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重症护理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至2014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共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患者16岁,最大患者80岁,将这些患者分组为三个组,各有20例。其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护理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环境护理的方式,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病房区域中的床单、器械等易污染接触面进行除菌、消毒,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杀菌处理,确保病室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清新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要降低噪音污染,确保病室的安静,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气囊,如果氧气过低会还会导致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及时对气囊进行放气和通气,频率为2h/次,将气囊压力保持在2.45kpa,根据患者的状况适当的调节氧气流量,将蒸馏水添加至湿化瓶,确保给氧量的准确性。第二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其心理需求给予满足,疏导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鼓励患者,为其建立治疗信心,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三组患者采取机械护理法,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鼻咽部位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清洁,防止分泌物误流入气道中引发窒息的危险,对于呼气末正压较高的患者要采取密闭的方式吸痰,吸痰动作要轻巧、准确,避免出现刺激性呛咳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雾化或吸入气体的温度应处于35~37°的范围,2h/次,使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2—24℃的适宜范围。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7.9±13.5)岁,患者多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内科的护理要求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以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追踪和监察,工作的重点为呼吸频率和深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症状做好详细的监察和记录;(2)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过敏药史,合理用药;(4)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5)环境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体应该在日常中定期为患者清理病房,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新生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2例,新生儿年龄为6h-5d,平均年龄为(2.1±0.6)d,其中早产儿27例,溶血症2例,发生窒息的患儿数量17例;对照组新生儿男性25例,女性新生儿21例,年龄4h-6d,平均年龄(2.3±1.5)d,早产儿26例,发生溶血症和窒息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例、19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护理、临床表征观察等;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危险预防措施,例如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
1.3观察指标记录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并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将这两项记录项目作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6岁,因“头晕、视物旋转、恶心13小时,头晕加重伴呕吐少许胃内容及言语不清4小时”,于2013年1月1日入院。患者在近2周因牙疼曾行牙疾治疗,入院前13小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未呕吐;4h前出现头晕加重伴呕吐少许胃内容及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力弱等表现;头颅CT检查未见明确病变,门诊以颅内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36.3℃、P92次/分、R120次/分、BP130/80mmHg,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伸舌向右偏,颈软,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Babinski征、Gordon征等病理征阴性;脑脊液检查呈白色浑浊状,压力达330mmHg,RBC8.0×109/L,WBC890×106/L,蛋白1.38g/L、葡萄糖2.42mmol/L、氯化物116mmol/L,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第2日晨患者突发抽搐,表现为双眼上吊、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抖动,持续约数10s后自行缓解,约15min后再次出现抽搐;入院第3日晚出现浅至中度昏迷,双瞳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T40.8℃、P124次/分、R45次/分、BP140/90mmHg,病情危重、进展快。考虑为急性化脓性脑膜脑炎、感染性休克,予脱水、抗感染、抗癫痫、降温、应用激素、促进脑细胞恢复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住院24天,于2013年1月25日治愈出院。
2护理
2.1常规护理
(1)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控制室温为20℃、湿度为50%~60%;每天用1100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床头柜1次,地面进行湿式清扫早晚各1次,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人员陪护。
(2)营养护理:要满足患者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留置胃管后,经鼻饲管交替注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汁饮食及鲜果酱、果汁、温开水等,150~200ml/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ml;拔出胃管后,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直至患者自行进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