料》发放给每位学生,宣传推广规章制度,并依照执行,建立标准化的长效机制。③保障措施。制定实施《素质教育课余实践保障和监督办法》、确保该项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团委专职干部负责制订、监督、管理、协调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各项工作,各二级学院团总支也安排专人落实对接此项工作,学院十二个专项平台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并安排专任教师负责日常管理。经费上,学院每年划拨素质教育课余实践专项经费,保障平台管理、师资工作、学生活动及其他工作环节运行。

2.3实践操作的创新①分数换算制。学生参与各平台活动,并获取相应的素质分。素质分上不封顶,但每学期折合成素质学分最高不得超过12分。素质分作为评优评奖的基本参数,作为优秀毕业生选拔的重要参数。素质学分纳入学生选修课学分体系,毕业时不得少于36个学分,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合格折合为选修课2学分。②双向积分制。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班级四级平台设置了21项和6项服务延伸的加分项,鼓励学生参与到学院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同时在学生社区平台和二级学院平台针对文明寝室创建和晚自修等表现不佳者实行倒扣分。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的双向积分制的实行,使得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这张“第二成绩单”的重要性。③网络公示制。创设了素质分网上“公示”平台,实现事前活动项目公示、事后加分情况公示,使得各项目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旨在保证素质分加分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素质培养基础护理学论文

1.当前《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实践调研发现,当前《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中教师只侧重教会护生基本理论和如何进行技能练习,忽视了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2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随着近年来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需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依据护生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现实情况是护生由原先的80后转变为90后之后,教学方法没有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比较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护生职业培养的需求。因而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