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是指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属于护理职责范围内的,并且能运用护理方法或护理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它具有4个特点:①说明个体当前健康状况所需的护理;②与医疗诊断有区别;③根据不同的护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分类;④明确指出所需具备的护理知识。

1中医护理诊断的意义

1.1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和责任心中医临床长期以来医护不分,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进行被动性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可使护理人员针对护理问题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增强护理的自主性和责任性。虽然在诊断的理论上医护分开,但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实际问题上殊途同归,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1.2突出了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诊断揭示了病人产生该问题的病因病机。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病机则能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状态,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

1.3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指出了护理诊断包括对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提出,这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问题采取主动性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有利于护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护理诊断的规范化、系统化,既有利于教员有条理、按系统的教授课程,又便于学员从中医护理学理、法、方、术的系统理论结构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知识。中医护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展,将有利于临床科技资料和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点击阅读全文

骨折患者中医护理

【关键词】骨折整体护理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卧床时间长,担心预后,患者不但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精神压力,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骨折患者的中医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的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此时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以减轻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用中药外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护理教学变革研究

己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目标内容

(1)参训人员需掌握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文化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中医护理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服务于临床工作,适应“治未病”发展的需要。(2)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相关知识,包括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与特征、判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九大体质的关系,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力。(3)参训人员需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熟悉医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医院营销策略。“以人为本”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医患沟通方法,使临床工作顺利进行。(4)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超声雾化疗法、中药穴位注射疗法等,这些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是中医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未病”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5)参训人员需掌握辨体施护,健康指导的具体方法,以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为基础,掌握不同体质适合运动的方式、强度、起居及饮食宜忌、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种类和烹饪方式。并具备对各专科病员进行健康宣教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护理压疮技术述要

中医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的发生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在临床护理中适当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压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即使190mmHg达1h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减轻压力的必要性。手术、骨折患者受压部位损伤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及局部所受压力有关,损伤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和再灌注损伤等复杂情况。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污染因素等引发,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患者发生的压疮的危险则会增加大至5倍。摩擦力、剪切力(挤压):患者因为治疗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时,若头部抬高大于30°,为了防止下滑,患者会同时曲腿,在这种体位下,骶尾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全身性因素:昏迷等感觉丧失的患者感受不到过度的组织压迫的疼痛感,故不会自动变换体位或者要求变换体位,从而容易造成身体局部组织的过度、长期受压,局部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极易发生压疮。心血管疾病、贫血、间质水肿也会导致氧灌注不足而促进溃疡形成并延迟愈合。

全身营养不良的患者皮肤及软组织损耗而失去了自身的保护作用,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是难免的、更容易受损,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伤口愈合更加困难。组织回流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影响组织的营养供给,皮肤抵抗力,老年人、消瘦者、体温过高或过低者、精神抑郁者均可发生压疮。此外,运动能力减退也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的运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退,老年患者肌肉纤维萎缩并减少,肌腱、韧带也有萎缩,并收缩而变僵硬,造成肌腱反射减慢;关节软骨纤维化,滑囊变僵,骨赘的生成,常使关节活动不灵活。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以上原因,而不愿意自主地增加活动或经常变换体位,局部循环障碍也多发生于本病。

压疮的中医护理技术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浅析

1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

1.1中医护理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中医护理学独立的时间较晚,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还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了护理部分的内容,没有建立具体的结构框架,没有详细的理论内容,虽然现在已经是独立的学科但是与中医药学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是影响中医护理学术继承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另外,虽然医院每年都会对护士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训,但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安排专职中医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由于医院对中医护理人员编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护理方面人员呈现匮乏状态,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的积极性。

1.2中医护理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毕业于西医院校,而相关规定要求中医护理人员70%以上必须接受系统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医院虽然也会组织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且培训的起点、方向、范围和科目都各不相同,更重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对于中医理论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缺乏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培训只是形式化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中医护理人才的缺乏是影响中医护理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1.3中医临床护理应用不够广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