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文化设计

中医药文化设计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中医药文化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药文化设计

中医药文化自信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探究

摘要:为构建中医药文化自信及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采用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影响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强度。对80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显示:大众对中医药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中医药文化科普力度、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对中医药文化自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指出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为促进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化自信;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0引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1],在世界医学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中医药文化自信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研究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结合不同时代特征,从多个角度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重要性等展开讨论,逐步探索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建设[2-7]。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调研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度水平,探讨不同主体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等问题[8-9]。现有的实证分析中,侧重于中医药文化自信度的现状调查,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大众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涉及中医药文化自信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较少。为此,本文以社会大众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问卷的方法,构建中医药文化自信及影响因素测量指标,分析影响公众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及提升路径。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药大学语文教学思政改革探索建议

摘要:结合校本文化、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医药学生特点对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进行定位,并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思政情境、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径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进行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也是国家提倡回归教育价值本源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高校都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先后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者一类特定的课程,它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其核心就是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从而使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推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实际,结合中医药院校特色及学校办学理念,挖掘大学语文的隐性思政资源,积极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

1大学语文课程的优势与价值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比较模糊。在二级学科目录上其名称是“课程与教学论”,这是归属于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这种学科定位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距,没有突显大学语文品味文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仅仅把它作为一门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性课程,这使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的地位不突出。在中医药院校中,大学语文既没有思政课程的权威性,也没有大学英语的实用性,课程学时较少,且只开设一个学期,这使大学语文自身优势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

1.1大学语文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药高校构建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

【摘要】中医药高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其科学发展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全过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中医药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难题,推动中医药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中医药高校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建设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医药;高校;思政教育

1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提出的,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对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正的新高度、新思路、新策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入了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它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与深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从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把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2中医药高校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决定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涵盖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四项重大内容,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高校,担负着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事业传承的重任。在当前,中医药事业正处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人民高度期盼的“三高”环境中,紧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新形势、新态势,面临着不同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医药高校不但面临着如何为中医药事业长久发展培养和输送热爱中医药文化、精通中医药知识、愿意奉献中医药事业的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将中医药事业传承、发扬光大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将中医药资源有效、持续利用与保护的问题等等。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握好发展的契机,承接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真正以创新和改革的姿态,破解中医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快速发展的难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中医药高校建设与发展,实现办社会满意的大学的最终目的。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发展建议

[摘要]随着国家中医药战略的实施,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的专项建设和体系发展需求日益凸显。通过对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及在中医药领域存在问题的系统梳理,基于与科技创新共同发展、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建立高效整合的伦理审查平台、加强基础研究的伦理国际认可度等发展需求,提出建立立足本土的伦理规范、建立中医药行业伦理审查体系、高效整合多维伦理学资源、培养跨学科的伦理人才队伍等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发展建议,以全力推动中医药临床及基础研究规范、有序、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中医药;伦理审查;伦理规范

临床研究伦理学的发展从最早仅有的知情同意概念,到1947年第一部有关人体研究的国际伦理指南《纽伦堡法典》,再到《赫尔辛基宣言》,临床研究伦理学已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对受试者健康与权益的保护、研究的开展、医学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网络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生命科学与医学的诸多领域都面临着更多的道德纷争和伦理挑战。同时,随着国家中医药战略的实施,中医药领域对医学伦理的专项建设和发展需求也日益凸显。

1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及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

我国医学伦理学较西方国家起步略晚,且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借鉴西方,跟随着西方的脚步前进[1],临床研究伦理的规范性工作亦是如此。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大量医学工作者、伦理学家的持续努力,目前我国已逐渐赶上了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开始建立伦理委员会并对临床研究项目进行伦理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及各种政策也不断完善。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规定了所有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均应建立伦理委员会。2020年修订的最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3],与ICHGCP(GuidelineforGoodClinicalPractice)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在中医药领域,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4];2015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CAP认证),这也是我国在医学伦理领域开展的首个认证项目[5]。其次,医学伦理学学术活动丰富,大量相关学术。根据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论文的统计结果,1980年只有1篇以“医学伦理学”为主题的,此后相关数量逐年增加,据估算,1980-2010年相关研究的总数已达3000篇左右[6]。同时各级各类医学伦理学学术组织快速建立,各类主题的医学伦理学学术活动日趋频繁。医学伦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已经常态化,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合作开展研究、在国际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包括国际培训在内的各类专业培训活动等,这些都提升了我国医学伦理学学术研究的层次,拓展了相关学术活动的空间。再次,我国基础医学的实验动物伦理水平也日益接近国际发展水平。早在2006年科技部颁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7],使得实验动物伦理有了专门的法规。2006年北京市专门制订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8],使得动物伦理审查实施变得具体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201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9],这是我国近些年来以国标形式的第一个动物伦理标准,与国际的动物福祉基本保持了一致。

点击阅读全文

中医药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作者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一条贯穿于知识技能培养全过程、“两课”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校企文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职业素质养成途径,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所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职教育如何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合格人才,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前途命运问题。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一条贯穿于知识技能培养全过程、“两课”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校企文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职业素质养成途径,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大学生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不断教育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修养等大量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来实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共同作用,第一课堂教育是基础性的,依托这个基础,拓展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新“第一课堂”素质教育育人环境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