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专业论文

制造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制造专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制造专业论文

中职检修专业汽车制造论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学备课的主要特征

差异性和共同性相统一。当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学校门槛相对较低,这些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素质修养差距较大,具有一定差异性。中职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掌握,不但要对一个班学生的差异性深入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一个班学生上课的同一性,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或者存在偏科的状况,专业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浅谈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有效备课吴王东(重庆市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不但要考滤他们的差异性,也要考滤到他们的共同性。

二、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有效备课的措施

1.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中职学生对专业的职业要求。职业岗位标准主要是基于岗位分类及岗位工作内容基础上,制定相对应标准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管理和控制。职位标准不仅是上岗人员从事职业岗位的依据,也是用工企业在员工使用上的基本依据。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大批合格有用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也是重要的任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对职业标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方面。理论知识方面除了机械基础、发动机结构、底盘结构、电气设备结构、电工电子基础外,还包括专用工具使用和一般工具的使用,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实际操作方面除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发动机总成检修、底盘总成检修、电气设备总成检修外,还包括汽车各零部件、汽车各总成的简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能。

2.在备课过程中要融入生产过程和企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要求。以汽车维修方式来分,汽车汽修企业的维修方法可以分为就车修理法和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就车修理的方法一般来说生产的规模比较小、生产的效率不是很高,采用此法修车的多为承修车型较为复杂的修理厂。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生产批量大、效率较高,但需要一定的零件总成作周转用,用此办法维修车辆的多为维修车型和送修企业单位单一的大中型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就作业方式而言,还可以分成综合维修法和专业分工维修法。综合维修作业方法对工人的技术上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然而工人的熟练程度是比较难提高的,生产的效率通常较低。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通常会运用综合维修法,较大型的现代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和某车型的4S店则一般会采用专业维修分工法。所以老师在专业备课的时候应当熟悉汽车维修的要求和汽车维修的工艺流程,将这些融入到备课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将来能更快适应维修企业实际的需求。

3.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明确教学对象情况。中职学生是专业教学的主体对象,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的主体对象,备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关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对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加以关注。专业教师必须放弃以往的灌输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应当随之改变,专业教师要树立为中职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思想,要将传统的重点备教材转换到重点备教学对象即中职学生上来,立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备好课。

点击阅读全文

专业镇建设论文:制造业专业镇建设探析

本文作者:施昌海千庆兰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庵埠镇专业镇的演进过程

(一)食品产业呈现集群发展趋势

庵埠镇的食品生产加工活动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最原始的生产形式主要是家庭手工和手工业小作坊。庵埠镇传统的食品加工产品包括腌菜、凉果、饼食、豆干、甜料等,主要工序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改革开放为庵埠镇的食品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食品产业一跃成为庵埠镇最大的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发展趋势。到1988年,全镇共有食品企业453家,实现总产值12561万元,占当时全镇乡镇工业企业产值的57%。[7]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庵埠镇的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出现了“庵埠现象”。在如此环境下,庵埠的食品产业随之也取得飞速发展,庵埠镇的食品企业家们把握住了食品产业多样化、营养化、品牌化的新趋势,使庵埠食品的区域品牌得以创立。这个时期诞生了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如五味姜、九制陈皮等。进入21世纪初期,庵埠镇的食品产业已从先前的腌菜、凉果、肉脯、调味品四大类发展到囊括糖果、凉果蜜饯、膨化食品、乳制品、保健品、饮料等十五大类3000多个品种。这段期间,庵埠又涌现出大量食品名牌产品,如雅士利婴幼儿奶粉、佳宝凉果、汾煌可乐、笑咪咪糖果、康辉卤制品等名优产品。食品产业的发展带动庵埠镇镇域经济的腾飞,产业主导地位非常明显。到2006年,全镇已拥有550多家食品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达33.4亿元,占了该镇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企业数量暴增的同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也在庵埠镇涌现,如雅士利、佳宝、康辉等上规模企业,并形成从原料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图3)。

(二)食品产业带动印刷包装产业发展

庵埠的包装印刷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庵埠的食品工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从而带动了印刷包装业的兴起。此后镇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印刷包装的企业,他们起初主要只是为本镇食品行业提供配套服务。从生产水平来看,当时庵埠镇的印刷企业大多只拥有简单落后的机械设备,主要进行单一的制版印刷。“到1988年,全镇有印刷企业43家,印刷包装从业人员1092人,年产值1746万元。”[8]随着庵埠镇印刷包装企业的不断壮大,该产业就从原来食品产业链环节中脱离出来,成为该镇的一个新兴行业并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是庵埠镇印刷包装业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企业大胆地采用和研究新设备,开发出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新产品,尤其是该镇的软包装行业更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进入21世纪,庵埠印刷包装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覆盖的趋势,企业远远不满足于简单的制版印刷和单色聚乙烯薄膜袋的生产,而是将产品扩展为10多类的150种产品。(表1)2009年,庵埠镇印刷包装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5.5亿元,与江苏省江阴市申达工业园、浙江省龙港县和河北省雄县并称为我国四大软包装工业基地。目前,庵埠镇的包装印刷企业已不再只为本地及周边提供配套产品,而是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食品、制药及烟酒等行业,肯德基、蒙牛、雀巢、哈药等企业的产品都在庵埠进行定点印刷,定点印刷商标的企业达270家,居广东省之冠。庵埠印刷包装产业已形成薄膜材料生产经营、电脑设计、电雕制板、凹凸彩印、丝印、吸塑、注塑、油墨、粘合剂、印刷机械生产等环节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图4)两大支柱产业使庵埠镇形成“双龙出海”的工业经济格局,促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快地就形成了食品工业与印刷包装业齐头并进的局面。(图5)

点击阅读全文

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人才评价机制论文

一、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现状

对高职来说,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标尺,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反映。一直以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在人才评价方面作了很多学术上和实践上的研究和工作,如:提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11”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A、B、C、D四种形式,其中A为过程考核,B为项目考核,C为实践和作品考核,D为综合测试,需考核两项以上的,须分别给出成绩,并有企业和行业人士参与考核;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采用了“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行业中分布的特点,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制度,形成由企业、社会、家长及学生参与的四维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并进行评价等。这些评价系统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自我管理、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多维化,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进行探讨,但缺乏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价的研究。作为高职加工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模具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高等教育所要求的人文素养,而且要求具有职业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这是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评价的合格标准。那么判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这一目标,由谁去评价,怎么去评价,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等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便系统地建立起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二、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构建

1.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评价体系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分析,经过走访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咨询行业专家等多种途径的论证,反思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既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又符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了“以企业人才评价体系来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用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每一项的评价内容以20%进行计算,每一项的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主体都进行细分,并以模糊统计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价,以便更科学、更完整地评价人才。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创新评价方法,针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方法体系,特别是要加强模具专业的个性化特征,积极在学校里推行职业技能多证书制,要求毕业生至少获得两项以上相关技能证书。根据目前国内的模具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要求模具专业的在校生能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助理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模具制造工、三维CAD应用工程师及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等中的两种。针对不同的课程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可以采用生产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于专业技能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跟踪评价,从资讯搜集、做计划、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2.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机构设置为保证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的正确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机构来完成对人才评价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合理性、代表性、权威性的评价机构,有助于科学地完成人才评价工作。根据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和评价体系,对评价机构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机构非常熟悉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以及对每项技能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要求非常了解每一项该专业的技能在企业岗位中的地位或作用。这就要求在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评价机构来制定人才评价的制度、人才评价的方式和人才评价的过程等。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由社会、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组成的人才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涵盖了与培养相关的所有主体。作为社会评价是以社会的一些职业素养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的,并以社会评价机构来评价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从事模具行业标准,所以将社会纳入评价委员会更好地掌握人才培养质量的程度。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能否在企业中能够从事专业工作,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那么就要反思人才培养的过程。所以企业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企业在人才评价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作为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在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在行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行业机构非常熟悉行业人才发展所需技能,那么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行业标准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人才评价中也应有模具行业的资深人士参与评价。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对人才的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其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动作是否围绕人才质量,是否使培养的人才达到教学标准。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对自己、他人的评价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侧面反映人才评价的质量。其中,社会评价的主体由鉴定站、鉴定所等组成,其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达到社会认可的职业证书;企业评价由在本行业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模具工程师担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以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作为标准来衡量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否达到培养的效果;行业评价由本行业具有指导性的专家教授进行担任,这些具有丰富资历的专家教授非常熟悉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他们以行业的标准对人才评价内容和方式进行指导;学校评价由模具专业的教师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全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由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总结,更多地以自己掌握技能的多少、熟练程度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真正对模具专业的人才实施全方位、客观的人才评价。

3.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保障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有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还是无法保证对人才评价活动。有了评价系统和评价机构只是解决了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主体,为此,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还需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才评价长久而且有效地实施。

点击阅读全文

师资水平与一体化教学研究

1采用双师型教师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

我们以前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将教学中的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和汽车发动机维修操作部分内容,分别派给两位老师,由他们分别负责这两部分的教学。理论老师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原理;实践老师主要讲授拆装和常见故障及排除,如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但问题出现了:第一,两教师之间无法达到最佳的配合、协调。每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均有不同,教学的具体情况也不同,j教学进度将很难保持一致性,有时候实践老师讲到的知识缺乏配套的理论,因为理论教师还没上到这一课......第二,制定教学计划时,两位教师共同切入点很难协调。因此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即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即与教学、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才是真正意义的一体化会教学。这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课题,对课题中所需要的理论、如何安排实操、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并及时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变加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保证实操的顺利进行可以先根据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准备,学习相关构造、原理,然后在实习操作过程对照实物认识,最后再进行拆装、排故障练习,这样理论、实操的自然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悄然实现。另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什么理论、什么时候实操,哪些理论需要加强,学、用、练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十分流畅。

2确实有效的把专业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技能

为使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符合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通过对调研汽车制造企业、销售或服务企业,把握整个行业、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一体化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而课程又必须以各种操作技能为表现形式。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中职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真正拥有稳定的职业理想、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汽车行业一线从事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为其成长为初、中级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什么操作技能需要必备什么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组织有关企业专家帮助进行课程的开发。企业进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双向交流融合可以使课程根据企业特点增强对企业的适应性。这就需要组织有关企业技能专家进行课题的开发,将相关理论知识有效融于每个课题。

3培养双师型教师

从以上两点来看,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但要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提高操作技能,并且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使一体化教学正常实施。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如下:(1)学历提升积极鼓励其在职攻学位。在学历、学位培训上,学习费用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报销,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在学习时间上给予保证。(2)专业培训培养对象一年内参加一次以上的市教委举办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教材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以上,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操作技能;(3)行业联系能力培养对象两年内到与我校校企合作的多家单位顶岗实习累积时间半年以上。(4)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方面(1)熟悉本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担任本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指导;(2)各培养对象每学期要上教改研究课1节以上,听课20节;(3)各培养对象要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论文的撰写,每学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学校论文评比中获奖,每年有1篇论文在市级正规学术刊物上发表。(4)各培养对象要积极参与或指导各类大赛一项及以上。(5)各培养对象要积极参与示范校建设,承担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通过培养,使双师型教师达到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既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具有运用新知识、新工艺有效开展教学及教研能力,为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服务。对教师的培养需要计划性,延续性,有效性,同样社会要求学校用三年时间培养数个各方面俱全的技能人才,时间方面也不充分。那么在实行一体化模式前提我们的教学理念一定要清晰:首先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就是中国21世纪紧缺创新人才!

点击阅读全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论文摘要:结合河北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仃,在新的培养模式中,设置了三个培养方向,优化了学科基础课;同时增加了专业综合实验、技能培训、外语文献阅读及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培养专业进行了调整,其中,将过去的铸造、锻压、焊接3个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材料热加工方面的人才。旧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新专业的需求。所以自1999年按新专业招生以来,便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制订和修改,但在教学实施和毕业生就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本课题便是针对这些问题,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1.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专业方向

从就业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热加工行业从我校招的毕业生一直以铸造、焊接、锻压为各对口专业,所以近年来,用人单位仍以此旧专业名称招收毕业生。加之企业在生产中分工较细,他们都希望有各个专业特长的人才,在短期内便可胜任一方面的技术工作。由此看来,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专业制定一套新计划而完全取消过去的专业方向是不合适的。但专业方向如何设置仍需慎重。为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河北省对本专业的需求,连年来省内各中小企业对铸造、焊接方向的人才需求较多,尤其我国加人WTO后,铸件出口量逐渐增多,优质高效的要求使他们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强。由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的锻压方面的人才需求减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呈连年上升趋势,而且省外的某些模具加工基地也逐渐从我校招聘毕业生。分析了河北省的需求情况,我们又对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在我们收集的教学计划中有全国重点院校的,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也有一般院校的,如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从这些院校的教学计划看,重点大学基本不分专业方向,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其他课程安排完全一致,专业性强的课程开设较少。分析原因,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考研率较高,从事科研工作的较多,而在企业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的较少。一般的地方院校的计划中在进人第6,7学期后,根据专业方向划分几个相应的专业模块,主要的专业课开设2一3门,因为这些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一些企业,将来主要从事技术工作,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短期内胜任具体工作。我校面向的主要是河北省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来校招人时都表示希望能尽快在工作岗位中独挡一面。

鉴于以上分析,决定在新的方案中,分出三个专业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焊接。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更近于机械工程学科、而铸造和焊接所需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较多。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制订了模具方向、铸造和焊接方向两套培养方案。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