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论文

中小学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中小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小学论文

中小学师德论文

一、当前中小学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工作懈怠,缺乏敬业精神

首先,由于教师相比其他职业最大的优点在于有相对集中的休息时间,因此有的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并非出于真正的兴趣喜好。还有的教师由于教学质量长期无法得到提高而产生了失落和懈怠,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积极和热情。其次,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教师地位也亟需提高,有的教师迫于生活的压力,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热衷于第二职业,如开办补习班、培训班或是投资其他行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有的教师不愿主动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依旧按照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授课,只顾完成任务,缺乏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又不认真批改作业,不与同行教师交流、反思教学,而是利用空余时间上网、聊天、打牌。

(二)教学理念有偏差

首先,有的教师秉持“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分数至上已是教学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当做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偏袒所谓的“优等生”而忽视了学习较差的学生,缺乏与他们的沟通,更谈不上关心与爱护,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在品德上出现问题。这种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完全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再次,有的教师把自己角色定位为严师,相信“严师出高徒”,于是制造紧张的师生关系,对有过错的学生缺乏包容心、耐心和爱心。

(三)教师自身德行缺失

点击阅读全文

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特点分析论文

思政课教学模式探讨教育部曾经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学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目标,以保证德育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但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教学衔接问题仍是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方面着手探讨衔接问题,以期能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的目标特点

(一)中小学:“个性”的潜意识培养中小学德育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个性”培养。

小学主要强调习惯与性格的培养;中学主要关注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个性”的培养需要经历社会实践的熏陶,特别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求以“潜意识”的培养方式为主。但中小学生尚处于“个性”培养的初始阶段,要想养成自觉的、稳固的良好“个性”,绝对不能单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关注个体的活动,通过实践教化与知识的沐浴,使学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性,这既符合个性的形成规律,也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二)大学:“个人素质”的显意识塑造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都需要系统培养与定型。

高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全人”的教育目标。很明显,高校重在理论“灌输”,通过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大学生是经过多年知识与实践熏陶而具备一定成熟“个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意识的理论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力量,塑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人”的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充分体现育人的主要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论文摘要】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量表对四川省3363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性别差异、生源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年级组差异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内容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基于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情况Pl,本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10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对安徽、河南、甘肃和四川四个省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主要对象为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中小学生。这里我们仅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和讨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点击阅读全文

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所倡导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然而在实践中却有不少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对话教学的精神,没有完全掌握对话教学的方法,以至在引进与运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流于形式、问题随意性大等偏误。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要理解对话教学的精神,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愉悦的教学情境,获得对话教学的心理前提;精心选择话题,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中小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就是在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新课改中,对话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小学课堂之中。可以说,新课程所倡导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然而笔者在浙江省Y县S乡中小学进行课堂田野考察时发现,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精神,没有完全掌握对话教学的方法,以至在引进与运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产生偏误。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寻找匡正偏误的路径,让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对话。

一、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偏误

(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满堂灌”作为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早已被否定,原因就在置学生于不顾,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对话教学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满堂问”,整节课零敲碎打地提问,把教学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看上去很热烈,貌似师生互动频繁,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没有学生向教师的发问,活动的向度十分单一。单一的师生问答方式使得学生处于固定的被动状态,被派定为一个不变的接受者角色。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下面是笔者在Y县S乡中学进行课堂田野考察时记录的由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赶洲和大洋》这堂课的对话教学片段。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论文摘要】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量表对四川省3363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性别差异、生源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年级组差异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内容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基于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情况Pl,本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10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对安徽、河南、甘肃和四川四个省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主要对象为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中小学生。这里我们仅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和讨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