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基础医学

中医基础医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中医基础医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基础医学

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摘要: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团队对中国发展较好民族医的医疗机构、设置医学门类有代表性的部分大学开展实地调研与咨询。根据目前国内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和55个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发展状况分析,汉族医药为主的“中医药”明显比55个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成熟;55个少数民族医药学从学科分类上、是否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执业医师是否开考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高校采取可操作性的措施解决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高等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医药。55个少数民族医药为其本民族的发展以及整个华夏儿女的健康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十年来,国家民委协调教育部、卫计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管理部门,得到了各部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民族医药的大力扶持,民族医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55个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祖国边疆地区的广大民族医没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和民族医学、民族药学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申请开办限制较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要发展民族传统医药”。201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服务于当地民众健康的民族医药的发展是前提和基础。近10年来,国家民委协调教育部、卫计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管理部门,得到了各部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民族医药的大力扶持,民族医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55个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祖国边疆地区的广大民族医没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和民族医学、民族药学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申请开办限制较多。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团队基于对民族医药事业、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热爱与情愫,对中国发展较好民族医的医疗机构、设置医学门类有代表性的部分大学开展实地调研与咨询,调查结果如下。

1教育部关于民族医、民族药学本科专业设置现状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文件精神,“一、基本专业”中医学门类包括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包括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共八大一级学科;“二、特色专业”中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学)、中药学类(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共八大一级学科。

点击阅读全文

基础医学技能教学思考

1开设《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部2008年工作重点及中医药科学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求,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的指导思想,本校对中医学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构建了适合于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2个系列,3个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将中医学专业实验课分为技术类实验课程和专业基础类实验课程2个系列,并组织编写了配套实验技术类教材。基础医学实验技能从规范学生实验室内行为和强化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入手,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切实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体会

《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与各学科实验课程联系十分紧密,基本实验技能是形态学、机能学、免疫病原微生物学等实验课必备的实验技能。只有扎实的掌握这些实验技能,才能在专业实验技能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因此在三轮实验教学中,本人认为学好《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要注意以下几点。

2.1注重基础培训和标准培训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从高中数理化的紧张学习过程,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一定的过度和衔接。因此我们要从认知的方面开始教学,从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逐渐过度到无菌储存;从常用溶液配制,到熟练掌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胶头滴管等的使用及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砝码天平的使用到电子天平使用的过渡。着重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比如移液管的使用。移液管又叫刻度吸管,是实验中最常用的量器,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与能否正确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首先,拿起移液管,要看清他的量程及移液管本身有无特殊要求的说明,然后执管、取液、调准刻度、放液、洗涤等。手的拿法要标准化、规范化、多次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动作准确优美顺畅。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克服大把抓的坏习惯。教师要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制定一个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才能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教师示范要规范,拿取仪器及吸取样本都要标准化,让同学看到一个完整的标准操作过程。

2.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释放。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新生刚刚接触医学的基础课程如解剖、组织胚胎学、医用物理化学等,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甚少,所以他们渴望学习,但又苦于枯燥的医学名词、概念等,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用鼓励的言语,经典的教学内容,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下课的前几分钟,开展竞赛如男生和女生比赛、小组与小组间比赛,看谁对本次课程掌握的好,把比赛结果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记录下来,这样一来真的能够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动手能力,达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本人认为实验教学课堂是老师的舞台,也是学生的舞台,师生互动才能唱好这出戏。

点击阅读全文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研究

1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作用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课程整合是体现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式之一,也是学科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和时代特征,在我校非医学类专业如管理、营销、英语等专业开设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并非是医护人员,但其工作大多都与医疗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因此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与才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现代基础医学概论》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这五门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成为一门全新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编排上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整合课程。可以相应减少授课时数,提高教学效益,同时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本课程按器官、系统进行编排,将人体大体结构、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知识体系框架的搭建基础医学概论涵盖了基础医学的各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复杂,涵盖的教学内容繁多,再加上有限的学时数,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无论是授课还是听课的效果都不甚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将繁杂的教学内容以系统进行精简、整理和归纳,重点、难点突出,该删除的内容就删除,该简单讲解就简单,涉及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也尽量将其简化。比如讲解肾脏这一器官,先介绍其位置形态,再引出其组织微细结构即肾小球及滤过膜、肾小管、集合管,这样将知识点顺着一条线一一介绍给学生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建立在结构基础上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等生理功能;深一层的“尿液的生成和调节的机制”就作为熟悉内容。进一步的病理改变就作为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能认识到特定的形态结构决定了相应的生理功能,而稳定的生理功能作用需要神经、体液及自身调节。当自身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及机体的调节功能异常时,就打破机体的稳态,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有必要的认识,也使内容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

2.2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医学是一门枯燥、深奥的科学,再加上所开设的都是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普遍重视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学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实用性,所讲解的医学知识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剖知识是枯燥而繁杂的,但却是我们自身结构的精确再现,不要依照书本一一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身的结构融入到书本中,将知识点融入到他的身体结构中,这样他就会认识到这些知识点就是他身体的构成,自然而然就会有学习兴趣。关于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说不出其所以然,就要抓住这样一个切入点,使其明确自身这一功能是以一定的形态结构作为基础,通过明确而复杂的作用机制体现出来,才使他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讲解相关疾病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亲属所患该病的经历,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叙述对这一疾病的生理基础、病理改变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觉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在心中燃起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发展史中经典故事、临床上的生动事例以及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对知识的由来以及新进展做一简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

2.3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概论时,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上的误区。从客观上讲,基础医学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抽象。对于微观组织学的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学生又难以理解。在主观上,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方式和进度不适应,而以往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完全适用,因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太注意一些局部的细节,而忽视对整体的把握,致使学到的知识零乱,没有办法串联到一起,这样时间一长特别容易忘记;有些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内容太难理解和记忆而放弃学习。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应用生动的比喻和简练的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对知识连贯性和联系性的总体认识;引导学生把握本门课的重点、难点,适应大学的教学进度;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的书籍、网站,开阔学生思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尽快地适应这门课程的学习。

点击阅读全文

基础医学工作规范化管理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点击阅读全文

中西医结合方法

【摘要】传统中医的医学模式是“思维-哲学”模式,为探讨中医现代化途径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本文从中西医学临床思维过程对比,中西医证候体系的重新建构和规范化,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客观化标准化,中西医科学研究形式差异互补四方面切入,深入剖析了中西医学的异同和各自优势,分析了中医学两千年以来停滞不前的内在原因在于封闭性,概括中医现代化的可取途径,指出中医现代化是科学问题的目标规定,是科学问题的方法论规定,必将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对比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它集中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水平,传统中医学的模式是“思维-哲学”模式,认为是脏腑、经络、肢体、孔窍等气血调和、阴平阳秘的状态,及机体整体的和谐,而疾病是阴阳失调或这一整体的和谐被破坏,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的人,是通过临床观察运用理论思维方法而获得的关于人的生理、病理、诊治及预防理论的认识,是侧重于关于医学的科学层性和哲学科学属性的认识。体现在哲学模和思维模两个方面,哲学观念、科学理论和操作技术在中医学中分别处于不同层次。中医学于2000年前,时间上造就了中医陈述方式等落后于时代,但空间上又赋予了其众多西医学所不具备的很有价值的很有科学启迪意义和实用性内容[1]。

1中西医临床思维过程有异

1.1临床认知思维比较中医临床认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和以象测藏的黑箱方法,感官不足依赖思维补偿,以形象思维为基本形式;西医临床认知材料除外在信息外,主要还有病理改变、致病因素、精密确认,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1.2临床诊断比较关于推理形式,中西医诊断思维活动都应用了概率估计,类型辩认和因果推论三种推理方式,但各有侧重。中医临床诊断中往往不受概率估计大小的限制,医生凭直觉类型辩认,舍其枝节,求其根本,或凭处方反馈;西医概率估计应用普遍,以概率估计最大或最小损失原则来定诊断。关于病因诊断:中医着眼于病邪作用后病变反应状态,非常重视机体病变的反应趋向性分析以及正邪双方消长、相争、进退等相互关系变化,审证求因;西医则病因与疾病间一一对应的前因后果关系,病因为疾病本质的决定因素,以直接发现为主要方法;关于临床思维对比:中医病位判断是在宏观层次上扩展,强调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西医以病理解剖上特异性机械唯物主义思维特色;关于临床疾病分类对比:中医分类以病名分类和证分类有机结合为显著特点;西医分类方法精确、客观,易于掌握,有交叉重叠逻辑局限性。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